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929080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倘使(tn) 臂膊 书籍(j) 切切喳喳B咒骂(zu) 惶急 书斋(zhi) 念念不忘C絮说(x) 渴暮 孤孀(shun) 情有可原D胸脯(p) 哀悼 粗拙(zhu) 深不可测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致,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淌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

2、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B通过学习卖油翁一文,使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深刻道理。C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相关部门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D对于那些遭遇不幸的人,我们尽管要时刻关注他们,还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4下列古诗词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酒家。B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C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D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诞水 泥浆 感叹 筹划B黏性 耀眼 尴尬 槽糕C醒悟 烦燥 膝盖 厚道D头颅 安置 宽敞 漫长

3、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B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C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等,让干部鼓足干劲。D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7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_得多了。(2)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_地转过身子。(3)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_压根儿就没想到这点。A精致 笨拙 大概B精致 滞笨 或许C精巧 笨拙 大概D精巧 滞笨 或许8文

4、化积累下列对骆驼祥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的成功在于精心刻画了祥子、虎妞等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B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的自私自利。C小说惊心魂魄地写出了黑暗的社会环境怎样残酷地、一点一点地剥掉祥子的农民美德,将他的性格扭曲变形。D虎妞是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勤劳能干,霸道泼辣,她曾嫁给一个军官,被抛弃后回到车厂,再嫁给祥子,最后因难产而死。9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B文中的“父亲”一年都在辛勤劳作,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5、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10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这个人挺古怪,经常自言自语的,很少和别人说话。B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C我们为残疾人做的这点事太微不足道了!D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宣扬起来?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狂风和暴雨哗哗地下。B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C听了王老师的一席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D欢迎领导

6、到我校光临指导。二、情景默写12请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名句、作者或作品题目。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2)岑参_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3)卖油翁一文中_ 、_ 、_等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理。(4)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是由_引起的。三、名著阅读13请简述一个体现祥子爱心的行为。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4解释词语幽篁:_啸:_15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16诗歌

7、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17“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五、现代文阅读阅读“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最为心爱的宝书”回答问题。18阿长问山海经,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明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1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0选文第段与第段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21选文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六、文言文阅读芮伯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

8、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注释】贾(g):买,引申为招致。戎:我国古代对西部民族的统称。哓:嚷叫。荣夷公:周厉王的宠臣。谮:诬陷,中伤。渎货:贪财。渎,同“黩”,贪污。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_) (2)王欲无厌(_)(3)是贾祸也(_) (4)卒献之(_)23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之

9、”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子无以应之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尔知王之渎货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芮伯之罪也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_(2)芮伯之罪也。_25 芮伯最终被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7、 写作题命题作文26题目:我从没有这样_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舒畅、激动、认真、自责、伤心、烦恼、懊悔等。 以写人、记事为主,记事要完整、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要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鲜明,富有立体感。要在叙事的基础上准确恰当地运用抒情、议论。书写要工整,字体要端正、匀称。字数在600字左右。参考答案1D【解析】A.“喳喳

10、”应写作“察察”;B.“咒”应读作“zhu”;C.“暮”应写作“慕”。2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锁琐;B.由有;C.正确;D.淌倘。故选C。3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项搭配不当,应在“注视着”后加上“这座大桥”;B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其中一个;D项关联词使用错误,“尽管还”应改为“不仅而且”。故答案为C。4D【解析】A.应是“夜泊秦淮近酒家”;B.应是“贾生才调更无伦”;C.应是“有约不来过夜半”。5D【解析】A.“诞水”应是“涎

11、水”;B.“槽糕”应是“糟糕”;C.“烦燥”应是“烦躁”。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A.逗号改为问号;B.书名号改为引号;C.“企业”“农村”“机关”“校园”之间的逗号改为顿号。7A【解析】第(1)句,精巧:主要指形状,精致而且小巧。精致:精巧细致;细密;也指精美工巧;美好等。这里形容石印山海经的精美工巧的特点,所以用“精致”。第(2)句,滞笨,形容人行动迟缓或者思考迟钝。笨拙,指不聪明,不灵巧,反应迟钝。这里形容反应迟钝。所以应选用“笨拙”。第(3)句,大概,

12、大致内容或情况;表示推测。或许,可能但不肯定;也许;不一定。这里形容推测,所以用“大概”。答此类题需先将所给词语逐一浏览,就词义与词性做到全面掌握。总之,判断正确答案要从多角度去考虑,把语境、语法、常识、固定搭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是做好选词填空题的最佳方法。选词填空一定要观察语境,然后斟酌词义,选择后再通观一遍。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骆驼祥子的具体情节的识记与理解。本题的难度不大,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多识记。D.曾嫁给一个军官后来被抛弃的是小福子,不是虎妞。故D项说法不正确。9C【解析】本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不是表现父亲好强、爱慕虚荣

13、的性格特点,而是突出父亲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10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B.“点头哈腰”形容恭顺或过分客气,用在此句不合语境,此处应用“低眉顺眼”。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11C【解析】试题分析:C句子没有语病。A项中,主谓搭配不当,“狂风”与“下”不搭配。B项中,主语残缺,应去掉“使”。D项中,成分赘余,“到我校”和“光临”应去掉一个。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