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程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292639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程(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唐),比干:挖心 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楚怀王:昏君 魏征:死谏 唐太宗:明君,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3、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 一作:谤议),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解题,兼语句,邹忌规劝齐王, 齐王接受谏言。,战国策:,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其中一篇优秀的散文。,战国策复习:,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 )体史书,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 )编定,

4、分十二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纵横捭阖(bih)的策略和言论。,纵横:“合纵连横”的简称,原指战国时代一些诸侯国在外交上根据当时的利害关系结成不同的集团,南北六国联合抗秦叫合纵,六国服从秦国叫连横;捭阖:开合,原指战国时代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现在形容在政治上、外交上运用方法进行分化或争取。也形容文章大开大合,不受拘束。,国别,刘向,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一)初读课文

5、,读准字音:,y ku jin j bng j zho cho,再读课文 读准句读 理解文意,我,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与徐公孰美?,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吾,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

6、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燕国使臣求见,赵国使臣求见,魏国使臣求见,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课文串讲,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

7、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文章结构分析,用文中的词概括人物性格 邹忌 齐王,“善”,“思”,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

8、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人物不同的身分、心理,不同感情色彩,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亲昵,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由衷热情,吾孰与徐公美?,严肃,徐公何能及君也?,拘谨勉强,吾与徐公孰美?,平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敷衍奉承,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

9、: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

10、于朝廷”。 6、 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明确: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问 美,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比 美,思 美,妻,妾,客,私,畏,求,孰视: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相 貌,邹忌比美(开端),皆以美于徐公,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王,王之蔽甚矣,(生活小事)

11、,(国家大事),以小见大,类比,说理,邹忌讽谏(发展),三赏,上赏:面刺寡人之过者,中赏:上书谏寡人者,下赏: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三变,齐王纳谏(高潮),结局: 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三读课文 鉴赏品味,6、什么是“设喻”?,“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设”是设置,“喻”是比方。,“设喻”有两种情况:,(1)、设置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只要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就一定能胜利的道理。 (2)、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来说明一个

12、二者共同蕴含的道理。这里的甲、乙两事物即可以是同类的,也可以是不同类的。我们还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例。毛泽东同志1945年在七大致闭幕词时,就借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来比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说明了做事情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就一定能胜利的道理。,7、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国事,说明了“私”、“畏”、“有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所以不能轻信奉承话的道理。,8、 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拿私事去比国事,推导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逻辑角度讲,他运用的是哪一种推理?,邹忌与徐公比美,省悟了妻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

13、认为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妻私、妾畏、客求的结果是邹忌受了蒙蔽。与邹忌相比,齐威王如何呢?宫妇左右没有不偏爱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王的。齐威王与邹忌相似处境,导致了他的结果也必然是受蒙蔽。 这种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叫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其结论不是必然性的。两个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越多,推出的结论就越可靠。,思考一:邹忌在什么前提下“讽”齐王的?,三问,思考二:对于某一个事件或者史实,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引发不同的看法。请你从文中选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发表看法。,三答,三思,三比,三赏

14、,三变,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邹忌“入朝”是如何“讽”齐王的?,纳谏的结果如何?,整齐美,角度,启示,2、邹忌自知不如 3、妻妾皆美邹忌 4、邹忌规劝齐王,1、齐王纳谏除蔽 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安民, ,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人贵要有自知之明,对讨好恭维话要警惕,委婉含蓄 点到为止,9、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有哪些体会?,(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指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

15、,便于别人采纳, 提高建议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结局: 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整 齐 美,(1)邹忌有三问: 问其妻:“我孰与成北徐公美?”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2)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整 齐 美,(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整 齐 美,(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整 齐 美,(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赏 能上书谏寡人者 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 下赏,整 齐 美,(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 初 门庭若市 数月 间进 期年 无可进,整 齐 美,哲 理 美,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比较“三问”、“三答”有何不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