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客运专线路基设计原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93608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9.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广客运专线路基设计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武广客运专线路基设计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武广客运专线路基设计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武广客运专线路基设计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武广客运专线路基设计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广客运专线路基设计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广客运专线路基设计原则(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基工程设计原则,武广客运专线,主要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1.路基面宽度及形状 2.路基结构形式 3.路堤高度及坡度 4.路堑边坡坡度,路基面宽度,1、路基面宽度 200km/h以上无碴轨道路基面宽度13.6m,线间距5m. 2、曲线段加宽 无碴轨道无加宽 3、200km/h以上无碴轨道路基面为梯形 轨道的支撑层范围内为平面,支撑层边缘以外设向两侧的4%的横向排水坡,并设置7cm厚的沥青混凝土封闭层。,路基结构型式,2.路基结构型式,路基标准横断面(一),路堤标准横断面,路基标准横断面(二),微弱风化硬质岩路堑,路基标准横断面(三),一般土质、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路堑,路基标准横断面(四),极软

2、岩路堑,路堤边坡高度和坡度,路堤护道,无支挡加固地段的路堤坡脚应设置高不小于0.5m,宽不小于1.0m的天然护道,或设高1.5m、厚0.5m、埋深0.8m的M7.5水泥砂浆砌片石脚墙,外接排水沟。,路堑边坡坡度,侧沟平台及边坡平台,1.侧沟平台 侧沟与堑边边脚间设不小于1.0m宽的侧沟平台(土质边坡大于6.0m,岩质边坡大于8.0m,设支挡工程段设2.0m或以上侧沟平台),M7.5浆砌片石封闭。 2.边坡平台 不同地层组成的深路堑(高1520m及以上),在坡中部或不同地层分界处(特别是土石分界处、透水与不透水层交界处)设不小于2.0m宽的边坡平台和截水沟,浆砌片石封闭。,路堤,主要内容:工后沉

3、降 填料的选择 压实度,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值,路基竣工铺轨工程(包括铺碴)开始时的沉降量与最终形成的总沉降量之差,填料的选择,填料采用原则: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 基床底层:A、B组填料 基床以下:A、B组填料或C组填料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细粒土、粉土和易风化软岩块石及其风化物等C、D组填料的改良土,浸水地段或高路堤路基填料要求表,路基压实度(按设计说明),路基压实度(按质量验收暂行标准),K30检测,EV2测试仪,Ev2测试仪,EV2应力沉降量曲线,应力沉降量曲线,EVD测试仪,EVD测试仪,Evd测试,过渡段,过渡段类型主要有: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过渡段、隧路

4、过渡段、堤堑过渡段、桥桥或桥隧过渡段、半填半挖路基及不同岩土组合的横向过渡段等。 过渡段压实标准,桥路过渡段,桥路过渡段,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连接方式,路堤与路堑连接方式,桥路刚性过渡段,桥路刚性过渡段,半填半挖路基,半填半挖路基,不同岩土组合路基,不同岩土组合路基,不同岩土组合路基,不同岩土组合路基,不同岩土组合路基,沉降监测,路基沉降监测 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路基沉降监测,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分层沉降监测,另外软土或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复合地基的加筋(土工格栅)应

5、力、应变监测等。 当路基基底或下卧压缩层为平坡时,路堤主监测断面为线路中心;当地表横坡或下卧土层横坡大于20%时,应于填方较高侧或压缩层较厚侧增加监测点;基底沉降监测与路堤本体沉降监测在一般路基(非试验段路基)地段监测点尽量一同布置于路基基底和基床底层顶面;同时在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填筑时,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m在距坡脚2m处设置位移边桩,以控制填土速率。控制标准应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小于1.0c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小于0.5cm/d。,路基沉降监测内容,1)路基面沉降监测: a.路堤地段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采用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 b

6、.路堑地段主要指厚层土质、全风化层路堑;红黏土和膨胀土路堑;花岗岩全风化;浅挖路堑(挖深3.0m);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采用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路基沉降监测内容,2)路基本体沉降监测:应于路基本体内设置沉降监测;当路基采用A、B组填料填筑时,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埋设于线路中心的路基基床表层底部,一个监测断面共设1个测点。当路基采用A、B组填料填筑时,各监测断面设置单个监测点;当路基采用改良土填筑时,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分层沉降计分层埋设,分层厚2.03.0m,分别于基床表层底部、基床底层底部设置,当路基填高大于6.0m时,于基床以下路基填

7、土中增加一监测点。路基成形后,采用钻孔成孔后埋设沉降计。 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线路中心、较高侧左(或右)线外侧3.1m处分别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监测,一个监测断面共设2个测点。,路基沉降监测内容,3)基底沉降监测:路堤填筑前,分别于路堤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或当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中心及较高侧左(或右)线外侧3.1m处)除预埋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或面沉降管)进行监测外,每隔一监测断面增设沉降板进行校核监测,各断面设12个测点。路基填筑前埋设。,路基沉降监测内容,4)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土层、全风化层厚度10m(软土、松软土厚度大于6m)地基,一般每隔50m设置一处深层沉

8、降监测断面,尤其是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采用高精度智能型串联式分层沉降仪,于路基中心地基中设置,分层沉降仪布设间距2.03.0m。路基填筑前,采用钻孔成孔后埋设。每个监测断面共1个测孔。 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线路中心、较高侧或压缩层较厚侧的左(或右)线外侧3.1m处分别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分层沉降计监测,一个监测断面共设2个测点。,路基沉降监测内容,5)软土地基水平位移监测:软土、松软土路基地段,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m在距坡脚外2m处设置边桩进行水平沉降监测,以控制软土地段的填土速率。各监测断面设2个测点。,路基沉降监测内容,6)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选择代表性工点试验,具体布设如下

9、: 高填方或陡坡填土地段边坡土工格栅加筋补强,分别于路堤两侧边坡(边坡中部、地面以上23m处)的土工格栅设置智能数码柔性沉降计,对土工格栅的拉伸或压缩变形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4个点。 路堤基底铺土工格栅加筋(特别是低路堤,地基采用桩网结构加固)时,分别于路堤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左右线中心至坡脚中间点附近的桩间土或桩顶处分别设置智能数码柔性沉降计,对土工格栅的应力应变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3个点。,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一般下列三种情况下应采取边坡位移监测措施: 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 白垩系、下第三系泥岩、粉砂岩、砂砾岩;元古界泥质板岩、千枚状板岩等软质岩高边坡;二迭、石炭、泥盆系的炭质

10、页岩、砂页岩、煤系地层、泥岩等易浸水软化的软质岩及软硬互层路堑,边坡高度20m时; 第“”条的地层条件,当存在顺层现象或受构造影响结构面发育,发育不利结构面,边坡高度15m时。,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内容,(1) 边坡地表位移监测: 观测桩法:建立射线网法观测网。沿边坡或滑坡纵向每隔3050m设置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分别于路堑边坡的路肩、桩(墙)顶平台、边坡平台及堑顶外5.0、10m设置观测桩。各工点分别于边坡可能破坏的范围外30m设照准点和置镜点。采用经纬仪测量,以监测施工中边坡的稳定状态,指导施工。 位移计法:选择代表性工点,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高边坡或不良地质边坡进行;沿该边坡或滑坡纵向每隔3

11、050m设置监测断面,分别于路堑边坡的桩(墙)顶平台(第一级边坡平台)、最高级边坡平台设置智能数码多点位移计,边坡成型后,钻孔成孔埋置(尽量为水平孔,孔深应至稳定地层一定深度内)。每工点应有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不少于2个监测点。 (2) 深部位移监测:大型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和土质、软质岩路堑边坡高超过25m(存在顺层、滑面等不利结构面时为20m以上),进行深部位移变形监测;边坡成型后,在边坡平台钻孔成孔埋置(尽量为竖直孔,孔深应至稳定地层一定深度内),安装智能数码多点位移计,精确地测量岩土层内部水平位移或变形。每工点应有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不少于2个监测点。 (

12、3) 预应力锚索(锚固力)监测: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高边坡时,选择代表性工点进行预应力锚索的锚固力监测,选择各工点代表性锚索孔位置,安装锚索计,约按工点锚索总孔数的5%计,且不少于2孔。 (4) 桩(墙)背土压力监测:当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和土质、软质岩路堑边坡设置桩板墙或高挡墙时,选择代表性地段于桩(墙)后埋设压力盒,以监测土压力的大小及变化。选用智能弦式数码压力盒。设置间距为1520m,断面方向设置于桩(墙)土压力最大作用点附近。 (5) 地下水渗流监测:当边坡地下水发育或存在渗流影响时,进行地下水渗流监测采用渗压计,在监测边坡段范围(各工点)选取12处,埋设渗压计进行地下水渗流监测

13、。,路桥设计原则,本线桥路分界高度设计原则为:一般城镇地区为57m。湖盆港地及河流冲积一级阶地中的深厚层(加固深度大于10m)软弱土地区,应尽量设桥通过;其余一般情况下桥路分界高度应控制在68m以内。硬质岩填料丰富地段且地基条件良好时桥路分界高度可适当放宽。同时应满足路基填料与边坡控制高度的要求。下列情况宜考虑采用桥通过: 1、路堤填筑高度超过8m时,应设桥通过。 2、软土及松软土地基处理加固深度超过10m,工后沉降难以控制时,宜以桥通过。加固深度小于10m地段:(1)路堤宜控制在6m 之内,当为表层薄层软土或松软土,无下卧软层,且易加固时,填筑高不超过8m。(2)下伏基岩岩溶发育时,不宜修筑

14、路堤。 3、陡坡区,路基通过无法采用肩挡或堤挡收坡或边坡高超过10m地段,宜设桥通过。,路基工点类型,本线路基设计工点类型主要有: 深路堑(包括无不利结构面影响的软硬岩互(夹)层高边坡路堑)、 高路堤 陡坡路基 边坡防护路基(无支挡及特殊防护设计的路基) 浸水路基(包括水塘路堤、水库路基、山洪冲刷路基、滨河路基等) 基床处理路基(包含低填浅挖路基的基底处理等)、 受限路基 不良地质路基(包括岩溶、人为坑洞、滑坡、岩堆、危岩落石、顺层等) 特殊地质路基(包括地基处理路基、膨胀土路基、水塘路堑、地下水发育路堑、液化土地基),边坡防护路基,无支挡加固防护地段的路堤、路堑边坡,按边坡防护路基采取防护措

15、施。边坡防护措施如下: 路堤边坡防护,依据路堤边坡高度、填料性质以及地基条件采用下列措施: A、细粒土、已风化软岩块(细粒改良土)填筑地段,边坡高小于3m时,采用立体植被护坡网内喷播植草。边坡高3m时,坡面采用C15混凝土空心砖内客土喷播植草或骨架内空心砖内客土喷播植草护坡。边坡高达大于3m,边坡每隔0.5m铺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宽不小于3.0m,。 B、粗粒土、易风化软岩块(块石改良土)填筑地段,边坡高小于3m时,采用立体植被护坡网内客土喷播植草;边坡高3m时,坡面采用M7.5浆砌片石截水骨架内客土喷播植草。边坡高达大于3m,边坡每隔0.5m铺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宽不小于3.0m。硬质岩、不易风

16、化的软岩岩碴及其块石填筑地段,坡面设干砌片石护坡。 C、无支挡的路堤坡脚,不受洪水或山洪冲刷地段,视具体情况采用M7.5浆砌片石脚墙或护道,易受洪水或山洪冲刷地段,按防冲刷脚墙设计。,边坡防护路基,路堑边坡防护: A、网纹状黏土、灰岩残积层、煤系地层、花岗岩全风化层以及软岩全风化层路堑边坡,当边坡高小于4m时,采用立体植被护坡网内喷播植草防护,大于4m时采用截水骨架内空心砖客土喷播植草防护,当地下水较发育,堑坡较高易产生溜坍时,每隔1015.0m设一条边坡支撑渗沟;其他土质边坡,小于6m时,采用立体植被护坡网内喷播植草防护,大于6m时,采用截水骨架内喷播植草防护。 B、强风化软岩路堑边坡小于6m时,采用立体植被护坡网内喷播植草防护;大于6m时,采用截水骨架内喷播植草、格窗式浆砌片石护坡(窗内空心砖植草或客土植草)。强风化破碎硬质岩路堑边坡,采用挂网喷混植生、截水骨架内客土植草或浆砌片石内截水培土植草窗护坡。较完整的弱风化硬质岩边坡,采用预裂、光面爆破技术开挖,对局部裂隙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