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基础导学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2927543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基础导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基础导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基础导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基础导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基础导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基础导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基础导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原因: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 年代的惨痛 教训,普遍放弃 的传统,接受 。 2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 。 (2)制定 ,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 、政府 以及利用 等 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30,自由放任,凯恩斯主义,国营企业,经济计划,政府开支,直接采购,税收,3评价 (1)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 ,保证了生产的 。 (2)局限性: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 、 的弊端。 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1“人民资本主义” (1)原因: 的发展和 规模的扩大, 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

2、体。 (2)含义:股票 ,企业 与资本家一 样拥有股票。 (3)实质: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 手中。 (4)作用:缓和了 和吸收了大量 ,反 映了 的趋向。,盲目,性,社会性,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生产力,企业,股,份公司,分散化,普通职工,少数大股东,社会矛盾,资金,资本社会化,2“经营者革命” (1)原因:企业生产 的增加和 复 杂化的要求。 (2)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 和 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 水平,经营管理人 员成为“ ”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含量,生产过程,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经营管理,新中间阶层,问题思考 1股票分散化、资本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3、这是不是 意味着资本家已经不再掌握企业权力了? 提示 不是。首先,股份制的发展只是资本控制方 式的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制,也没有发生资本权力的真正转移。其次,资本 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所分离,“经理阶层”对企业 拥有了相当大的权力,但经理的权力是相对的,而 垄断资本家的权力则是绝对的。股票分散化和所有 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了适应 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的一些必要调整,并没有导致 垄断资本家对经济绝对控制权的丧失,因而也就改 变不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性质。,三、福利国家的出现 1前提:在 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 的 制度。 2资金: 、企业缴纳和 三部分。

4、 3特点 (1)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 ,得到 和 上的保证。 (2)种类:包括医疗保险、 保险、工伤保险和 保险等。 (3)覆盖面广, 阶层受惠多。,生产力,社会福利,个人缴纳,国家补贴,社会权利,立法,制度,失业,养老,低收入,4实质:国家进行 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 了分配领域 的趋势。 5评价 (1)积极方面:缓解了 ,扩大了 。 (2)消极方面:造成 ,降低了人们的 。,国民收入,社会化,社会矛盾,社会消费,财政赤字,工作积,极性,问题思考 2二战结束后,有人把福利国家看做是“社会主义” 的同义语,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提示 不正确。福利制度虽然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 通群众的生活,但

5、它更多的给垄断资本家带来了好 处,福利基金的来源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一部分。 当资本主义经济面临危机之时,资本主义国家总是 首先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因此,福利制度是垄断资 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 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 分配”的制度,并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仍然存在,所以不 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为什么能出现经济高 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提示 (1)战后西方国家充分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成果。 (2)政府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 需要。 (3)战后和平安定的国内外环境也

6、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四、70年代出现的新变化 1原因: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 ”现象。 2表现 (1)减少 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 ,削 减 开支。 (2) 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滞胀,国家,国有企业,社会福利,凯恩斯主义,知识网络,互动探究 探究 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受到广泛信奉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头一次遭到人们怀疑”。战后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会“受到广泛信奉”?后来又为什么会“遭到人们怀疑”? 思路点拨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受到广泛信奉”还是“遭到人们怀疑”的基本原因是看它能否有效地解决当时经济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分析原

7、因时应结合当时的经济背景及凯恩斯主义的作用去思考。,答案 (1)受到信奉的原因: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大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濒临崩溃,传统的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无力扭转经济颓势。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因此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因而凯恩斯主义“受到广泛信奉”。 (2)受到怀疑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黄金时代结束,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国家干预经济的作

8、用减弱,凯恩斯主义“遭到人们怀疑”,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 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 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 ) A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 C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解析 材料表明二战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 济的宏观调控。,A,2戴高乐曾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 不使它失去优点。”据此,“二战”后资本主义国 家的主要做法是 ( ) A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B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 C进

9、行福利改革,保障劳动者利益 D大力革新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解析 抓住关键词“补偿”二字。这里的计划不等 于我们通常说的计划经济,而是按凯恩斯主义对经 济发展加强规划与指导,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A,3观察图片,你从中获取到的信息不包括 ( ) 福利制度没用好 A滋养“懒汉” B苦了财政 C降低工作积极性 D实现共同富裕 解析 图片实际上反映了福利制度的弊端,D项没 有体现。,D,420世纪,美英政府经济职能经历了几次转变,以下 比喻体现了8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是 ( ) A“守夜人” B“中间道路” C“大管家” D“甩手掌柜” 解析 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局

10、面 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开 始走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道路,这种二者兼用的做 法,我们可称之为“中间道路”。,B,5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 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后者出现 的原因是 ( ) A经营者革命 B福利国家的出现 C国有化的推行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变 化。由于“二战”后企业经营方面出现了“经营者 革命”,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 的重要组成部分。,A,6有关“经营者革命”和“人民资本主义”的表述, 正确的是 ( ) 经营者革命是指由专门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 经营 人民资本主义

11、是指股票分散化 经营者 革命是指经营管理领域的变化 经营者革命表明 企业所有者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 命”两个概念的理解。均正确,不符合史 实,企业所有者只是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 力下降。,C,能力提升 7下列关于“经营者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经营管理人员不 断减少 A说法正确,说法不正确 B说法都是正确的 C说法不正确,正确 D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解析 企业由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的人员经营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这 样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 重要组成部分。

12、,A,8仔细观察下图,图中艾德礼的承诺是指 ( ) A社会保障法 B疾病保险法 C贝弗里奇报告 D伊丽莎白济贫法 解析 从艾德礼所说的“给每一位公民从摇篮到坟 墓的社会福利”可推知,其承诺是指社会保障 法。B、D两项是社会保障法的其中条款之 一,C项则不曾涉及。,A,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国家,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材料二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 失去优点。 戴高乐 材料三,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哪些行业、哪些国家国有化程度高? 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些行业?这种集中导致

13、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的表述?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股票所有者发生了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共同现象?,答案 (1)邮政、电力、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等行业;英国、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的国有化程度高;因为这些行业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意投资。在私有制以外,出现了国有制,形成“混合经济”。 (2)国家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既避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的有序运行,又保留了资本主义企业的自由制度。因为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变化: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14、。作用: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4)二战后,发达国家加大了对经济的调整和改革。,10阅读下列材料: 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 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 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 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 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 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 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 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新技术公司所 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 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随着 这一计划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

15、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摘自W.E.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2)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答案 (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第二种看法则重视了“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大量吸收资金,起了缓和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