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921344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1、 单项选择题1. 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不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 A. 对平衡位置的位移B. 速度C. 回复力和加速度D. 动能【答案】B 2. 如图所示,在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挂几个摆,其中A,E摆长相等;先让A摆振动起来,其他各摆随后也跟着振动起来,则 A. 其它各摆摆动周期跟A摆相同B. 其它各摆振动振幅大小相同C. 其它各摆振动振幅大小不相同,E摆振幅最小D. 其它各摆振动周期大小不同,D摆周期最大【答案】A 3. 图甲为一列简谐波在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 A. 在时

2、,质点P的速度方向为y轴正方向B. 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C. 从到,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4mD. 从到,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cm【答案】A4. 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水中的潜水员斜向上看岸边物体时,看到物体的像将比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低B. 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海面的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折射率大C. 玻璃杯裂缝处在光的照射下,看上去比周围明显偏亮,是由于光的干涉D. 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通信手段,它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来传播信息【答案】D5. 如图所示为某时刻LC振荡电路所处的状态,则该时刻 A. 振荡电流i在增大B. 电容器正在放电C. 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D.

3、极板间的场强在减小【答案】C6. 光滑水平地面上,A,B两物块质量都为m,A以速度v向右运动,B原来静止,左端有一轻弹簧,如图所示,当A撞上弹簧,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 ) A. A、B系统总动量为2mvB. A的动量变为零C. B的动量达到最大值D. A、B的速度相等【答案】D7. 热辐射是指所有物体在一定的热辐射的温度下都要向外辐射电磁波的现象,辐射强度是指垂直于电磁波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在研究某一黑体热辐射时,得到了四种温度下黑体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如图图中横轴表示电磁波的波长,纵轴表示某种波长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则由辐射强度图线可知,同一黑体在不同温度下 A. 向

4、外辐射同一波长的电磁波的辐射强度相同B. 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辐射强度的极大值随温度升高而向长波方向移动D. 辐射强度的极大值随温度升高而向短波方向移动【答案】D8. 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对于某金属用绿光照射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的示数一定增大B. 当滑动变阻器不动时,光电流大小与光强成正比C. 将K极换成逸出功小的金属板,仍用相同的绿光照射时,遏止电压不变D. 将电源的正负极调换,仍用相同的绿光照射时,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片向右移动一些,电流表的读数一定为零【答案】B9. 下列对题中四幅图的分析,

5、其中正确的是 A. 从图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b光的频率比a光的大B. 从图可知,能量为5eV的光子不能被处于第二能级的氢原子吸收C. 从图可知,随着放射性物质质量的不断减少,其半衰期不断增大D. 从图可知,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答案】A10. 如图所示,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射线,其穿透能力较强B. 表示射线,其穿透能力最强C. 表示射线,其电离能力最强D. 表示射线,是原子发生跃迁时产生【答案】B 2、 不定项选择题11. 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图线的示意

6、图如图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B. 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C. 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D. 图线a对应的g值等于图线b对应的g值【答案】BD12. 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 装置,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则 A. 产生干涉的两列光波分别是由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反射的B. 产生干涉的两列光波分别是由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反射的C. 被检查的玻璃表面有凸

7、起D. 被检查的玻璃表面有凹陷【答案】BD 13. A、B两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质量分别为m和2m,A球的动量为,B球的动量为,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对心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动量的可能值为 A. pA=4kgm/s,pB=8kgm/sB. pA=3.5kgm/s,pB=8.5kgm/sC. pA=3kgm/s,pB=9kgm/sD. pA=2.5kgm/s,pB=9.5kgm/s【答案】ABC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氡的半衰期是天,若有16个氡原子核,经过天后一定只剩下4个氡原子核B. 玻尔原子理论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能解释氦原子的光谱现象C. 钍核

8、经过6次衰变和4次衰变后变成铅核D. 一个氢原子处在的能级,最多可能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答案】C 15. 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衰变放射出某种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1和2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已知两个相切圆半径分贝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可能发生的是衰变,也可能发生的是衰变B. 径迹2可能是衰变后新核的径迹C. 若衰变方程是,则:45D. 若是衰变,则1和2的径迹均是顺时针方向【答案】CD 3、 实验题16.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B.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C.直径为

9、的塑料球D.直径为的铁球测出悬点O至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_用L、n、t 表示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图线的示意图如图2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D.图线a对应的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某同学测出不同摆长时对应的周期Y,作出图线,如图3所示,再利用

10、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可求得_若该同学测摆长时漏加了小球半径,而其它测量、计算均无误,也不考虑实验误差,则用伤处方法算得的g值和真实值相比是_的选项“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AD B 不变17.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第1条亮条纹的中心,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此时测量头上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 mm;如果用上述装置测量氦氖激光器发出激光的波长,则图中除了光源以外,其他不必要的器材元件有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以后,他以O点

11、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线段OA于A点,交连线延长线于C点,过A点作法线的垂线AB交于点B,过C点作法线的垂线CD交于D点,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量得,由此可得出玻璃的折射率_某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该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滤光片和单缝; 偏小 18. 如图1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

12、的射程图2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B.测量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经测定,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与,则:_:11;若碰撞结束时的动量为,则:_实验结果表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_此问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3、【答案】C ADE 14 4、 计算题 19.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的平台A连接在劲度系数的弹簧上端,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形成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在A的上方放置的物块B,使A、B一起上下振动,弹簧原长为的厚度可忽略不计,g取求:当系统做小振幅简谐振动时,A的平衡位置离地面C多高?当振幅为时,B对A的最大压力有多大?为使B在振动中始终与A接触,振幅不能超过多大?为什么?【答案】解:振幅很小时,A、B间不会分离,将A与B整体作为振子,当它们处于平衡位置时,根据平衡条件得:得形变量:平衡位置距地面高度:当A、B运动到最低点时,有向上的最大加速度,此时A、B间相互作用力最大,设振幅为A,最大加速度:取B

14、为研究对象,有:得A、B间相互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对A的最大压力大小为为使B在振动中始终与A接触,在最高点时相互作用力应满足:取B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当时,B振动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且最大值:,方向竖直向下因,表明A、B仅受重力作用此刻弹簧的弹力为零,弹簧处于原长:,振幅不能大于1cm 20. 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原子从能级向跃迁所放出的光子,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有一群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所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普朗克常量 ,求: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共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该金属的逸出功和截止频率;(以Hz为单位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产生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最大值。以eV为单位。【答案】解:一群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向跃迁所放出的光子,向跃迁所放出的光子,向跃迁所放出的光子,向跃迁所放出的光子,向跃迁所放出的光子,向跃迁所放出的光子,即6条。原子从能级向跃迁所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为,当光子能量等于逸出功时,恰好发生光电效应,所以逸出功。根据方程可知,当时,入射光的频率为截止频率,则有:;而跃迁到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为,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答: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共能发出6种频率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