污水处理厂常见的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93611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常见的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厂常见的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厂常见的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厂常见的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厂常见的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常见的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常见的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护措施及预防措施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一、 垫层混凝土1通病(1)垫层表面高程超过允许偏差(2)表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10mm)(3)厚度超过允许偏差(10mm)(4)混凝土表面粗糙、不实、局部凹凸不平。2原因及分析(1)基坑开挖后,基底高程超差大,下道工序开始前,又没认真验收与修整。(2)大面积垫层中间部分的混凝土面高程没有采取控制措施。仅局部的高程桩和用小线量来掌握其表面高程,因而造成中间大部分表面的高程不准,误差大。(3)中间无法及时校对高程和其平整度的误差值,因而形成事实后无法修整。(4)上述误差偏大的结果,给以后的各工序也带来一定的调整难度与累积误差影响。3预防与治理(1)

2、对挖土工序要认真检查验收。加大检验频率,坚持不合要求不验收,不进行下一工序,直到整修合格为止。(2)将大面积垫层中间部分,分制成若干窄条(34m宽)浇筑区,每条都支设垫层侧模板。每一条垫层侧模板的顶部高程,用水准仪校测后再调整,使其顶部高程误差值不超过标准规定的允许偏差(5mm)。(3)分条跳区浇筑垫层混凝土。用每条的侧模板控制垫层的表面高程;用45m长的装有附着式振捣器的振动梁对表面进行振捣与整平;用铝合金平尺对混凝土表面再次整平,木抹子局部整修、压实。(4)浇筑后及时覆盖洒水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对混凝土的表面高程与平整度进行实测实量。用水准仪对混凝土表面高程进行测量,并

3、将实际各点的高程误差值标注在垫层表面上(1点/25m2),以便为下工序的调整提供准确的依据。(5)如发现局部超差较大,应对下工序(模板、钢筋安装)在合理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进行调整。二、基础底板1模板(1)通病1)底板侧模、侧墙吊模的边缘线、轴线位置偏移、超差(底板侧模15mm,墙10mm,桩8mm);2)侧模顶高程超差大,影响到底板厚度;3)墙脚根部吊模变形,不平,不直,超差大。浇筑混凝土后,底板混凝土向上翻起,将墙根部模板埋住。造成底板混凝土不平,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4)模板漏浆,表现凹凸不平,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2)原因及分析1)模板安装后,未经检查验收或发现超差后未整修调整。2)模板的安

4、装方法不当,支撑不牢或操作中不慎将撑杆踩掉。3)对基础模板,特别是对侧墙吊模的安装质量重视不够,误认为该部位不是露明结构,可以简易处理即可。基础底板模板的高程、侧墙吊模的轴线位置的准确不但可以保证上部结构的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达到标准要求,还可以减少由于底板超厚而带来混凝土的浪费。(3)预防与治理1)应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开始,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上部结构也会受到影响。2)在模板的安装方法上进行改进,要保证吊模拉撑系统的稳定性、牢固性。3)模板安装除用尺量、挂线外,还要用垫层上的标注高程误差值进行调整模板上顶高。最后用水准仪校测与调整。4)按照规范要求的精度和作法制作与安装模板。对周转安装次数较多

5、的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变形缝止水带部分、吊模尺寸较大),应制作专用或组合式的钢模板与钢支架,以适应特殊的需要。5)要认真开展自检、互检、交接检与检查验收工作。2钢筋(1)通病1)钢筋加工长度超差大(允许偏差mm);2)受力钢筋间距超差大(允许偏差20mm);3)保护层厚度超差大(允许偏差10mm);4)受力钢筋端头保护层厚度不够;5)钢筋搭接(焊接接头)长度不够,钢筋截面不符合设计;6)钢筋网绑扎松动,绑扎跳扣多。双向受力筋未全部绑牢;7)基础底板内的池壁预埋筋、柱顶筋位置(轴线或保护层)偏差大。(2)原因及分析1)钢筋加工平台上未加端头固定档板或未检查,造成钢筋加工长度不准,超差大。2)绑扎时

6、未注意按间距划线绑扎,或绑扎松动致使钢筋移位间距不准。3)保护层水泥砂浆垫块的加工厚度不准;保护层水泥砂浆垫块的摆放间距大,垫块未对准架立筋摆放变形弯曲;双层钢筋网的架立筋(排架筋)的净空高度偏差大,摆放间距大,又经操作人员踩踏之后弯曲下沉。钢筋端头保护层未加控制。4)隔墙或池壁(柱)预埋筋的固定位置未经仔细放线测量,以致埋筋位置不准。隔墙或池壁(柱)预埋筋的上部端头高程未经测量和钢筋下半部固定,造成钢筋上端头高低不齐,高程不准和左右晃动。(3)预防与治理1)钢筋加工平台应设下料、弯曲尺寸的控制挡板,加工后要仔细检查验收。2)底板内的钢筋线位,要按照图纸要求,将钢筋间距控制线、预埋筋的边线(或

7、侧墙、柱的边缘线)逐一在垫层表面上用墨线弹出。绑扎安装时,要按线位摆放与绑扎。对上层底板筋,特别是紧贴侧墙、柱预埋筋的钢筋益要用拉线量尺寸(用重球吊线)的办法对准、绑牢,经再次检查无误后,可用点焊方法将紧贴埋筋的纵向水平筋固定。3)底板筋上下层厚度及保护厚层度要按下述方法固定。(A)水泥砂浆垫块的强度、厚度要按要求的强度与厚度加工制作。垫块制作后,有养护措施以保证水泥砂浆垫块的强度达到要求。(B)要根据上下双层钢筋绑扎网的直径确定钢筋板凳(或架立筋、排架筋)的直径和摆放间距。10以下的双层筋,应增加纵向筋的直径(改为12),其架立筋的间距不宜大于60cm。1216的主筋的架立筋间距不宜大于80

8、cm。16以上的主筋架立筋间距为100120cm为宜。(C)钢筋下部的垫块摆放位置,要与架立筋对正。在每一个架立筋(板凳筋)的下面都要摆放砂浆垫块,以保证其保护层厚度。(D)架立筋的高度要根据结构厚度,钢筋直径与排架筋的摆放的方向,事先计算高度。加工中应严格控制加工高度,以保证双层筋的高度误差不超过5mm。(E)坚持按规范要求绑扎结点。双向受力的钢筋结点,应全部绑扎,不跳扣。(F)绑扎后的底板钢筋,应认真自检与整修。自检时,要检查底板筋中的预埋筋轴线位置,其保护层厚度不超差(墙保护允许偏差3mm,柱保护层允许偏差5mm)。发现有超差时,应及时纠正。3底板混凝土(1)通病1)底板高程超过允许偏差

9、(10mm)。2)底板平整度(用2m尺检查)超差8mm。3)底板厚度超标(底板厚度200mm5mm;200600mm,厚8mm;600mm,厚10mm。4)混凝土表面局部凹凸不平,变形缝处有错台(允许偏差3mm。5)表面粗糙,不实,有砂粒浮浆、印痕、积水等现象。6)有蜂窝麻面,混凝土表面局部有规则的裂缝(与钢筋等距离)。(2)原因及分析1)底板的中间部分没有高程控制依据和手段。底板表面只用抹子,没用平塔尺大面积整平。2)混凝土的和易性差、坍落度大、泌水且骨料下沉和过振,造成较大的混凝土的沉陷引起混凝土的表面开裂。3)混凝土表面未经二次压实,压光抹平。4)养护不及时。(3)预防与治理1)底板混凝

10、土的配合比、坍落度、搅拌运输及入模时间应遵守规范规定的要求。2)较厚度板(50cm)应分层灌筑与振捣。两层以上的混凝土要对每层进行二次重复振捣,以便获得充分的振实。3)为控制底板表面高程与平整度,混凝土浇筑前,在钢筋上安装高程控制轨(用50普通钢管架放在钢支架上)。控制轨顶经水准仪校平,高出混凝土表面150mm(允许偏差3mm)。浇筑时用铝合金塔尺搭放在控制轨上,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整平。4)对基本整平的混凝土表面,用木抹和铁抹子压平抹光。三、池壁(墙)1钢筋(1)通病1)在底板内墙的预埋位置(间距、保护层)的偏差大(允许偏差:间距10mm;保护层3mm)。2)墙体钢筋保护层超差大,甚至有的整片侧

11、墙筋的保护层仅为510mm;大大超过了允许偏差的范围(3mm)。3)墙体水平筋不平,竖向筋不垂直。钢筋网结绑扎不牢。4)墙筋绑丝松、长,绑丝伸向并侵占保护层位置。5)钢筋上锈斑、灰浆未清理干净。(2)原因及分析1)底板内预埋筋没有仔细量测放线,固定不牢,绑扎后未仔细检查验收。2)内外双层绑扎钢筋网间未放置固定架立筋,铁板凳的摆放间距大。3)内外层架立筋的尺寸误差大,影响了钢筋保护层。4)钢筋外层的水泥砂浆垫块厚度超过3mm的允许偏差,或摆放的间距大。(3)预防与治理1)钢筋工序应从基础开始,从每一步抓起。在基础内的预埋位置,要按图纸要求尺寸,仔细量测放线、固定、检查与验收。2)内外层双层钢筋网

12、的外皮尺寸及内部钢筋架立筋尺寸要根据钢筋的尺寸仔细核算。架立筋的间距不宜超过100cm。水泥砂浆垫块的厚度要控制在3mm以内,其摆放位置要与架立筋相对应,间距与架立筋相同。3)为防止高墙钢筋左右摆动与倾斜,加斜向拉筋(放在钢筋内侧)固定,固定前应吊垂线找正。4)绑丝的下料长短,应根据钢筋直径确定。绑扎钢筋时,应将绑丝头向墙的内侧弯曲,不侵占保护层。5)绑扎完成后应认真进行检查验收。2模板(1)通病1)模板跑模、变形大、垂直度、平整度、错台超差大。2)模板缝漏浆严重,混凝土表面石子外露。3)模板表面粗糙、清理不净,影响混凝土的外观。4)墙厚超差。5)墙脚根部错台、跑浆。6)内外模板间的对拉螺栓外

13、露混凝土表面(或用铅丝对拉),致使螺栓(铅丝)端头的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足,引起锈蚀。7)变形缝端头模板支搭固定不牢,致使变形缝的垂直度、止水带的位置、变形缝的缝宽超差(5mm)。(2)原因及分析1)模板设计不合理或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经核算不合理。2)模板加工粗糙,施工不认真。模板缝未采取防漏浆措施,钢模板间缺卡具。3)多次周转的模板未经清刷整修,涂隔离剂。4)模板间的对拉螺栓的强度不足,或间距大。5)墙脚根部错台、漏浆的主要问题是基础底板的墙脚根吊模支搭不牢,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的保护不够引起的。6)变形缝止水带的位置偏移与超差大的主要原因是对止水带、变形缝在结构内的功能和重要性

14、没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没有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检查验收,形成了放任自流的状态。造成了变形缝渗漏,止水带失去了止水的功能。7)内外模面的对拉螺栓直接贯穿墙体结构混凝土,端头部位的水泥砂浆保护层不足(不符合保护层的最低要求),影响到结构的耐久性。(3)预防与治理1)模板设计应按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气温、坍落度、外掺剂等因素,计算其产生的侧压力核算模板支撑系的每一个环节(板厚、横坚梁、螺栓、垫板、稳定支撑)。2)穿墙对拉螺栓,不应使用贯通的螺栓,应采用端间留有符合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可填补防锈砂浆的工具式锥形螺母。3)模板应按模板设计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加工制作。加工后的模板应按标准认真检验验收。4)模板

15、应及时清理、除锈、整平和刷隔离剂。5)墙脚根部的混凝土漏浆、不平、不直的毛病,应从基础底板的墙腋角(墙脚)的吊模设计、操作开始抓起。悬吊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确保其尺寸准确、平、直。根部混凝土与模板间粘贴软泡沫塑料后,用螺栓紧固。3混凝土(1)通病1)混凝土施工缝渗漏。2)变形缝止水带渗漏。3)混凝土表面色泽有明显差别。4)墙体表面有明显的浇筑层痕迹。5)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孔洞、接茬不实。6)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平、细微的裂缝(愈接近墙面顶部,裂缝明显,裂缝数量愈多)。墙顶表面呈现裂缝,墙中心部分呈沟状。7)混凝土池壁在水中冻融作用下,出现的严重剥落和剥蚀情况。8)穿墙孔螺栓端头外露锈蚀或修补砂浆裂缝。9)水池池壁过长时,墙体出现竖向裂缝(515m)间距。(2)原因及分析1)施工缝未作糙化处理(凿毛等措施),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未凿掉。施工缝未清理干净,有松动灰浆、木屑、绑丝头等杂物。2)浇筑前,施工缝未充分湿润,未铺水泥砂浆或铺砂浆后时间过长并已硬化,影响了与新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