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929606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第卷(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下图为“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育龄妇女人数少抚养成本太高A. B. C. D. 2. 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62020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

2、)A. 中学老师B. 建筑设计师C. 外科医生D. 家政护理人员【答案】1. D 2. D【解析】【1题详解】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我国教育发展,基础教育的普及,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对。婴儿潮出现,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无关,错。育龄妇女人数没有减少,错。经济发展,抚养成本太高,对。D对,A、B、C错。【2题详解】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62020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家政护理人员,看护几岁内的幼儿,D错。新增人口没到上学年龄,中学老师不需要增加,A错。与建筑设计师无关,B错。与外科医生增加关系不大,C错。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3、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国家现行标准(岁)调整退休年龄目标(岁)男女瑞士6564巴西6055英国656067(2028年)意大利656065(2018年)3. 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的是()A. 瑞士B. 巴西C. 英国D. 意大利4. 英国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A. 养老金制度B. 医疗卫生条件C. 婚姻生育观D. 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3. B 4. D【解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选项中四个国家只有巴西是发展中国家,“高低高”的人口增长模式与发达国家“三低”

4、人口增长模式不同。解题关键时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4题详解】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上的富足、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该题答案选D项。【考点定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名师点睛:根据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状况判断。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存在差异,因而人口增长模式并不具有同步性。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基本是“三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大部分处于“高低高”模式(注:新加坡、韩国、古巴、中国处于“三低”模式)。另外

5、,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存在人口问题的区域差异,也可判定相应的国家类型和人口增长模式。如:老龄化国家一般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人口增长过快、过多的国家,一般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读“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资料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5. 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目前甲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B. 乙国最可能是发达国家C. 丙国就业压力大,劳动力廉价D. 丁国人口快速由乡村向城市迁移【答案】5. D 6. C【解析】【5题详解】读图可以判断出,甲、丙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人口自然

6、增长率较高,乙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所以D正确。【6题详解】读图可以判断出,甲、丙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劳动力廉价,应为发展中国家,老龄化不严重,故A错误;乙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不可能是发达国家,故B错误;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故D错误;所以C正确。【点睛】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采取的

7、措施是鼓励生育,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解决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7.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 、B. 、C. 、D. 、8. 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四种理解错误的是()A. 环境人口容量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B. 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C. 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 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答案】7. A 8.

8、 C【解析】【7题详解】人口与环境和谐发展,最理想的状况是人口数量永远不超过环境容量,保持和谐发展关系,模式最好。模式新的环境人口容量比原来的环境人口容量低,说明人地关系恶化,人地关系最差。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A对。B、C、D错。【8题详解】环境人口容量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A正确。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B正确。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环境会被破坏,不能持续供养这些人口生存,C错误。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D正确。读“某地区四城市学校分布情况表”

9、,表中“”表示城市具有的学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甲乙丙丁中学专科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重点大学9. 从表格分析可知,城市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 甲乙丙丁B. 乙甲丙丁C. 乙丙甲丁D. 丁乙甲丙10. 据表格可推测A. 甲的服务范围包括乙的服务范围B. 丁的服务范围包括丙的服务范围C. 在该地区内,类似甲的城市比乙多D. 在该地区内,类似丙的城市比丁多【答案】9. B 10. C【解析】【分析】在做题时首先认真阅读本题的材料以及表格内容,由表格可知甲地从中学到一般的本科院校其都有而缺少重点大学,乙城市具备的学校种类最为齐全,丙城市仅有中学和专科院校,而丁城市只有中学。【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

10、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由表格信息可知,只有乙城市的学校种类最多且有重点大学,所以其城市等级最高;甲城市没有重点大学,等级次之;丙城市只有中学和专科院校,可知城市等级低于甲;而丁城市只有中学,可知其城市等级最低。四个城市的等级排序依次是乙、甲、丙、丁,所以A、C、D都不正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选项为B。【10题详解】甲城市的等级低于乙,甲城市的服务范围比乙大,所以可知乙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甲是不可能的,因此A项错误;丁城市等级低于丙城市,丁的服务范围包括丙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不可能的,因此可知B项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多,已知甲的等级低于乙,所以类似甲的城市数目多于乙,因此C项正

11、确;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多,丙的等级高于丁,应该是丁的城市数目比丙多,因此D项错误。【点睛】第1题的解题关键是认真阅读题中的表格,根据甲乙丙丁四个城市的学校种类的齐全度去判定其等级的高低,在判定四个城市等级高低的基础上,再结合所学的城市的相关知识可选出第2题的正确答案根据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省区或地区人均GDP(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辽宁1101750.2139.010.19京津唐1008746.9642.310.35山东940949.6935.460.10沪苏1441350.2541.270.46

12、浙江1290652.7436.260.60福建1129343.6540.010.40广东1118050.3939.261.3211. 对外省人口吸引力最弱的是A. 辽宁B. 山东C. 福建D. 广东12. 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 人口的分布差异B.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 自然环境的差异D. 消费水平的差异【答案】11. B 12. B【解析】【分析】在解题前认真解读表格,表格总共有四项指标分别是人均GDP(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对各省区的这四项指标逐一分析比较以便为接下来的解题做准备。【1

13、1题详解】表格中的四项指标中“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能反映对人口吸引力的强弱,可知该系数越大,对人口的吸引力越强,对各省区的该项指标分析可知辽宁为0.19、山东为0.10、福建为0.40、广东为1.32,可知A、C、D都错,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1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引起的,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人口的分布差异不会引起人口在各省区间进行大规模的迁移,因此A项错误;我国各省区间的自然环境差异也不是引起人口大规模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引起的,消费水平

14、的差异也不是引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因此D项也是错误的。【点睛】第1题的解题关键是把辽宁、山东、福建、广东四个省份的“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指标逐一进行分析比较即可得出正确选项,第2题容易误选为D项。为缓解停车难问题,某城市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该城市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3. 该功能区属于( )A. 商业区B. 行政区C. 工业区D. 住宅区14. “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A. 人口密度的差异B. 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C. 地租水平的差异D. 汽车拥有数量的差异【答案】13. C 14. D【解析】【13题详解】结合图文信息可知该功能区人口数量在早晨流入大于流出,黄昏时人口流出大于流入。说明此功能区应该是早晨至黄昏的白天上班期间人口数量大,夜晚人口数量较少。商业区一般是周末节假日或黄昏后人口流入量较大,不符合此情况,A错误;行政区虽然也符合,但是人口数量不会出现黄昏有人口流入的情况出现,B错误;住宅区是居民夜晚休息,黄昏人口流入量大,早晨人口流出量大,不符合,D错误;最有可能是工业区,C正确。【14题详解】根据材料中提及为缓解停车难问题,某城市采取“错峰停车”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