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算会计知识讲解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2921403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预算会计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财务预算会计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财务预算会计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财务预算会计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财务预算会计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预算会计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预算会计知识讲解(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预 算 会 计,主讲:杨月莲 E-mail: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2,本书的主要内容简介: 第一篇 总论 第二篇 事业单位会计 四大部分 第三篇 行政单位会计 第四篇 财政总预算会计,3,学习材料,一、基本教材 新编预算会计第五版 李海波 刘学华 主编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年05月第5版 二、辅导教材及参考书籍 1、新编预算会计曾召友 廖中新 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第2版 2、预算会计肖秀玉 主编 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4,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预算会计概述 第一节 定义、体系、对象、特点 第二节 基本前提、一般原则、记账基础 第三节 基

2、本要素、会计等式 第二章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 第一节 会计科目 第二节 记账方法,5,第一章 预算会计概述 第一节 定义、体系、对象、特点 一、我国会计体系:(分2大类) 企业会计:应用于物质生产部门中的各类企业单位,以价 值形式反映。 预算会计:应用于我国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非物质生 产部门事业、行政单位的一种专业会计。 二、预算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法) (一)会计在原始社会的萌芽 (二)奴隶社会的发展(官府财务、官厅会计的萌芽) (三)会计在封建社会的发展,6,1、西汉、唐朝、宋朝、明末:(官府财务、官厅会计的逐步发展) 特点: 封建社会时代,“官厅会计”逐成为独立的专职部门,“官厅

3、会计组 织机构”与国家财政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成为反映和监督 国家财政支出的工具。 2、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政府:(进一步完善) (1)演变: 旧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会计“政府会计”,这阶段 正是我国“官厅会计”向“预算会计”发展与演变的重要时期。 (2)内容:“政府会计”国家在预算年度内的一切收支的会计 投入会计(税收会计):核算年度内所有收入 发出会计:主要核算预算年度内的所有支出。 收支会计:经营现金收支相关的会计,核算经营现金的收入、 支出和结余。 综合会计:主要核算财政资金的收、支、余、超和资金的调度。,7,3、新中国改革: 各级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为适应预算管理的要 求

4、,建立核算、反映、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余 的会计预算会计,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趋于完善, 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概念:(分解法) (一)定义: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 单位等的国家政府预算资金的运动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引 起的经济活动所进行地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反映、 监督、控制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8,(二)分解:(5层含义) 1、会计主体: 专门为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所服务的。 2、会计工作对象: 国家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及其运动的结果,具体而言,指 政府预算执行过程的各项收支;事业单位的事业业务收支、 经营业务收支;行政单位的

5、经营收支和预算外资金等。 3、计量: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作价值的形式反映出来。 4、主要职能: 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监督、反映、控制政府预算资 金的执行情况 5、预算会计实质:一种经济管理活动。,9,四、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及各级财政部 门的会计。 事业单位:科研、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均为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等 财政部门:组织国家财政机关、办理国家预算决算的行政机关、中 央财政机关、地方各级财政机关。,10,(二)组成体系: 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行 政单位会计参与

6、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税收会计等共 同构成。 行政单位会计 单位预算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 国库会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 税收会计,11,五、预算会计的分级: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分级(5级): 中央、省、市、县、乡(镇)5级财政总预算会计。 (二)单位预算会计的分级:(3级) 1、主管会计单位(主管单位) 2、二级会计单位(二级单位) 3、三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 主管会计单位-与同级财政部门直接发生经费领报关系或建立财务 (主管单位)关系,并有所属会计单位。 二级会计单位-与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会计单位发生经费领报关系 (二级单位)财务收支计划与会计决算审批关系。 三级会计单位-与主管会计单

7、位或二级会计单位直接发经费领报关 (基层会计单位)系,财务收支计划与会计决算审批关系,12,六、作用 (一)核算预算财务收支情况、监督国家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 (二)分析预算收支执行进度,调节预算资金的供求关系。 (三)检查预算收支执行结果。 (四)维护财政纪录,保护国家资金的安全。,13,七、特点:(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一)中心不同: 企业会计:以资本为中心 预算会计:以预算管理为中心 (二)目的不同: 企业会计:以盈利为目的 预算会计: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正常健康持续发展为目的 (三)对象不同: 企业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 流通领域的经营资金运动。 预算会计

8、:核算、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的预算 资金运动。,14,(四)工作性质不同: 企业会计: 具有基本准则的统一性与具体操作的灵活性 预算会计:具有全国强制的统一性与内容的广泛性: 注:统一性与内容的广泛性具体体现 1、在全国形成一个预算会计的统一体系和信息系统; 2、所提供的预算收支指标的内容,必须与政府预算收支 科的内容相一致,统一核算范围。 3、内容广泛性,如财政总预算会计: A、预算收入情况 B、预算支出的使用情况 C、资金的领拨、最终结余。,15,(五)记帐基础(结帐基础)不同: 企业会计:全部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记帐基础 预算会计: A、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对

9、于 非生产经营性的业务均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 B、而事业单位在事业业务活动之外所进行的生产经 营性、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业务要采用权责发生 制原则,16,(六)成本核算要求不同: 企业会计:必须要计算产品成本,核算企业一定时期利润。 预算会计: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不计算盈亏,只核算预算 收支和结余。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和结果,即核 算预算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全面检查和监 督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单位资金收支执行情 况,从而加强预算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资 金的使用效益。,17,第二节 基本前提、一般原则、记账基础 一、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假设) (一)概念: 对预算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

10、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二)内容: 会计主体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 货币计量和币值不变假设,18,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假设) A、会计主体: 指预算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可以是 某级财政部门、某一特定事业、行政单位 B、假设要求: 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 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C、原因: 因为会计核算必须是站在本企业的角度上观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与其他会计主体相混淆,目的在使各单位明确了解其处理各种经济活动的范围限制,和所持的基本立场,从而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者权益待情况,19,2、持续经营假设: (时间

11、范围上的规定) 假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制地延续下去,即假定 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破产和清算,目的是为了解 决计量和费用分配等问题 3、会计分期假设: A、定义: 指在企业持续不断生产活动基础上,人为地把持续不断 的生产活动分割成相等会计期间,分期核算经济活动和 报告经营成果。 B、会计期间: 会计年度:通常一年(1月1日12月31日止,一个会 计年度),即日历年度 会计半年度/会计季度/会计月度:按半年/季/月核算, 并编制财务报告,20,4、货币计量和币值不变假设: A、定义: 指会计以货币计量单位核算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并假定在不同时期货币的币值是不变的。 B、假设内容: 一切

12、会计事项均能用货币计量。(只限于那些能够用货 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假定货币币值是稳定不变的。,21,二、预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概念: 进行预算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预算会计工作成败标准 (二)内容: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真实性 相关性 可比性 一致性 及时性 明晰性 2、确认和计量原则: 收付实现制 配比原则 实际成本 3、对以上原则进行补充修正的原则: 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原则 专款专用原则 专款专用原则:对于国家预算拨款和其他指定用途资金, 应按规定用途使用,不能擅自改变用途, 挪作他用,22,三、预算会计的记账基础: (一)定义: 又称“会计基础” “结账基础”,指结账所

13、遵循的原则,一 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二)分类: 收付实现制原则: 从建国预算会计改革前,我国预算会计一直采 用,但发现事业单位经济核算已渐渐脱离现实。 权责发生制原则:预算会计改革后,我国预算会计变为 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统一实行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会计可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23,1、收付实现制原则:“实收实付制” “现金制” A、定义: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与费用的 原则 B、确认标准:以款项的实收实付日期确定其归属 C、内容:凡属本期内实际收到的收入和实际支出的费用, 不论其是否应归属本期收入和支出费用 ,在会计 核算上均确认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费用处理。 凡属

14、本期未实际收到的收入和未实际支出的费用, 即使应归属本期收入和支出费用 ,但在会计核算 上均不能确认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费用处理。 D、适用范围: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事业单位 对于非生产经营性的业务均采用收付实现制,24,2、权责发生制: “应收应付制” “应计制” A、定义:以应收应付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与费用的原则 B、确认标准:以应收应付日期确定其归属 C、内容:凡属本期应发生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论其款 项是否实际收到或支出 ,在会计核算上均确认作 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费用处理。 凡不应归属本期发生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即使 款项在本期内收到和支出 ,但在会计核算上均不 能确认作为

15、本期的收入和支出费用处理。 D、适用范围: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生产经营性业 务要采用权责发生制,25,第三节 基本要素、会计等式 一、预算会计的基本要素: (一)概念: 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与具体内容,是将会计对象具体内 容按经济特征所做的最基本分类。 (二)预算会计的基本要素: (5大要素) 预会基本要素 比较 企会基本要素(6大) 资产 资产 负债 负债 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 收入 收入 支出 费用 利润,26,1、资产: A、定义:指预算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 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B、特点:实质是经济资源;由特定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 的;能以货币计量的

16、。 C、内容: 事业单位资产: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对外投资等。 行政单位资产: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 各级财政资产:财政性存款 有价证券 财政周转金存款等,27,2、负债: A、定义:指预算会计主体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 资产或劳务偿 付的债务。 B、特点: a、已发生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须偿付经济责任; b、实质是未来的经济利益的丧失或牺牲; c、能以货币进行确切计量或可合理预计; d、一般都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到期日; C、内容: 行政单位负债:应缴预算款 暂存款 应缴财政专户款 事业单位负债:借入款项 应付款项 预收帐款等 各级财政负债:应收及暂付款项 借入财政周转金等,28,3、净资产: A、定义:指资产减去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建造师考试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