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929647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一(下)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九三学社代表许德珩曾说:“在大会开幕以前来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经分组多次的研讨,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说是很少很少没有发言的,也更很少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在目前紧要的,能够办得到的建议,都是被采纳的。”这次大会讨论协商的成果是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九三学社代表”“北平”可知,这是在北平召开的一次协商大会,当时有很多民主党派参加,最后形成的协商成果应该是制

2、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故选A;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C;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可能在北平召开民主党派的协商会议,排除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共同纲领,结合政协制度发展的表现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政协制度形成的表现。2.我国一部宪法序言写道:“我国人民在过去几年内已经胜利地进行了改革土地制度、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分子、恢复国民经济等大规模的斗争,这就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下列有关这部宪法说法错误的是A. 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B. 是新

3、中国首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C. 规定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D. 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全国人大时期通过的,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它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1954年宪法,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首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BC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我国人民在过去几年内已经胜利地进行了改革土地制度、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分子、恢复国民经济等大规模的斗争”,联系所学1954

4、年宪法颁布的背景分析解答。3.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有关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正确的是A. 新时期民主制度逐步完善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 “文革”践踏民主法制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以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这些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当时是在1949年的9月份是为成立新中国而召开的,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的9月份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新时期指1978年改革开放后,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的9月份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5、成,1966-1976年的“文革”践踏民主法制,B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政协会议,要求学生结合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4.1956年,时任苏联驻华临时代办利哈乔夫在“致苏共中央关于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认为毛泽东的相关论述实际上提出了“中共中央对待民主党派的完全新的和重要的政治路线”。这一论述是指毛泽东提出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 “另起炉灶”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中央对待民主党派的完全新的和重要的政治路线”是指“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正

6、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解决祖国统一的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另起炉灶”政策是我国的外交政策,A、B、D与“民主党派”无关,排除。【点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56年”“中共中央对待民主党派的完全新的和重要的政治路线”,联系所学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分析解答。5.“真正政治意义在于改革,即去除革命激进主义(“文化大革命”),确立宪法权威重新构建社会与政治、经济秩序,并且首次宣示宪法作为根本大法,任何个人、组织均不得凌驾于宪法之上。”高全喜教授评论的这部法律文献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7、议共同纲领D.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确立宪法权威”“文化大革命”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宪法,排除AC;从材料“即去除革命激进主义(文化大革命),确立宪法权威”可知该宪法是1976年后的宪法,所以排除B,选择D。【点睛】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即去除革命激进主义(文化大革命),确立宪法权威”,联系所学1982年宪法颁布的背景分析解答。6.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部法律的颁布表明,我国A. 开始恢

8、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制度C. 继续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8年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要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故D正确;文革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完善和恢复,与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无关,排除AB;1984年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点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联系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内容和意义分析解答。7.2019年1月,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

9、。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海峡两岸分隔70年是A. 日本侵华战争的产物B. 马关条约的恶果C. 解放战争的遗留问题D. 英国殖民侵略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2019年”“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今天台湾和大陆分隔是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败退到台湾,故选C;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时间不符合“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排除AB;台湾问题与英国殖民侵略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19年”“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

10、结果和影响来分析。8.1988年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这一现象说明A. 两岸实现了直接三通B. 两岸隔绝状态逐渐被打破C. “九二共识”得到认同D. “一国两制”构想成功运用【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国民党当局,允许台湾人民回大陆探亲,从实际上就打破了两岸的隔绝状态,B正确;两岸实现直接三通是在2008年,1992年提出“九二共识”,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C;一国两制成功的运用首先是在香港问题上,与

11、台湾无关,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88年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结合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来分析。9.如图为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12月10日发行的纪念币,内芯正面主景图案为五星荷花图案,外环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下方为年号“1999”字样。该纪念币体现的内涵是A.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 人民民主,社会主义C.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 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内容应该是澳门回归的纪念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其体现的含义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故选A;澳门回归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B错误;CD属于外交政策,澳门回归

12、纪念币无法体现,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99”“五星荷花图案”,结合所学澳门回归的时间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分析解答。10.下图漫画题为抖擞。该漫画的寓意是,香港回归A. 消除了香港的分裂势力B. 实现了长期的繁荣和稳定C. 洗雪了被侵占的百年国耻D. 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方针【答案】C【解析】【详解】图片反映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中国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百年的国耻,材料反映列强在中国很多的侵略权益都被清除了,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香港的分裂势力”,排除A;材料反映列强在中国很多的侵略权益都被清除了,无法体现香港回归实现了长期

13、的繁荣和稳定,排除B;图片信息与“一国两制”的方针无关,排除D。11.建国初期,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这一外交思想实际体现了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一边倒”方针C. “另起炉灶”方针D. “不结盟”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可知,这符合新中国初期提出的“另起炉灶”方针,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一边倒”方针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B错误;“不结盟”政策指不和美苏大国结盟,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14、“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分析解答。12.1954年7月“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继朝鲜战争以后,另一场严重的战争-历时八年的印度支那战争宣告结束了”,这“是和平协商与和平共处的原则的又一重大胜利”。这次“和平协商”是指A. 万隆会议B. 日内瓦会议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D. 中印总理联合声明【答案】B【解析】【详解】1954年召开日内瓦会议,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故选B;万隆会议是1955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1971年,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C;1954年发表中印总理联合声明,与

15、题干“印度支那战争宣告结束”无关,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解题的关键信息:1954年7月、印度支那战争宣告结束。联系所学日内瓦会议的史实分析解答。13.“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这两类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呢?”周恩来的这一演讲A. 促使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B.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C.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是打破中国外交僵局的关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万隆会议取得了积极成果,故选A;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排除B;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打破中国外交僵局的关键,排除D。14.如图为1972年喀麦隆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邮票图案上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这枚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