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929580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NO2、NO含氮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B. 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开发新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C. 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答案】C【解析】【详解】AN的氧化物可导致光化学烟雾发生,则NO2、NO含氮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A正确;B二氧

2、化硫可导致酸雨发生,为减少酸雨发生,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开发新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B正确;C溶解CO2的雨水为正常雨水,而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错误;D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可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则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D正确;答案选C。2.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硅晶体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 陶瓷、玻璃、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C. 二氧化硅在电子工业中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D.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均能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答案】B【解析】【详解】A.二氧化硅晶体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故A错误;B.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水泥的主

3、要原料是黏土、石灰石,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黏土属于硅酸盐,故都是硅酸盐产品,故B正确;C.晶体硅是半导体材料,而不是二氧化硅,故C错误;D.二氧化硅机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的四氟化硅不是盐,所以它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点睛】硅可用于半导体,如硅芯片、晶体管、太阳能电池板等;二氧化硅可用于光导纤维,是石英、玛瑙、硅藻土的主要成分。3. 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A. 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B. 使红色布条褪色(HCl)C. 向FeCl2溶液

4、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Cl2)D. 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答案】ACD【解析】氯水中存在H,与NaHCO3反应产生CO2;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水中存在HClO,而不是因为氯水中存在HCl;氯水中存在的Cl2能氧化Fe2Fe3,故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氯水中存在的Cl能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4.下列现象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是()A.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能使黄绿色的氯水褪色C.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 能使含酚酞的烧碱溶液褪色【答案】C【解析】【分析】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强

5、氧化剂氧化,还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反应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故A错误;B.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和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Cl,使氯水褪色,所以该反应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故B错误;C.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漂白品红溶液,该实验体现二氧化硫漂白性,故C正确;D.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溶液碱性变弱,则红色褪去,体现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5.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

6、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 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不可能是 ( )A. N2与NO2的混和气体B. O2与NO2的混和气体C. NO与NO2的混和气体D. NO2一种气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若试管中是N2与NO2的混和气体,由于N2不能与氧气参加反应,所以试管内不能完全被水充满,其余的则会发生反应:4NO2+O2+ 2H2O = 4HNO3或4NO+ 3O2+ 2H2O = 4HNO3;最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因此选项是A。考点:考查氮氧

7、化合物与水的反应情况的知识。6.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2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并将该试管倒置于水槽中至液面不再上升时,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体积的( )A. 1/4B. 3/4C. 1/8D. 3/8【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4NO2+O2+2H2O4HNO3可知O2过量。设NO2和O2的体积各1L,则1LNO2消耗O21/4L,剩余O23/4L,所以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体积的3/41/2=3/8。故选D。7.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4NH35O24NO6H2O,对于该反应判断正确的是A. 氧气被还原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 氨气是氧化剂D. 若有17 g氨参加反应,反应

8、中转移10 mol电子【答案】A【解析】【分析】4NH3+5O24NO+6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H3为还原剂被氧化,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O2为氧化剂被还原,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分析。【详解】A.NH3+5O24NO+6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H3为还原剂被氧化,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O2为氧化剂被还原,故A正确;B.置换反应的特征是反应物生成物均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C.4NH3+5O24NO+6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H3为还原剂被氧化,故C错误;D.4NH3+5O24NO+

9、6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高到+2,所以若有17gNH3参加反应,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7/175=5mol,故D错误。故选A。8.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脱水性)B.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氧化性、酸性)C.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D. 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不挥发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A项错误;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发生氧化

10、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表现的是浓硫酸的氧化性和酸性,B项正确;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以水的形式脱出,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表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C项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某些与浓硫酸不反应的酸性或中性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等,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D项错误;答案选B。【考点定位】考查浓硫酸的性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明确浓硫酸的三大特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来分析;根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酸性来分析;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来分析;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某些与浓硫酸不反应的

11、酸性或中性气体。9. 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实验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白色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红色A. B. C. D. 全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氯气通入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后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则先变红色,后褪色,错误;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生成胆矾,变为蓝色,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则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最终为黑色,错误;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则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红色褪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则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溶

12、液变为红色,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0.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实验现象原因分析A浓硫酸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硫酸有酸性,使石蕊变红,浓硫酸有脱水性,使试纸炭化变黑B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HCl显强酸性,使石蕊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其褪色C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SO2具有漂白性,使其褪色D向湿润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固体迅速变黑,后体积急剧膨胀在浓硫酸脱水作用下,蔗糖被炭化,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O2、SO2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

13、】A.硫酸有酸性,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浓硫酸有脱水性,使试纸炭化变黑,故A正确;B.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HCl显强酸性,使石蕊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其褪色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故B正确;C.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Br、硫酸,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D.向湿润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脱水性,使蔗糖炭化变黑,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O2、SO2,体积急剧膨胀,故D正确。故选C。【点睛】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漂白性,SO2使溴水褪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注意区别。1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

14、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a(干燥气体)b(液体)ANO水BCO24 mol/L NaHCO3溶液CCl2饱和NaCl水溶液DNH31 mol/L盐酸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NO与水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所以不能形成喷泉,不能充满烧瓶,故A错误,B、二氧化碳不能与4 mol/L NaHCO3溶液反应,溶解性也不大,所以不能形成喷泉实验,故B错误;C、Cl2不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也不与其反应,锥形瓶与烧瓶内压强相等,不能形成喷泉,故C错误;D、NH3极易溶于水,也能

15、和盐酸反应,能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并充满烧瓶,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此题要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入手,注意到反应后气体减少或增多会引起气压的变化,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反应,容器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容器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要形成喷泉实验就要使得烧瓶内压强快速减小,因此要选择的气体应极易溶于选择的液体。12.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 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B. 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 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D. 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答案】C【解析】【详解】A.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