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环境分析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2929567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7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环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环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环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环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环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环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环境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李轻 专业:电脑艺术设计 指导老师:刘知远,毕业论文 论色彩在网页设计中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站建设越来越接近于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网页的艺术设计,日益被网站建设者所注重。网页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指出网页艺术设计包含视听元素与版式设计两项内容;以主题鲜明、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强调整体为设计原则;具有交互性与持续性、多维性、综合性、版式的不可控性、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紧密性等五个特点。在明确了网页艺术设计与网站主题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美“和“功能“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网站主题这一观点。 网页艺术设计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产生而形成的视听设计新课题,是网页设计者以所处时代

2、所能获取的技术和艺术经验为基础,依照设计目的和要求自觉地对网页的构成元素进行艺术规划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必然要成为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表面上看,它不过是关于网页版式编排的技巧与方法,而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前言,部门的密切配合,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安全保证;2005年初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董事长宋玲同志在总结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报告时,也特别强调 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努力培养优秀人才等等,就是很好的明证。所以乘网络信息化发展之浪,我国电子商务不但要发展,还要实现质的飞跃性。 发展才是硬道理!,按照IBM公司的定义,电子商务=wa

3、b+企业业务。它所强调的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把买方、卖方、厂商及其合作伙伴在互联网(Interna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结合起来的应用。1997年10月1-3日,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了全球信息化标准大会。明确提出了一个关于电子商务的比较严密完整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流交换或直接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这里的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资料交换(EDI)、电子支付、电子定货系统、,一、电子商务的定义,电子邮件、传真、网络、电子公告系统、条形码、图像处理、智能卡等。一次完整的商业贸易过程是复杂的,

4、包括交易前了解商情、询价、报价、发送订单、应答定单、发送接收送货通知、取货凭证、支付汇兑过程等,涉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 电子商务广义上是指包括电子交易在内的利用wab进行的 全部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狭义上称作电子交易(E-commerce),主要利用wab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网上进行的商业贸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中国电子商务始于1997年。中国商品定货系统(CGOS)、中国商品交易中心(CCEC)、虚拟“广交会”等大型电子商务项目在1997年相继推出,拉开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序幕。1998年“首都电子商务工作工程”的展开和1999年“8848网上超市”的出现,

5、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电子商务由此“正式启动”。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万家商业网站,其中网上商店700余家。电子商务项目大量推出,几乎每天都有各类电子商务咨询网站、网上商店、网上商城、网上专卖店、网上拍卖等诞生。电子商务应用,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发展地域城市也由北京、上海、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开始向各大中城市发展。2000年中国大陆网上交易金额抵达4000万美元,到2003年达38亿美元。 可以说,中国电子商务已经由表及里、从虚到实、从宣传、启蒙和推广阶段进入到了务实的发展实施阶段。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先进的商务活动方式,无疑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6、因此,企业在资金力量允许和发展战略需要的情况下,涉足电子商务,开拓新的领域,不失为是一种选择。有一些企业,由于进入时间合适,战略选择正确,经营方式得当,在电子商务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我国要开展电子商务,还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例如,计算机用户比较少。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载至2000年7月,我国上网的计算机数量为650万台,平均每个企业和政府部门还不到1台,而且网络运作速度慢,网络资费贵,并据CNNIC统计,目前中国习惯利用电子商务获取商机的人数少,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依次是电子邮箱(87.65%)、搜索引擎(55.91%)、软件上传或下载(50.69%)、各类信息查(4

7、9.28%)、网上聊天室(38.81%)、新闻组(25.37%)、BBS电子公告(21.17%)、网上寻呼机(20.72%)、免费个人主(19.68%)、网上炒股(14.64%)等。使用网上购物或开展商业活动的人在各项基于互联网的活动中仅占倒数第二位,上述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政策与法律环境。总的来说,我国的信息化政策还不够完善,尤其体现在电子商务方面,有关的政策不够明朗,相应的法律、 法规,相关的标准还都没有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存在较 大问题。因为参与电子商务的不仅仅是交易双方,更重要的涉及工商 行政管理、海关、保险、财税、银行等众多部门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这就需要

8、有统一的法律、政策框架,以及跨部门、跨地区的 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组织,才能促进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三、我国电子商务环境分析,(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主体,其信息化程度是电 子商务运行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大多处于转型阶段,现代 制度尚未普遍建立,企业信息化的进展并不令人满意。目前我国企业已经上网的企业不到企业总数的1%,在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 中,大约只有10%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或运用信息手段比较好的。大约有70%左右的企业拥有一定的信息手段或着手向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方向努力,大约20%的企业只有少量的计算机,而且只从事单机工作。在1000余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

9、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三)金融电子化建设。金融体系是商务活动的基础保证。电子商务的支付与结算需要电子化金融体系的密切配合。目前我国金融服务及其电子化水平比较落后,跨区域、跨银行的电子支付系统还未建立,网上支付、结算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例如,上海新华书店在互联网上发布了图书信息,收到大量国外的订单,但是由于国内的电子支付手段没有建立,生意无法成交,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发展电子商务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应用为重点,坚持效益优先,制定有限目标,体现实际效果。笔者认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必须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一)引进与创新有机结合的原则。全球化与开放性是

10、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和特征,特别是我国已经入世,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办事,因此,要结合我国的实际,积极引进与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经验,并进行中国化的改造和创新,为我所用,创造出符合实际的发展道路。 (二)商务与电子有机结合的原则。在电子商务中,电子是手段,商务是核心。网络服务商和电子商务厂商,要适应企业的商务选择和利益判断,防止过度技术化倾向,避免追求表面的商务,四、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原则,“电子化” 而忽视商务活动本身的需求。要把电子与商务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商务应用为根本,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要立足于为传统产业服务,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传统企业要积极发展新的商业务模式,适应信息

11、革命的要求。 (三)务实与跨越有机结合的原则。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商务需求、技术手段和经济环境实际制定发展电子商务的规划和计划,确定切实可行的商务模式,设计和开发实用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推动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要着眼未来的发展需求和趋势,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推出创新的电子商务体系,能够跨越的大胆跨越,以适应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主动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按照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政府引导与企业运作有机结合的原则。发展电子商务涉及各行业各领域,是一项宏

12、大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政府的鼓励、引导和协调。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技术发展和技术标准、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着手,为电子商务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经营环境,引导企业和公众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同时电子商务属于民商活动,政府的干预应是最低限度的,以免由于政府的过渡干预而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由于信息的竞争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了电子商务中。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还不是很快,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电子商务可以为中小企业开辟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同时,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确定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主体地位,发动企业和社会投入电子商务,鼓励大中企业与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五、结束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电子商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