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课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2920829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质疏松课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骨质疏松课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骨质疏松课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骨质疏松课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骨质疏松课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质疏松课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质疏松课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九章 骨 质 疏 松,第 十 九 章 骨 质 疏 松 症,一、病因 1.识记骨质疏松症的概念P182 2.领会引起骨质疏松症的营 养因素和其他原因P182183 二、 营 养治疗 1.识记主要营养制剂P184185 2.应用饮食营养治疗方法P185 三、预防 1.识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措施P185 2.应用钙剂的选择和应用P184、186;体育锻炼的目的和作用P186,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概述 1.定义 骨质疏松是指骨量减少,骨结构改变,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量减少是指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而成人软骨病和儿童佝偻病仅表现为骨矿化不足,基质并未减

2、少;骨结构改变是因骨吸收和骨形成失衡所致的骨微观结构退化,主要表现为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变薄甚至断裂;骨强度改变表现为骨力学强度下降、脆性增加,任何轻微创伤和活动都可导致骨折,骨折部位主要为腰椎、桡骨远端和股骨近端。,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的营养,2.现况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悄然而至的疾病,也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据初步统计,全世界的患者总数超过2亿,美国、西欧和日本就有7500万。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上海和北京的调查显示,5060岁人群中,上海的患病率为25.96%,北京为21.3%;6070岁,上海为54.8%,北京为53.8%;7080岁,上海为67.5%,北京为73

3、.1%。骨质疏松症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多见,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5倍,发病时间也较男性早,女性好于绝经期后出现,男性则在55岁后,骨折的危险性女性为39.7%,男性13.1%,80岁以后无明显性别差异。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在于任何轻微的活动或创伤都可能导致骨折,其骨折的发病率也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老年人骨折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而成为重要死因。骨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目前普遍认为,人群结构的老龄化,致使骨质疏松症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二、病因及分类 (一)病因 骨质疏松的原因迄今未明。一般认为内分泌改变和遗传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而骨峰值(

4、人一生中最高的骨密度值)低是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饮食不当、不良嗜好(吸烟、酗酒)和缺乏户外活动及锻炼(出现废用性骨质减少)等,都可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某些疾病(糖尿病等)和长期大量使用某些药物(皮质激素、镇痛剂、镇定剂、轻泻剂、含铝的抗酸剂、肝素等)可继发骨质疏松。此外,精神状态不佳的人也较易出现骨质疏松。 (二)分类 根据病因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生理性、退行性骨质病变。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因某些疾病或使用药物所致的骨质疏松。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多见于814岁青少年,常有家族遗传史;妊娠和哺乳期发生的骨质疏松症也属此类。,三、骨质代谢特点 骨

5、质由骨基质和骨矿物质组成。基质占成人骨干重的35%,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另有少量粘蛋白;矿物质又称骨盐,占成人骨干重的65%,主要由钙、磷酸根和羟基结合而成。骨基质使骨组织具有韧性,骨矿物质使骨质坚硬。单纯矿物质缺乏为骨软化病(成人)或佝偻病(婴幼儿);当矿物质和基质同比例减少,才称为骨质疏松。 骨质是一种代谢方式独特而活泼的组织。在人的一生中骨质不断地同时进行着形成和吸收两个过程。当骨形成大于骨吸收时,出现骨量增加;反之,骨量减少。儿童及青年期骨质的合成大于吸收,表现为骨质增加、身材长高;青春期骨质增长最快,年均增加8.5%,它形成成人骨峰值的45%51%。女性约在1617岁、男性于1722

6、岁长骨生长停止,但骨质总量仍在增加,只是速度明显变慢。在生命的第三个10年中骨量仅增加12.5%,且主要集中在前5年,接着进入骨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稳定时期,此状态约持续5年。从4045岁开始,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逐渐转向骨吸收,出现骨质丢失。随着年龄增长,骨质丢失逐渐增多。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的10年内呈高速丢失,然后再与男性同速丢失,直至终生。,四、膳食因素与骨质疏松症 1钙 钙的营养状况对骨峰值的高低有显著影响。儿童、青少年期正值骨质增长最快、骨峰值形成的关键时期,足量钙摄入有助于达到最大正钙平衡,获得理想的骨峰值,使绝经期和老年期有较致密的骨质,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大量研究和调查发现,成人的

7、钙营养也可影响骨质状况。绝经后妇女摄入钙剂对增加骨量、预防骨质丢失或骨折均有作用,1850岁成年人的钙摄入量与骨量呈正相关。 2磷 磷与钙同为骨质的重要成分,体内钙、磷代谢十分复杂,两者相互制约,并保持一定的数量关系。高磷低钙膳食可降低钙的吸收,妨碍儿童、青少年骨质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对于钙吸收和转运功能低下的老年人来说,则加速与年龄相关的骨质丢失。美国明确规定儿童和老年人膳食的钙磷比值不得超过12。我国营养调查显示,居民每日膳食钙磷比值为12.6,磷的比例略高,这可能是我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3维生素D 充足而有活性的维生素D,可保证骨质代谢顺利进行。老年人由于户外活动少和肾功能

8、降低,导致维生素D的数量和效能不足,骨质合成代谢受阻。实验发现每日补充400IU维生素D的老年人,1年后骨密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也有人曾连续4年观察维生素D干预骨折发生率的变化,其结果是试验组骨折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4蛋白质 膳食长期缺乏蛋白质,可使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影响新骨形成。膳食蛋白质还与钙代谢有关,成人每代谢1克蛋白质,尿钙就丢失1毫克,因而高蛋白膳食提高了机体对钙的需要。此外,高蛋白膳的酸性代谢产物也较多,必要时有可能动员骨钙入血作为缓冲,从而降低了骨量,也许这就是低钙低蛋白膳食的斑图土著居民骨质疏松发生率仅为高钙高蛋白膳食白人妇女1/10的缘故。,5草酸、植酸 谷物中的植酸、

9、某些蔬菜(如菠菜、苋菜)中的草酸在肠内可与钙结合成不溶解的钙盐,阻碍钙吸收及骨质形成。 6脂肪 膳食中脂肪含量过高,特别是饱和脂肪酸过多时,与钙结合成不溶性钙皂,抑制钙的吸收,也可影响骨质形成。 7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中的糖醛酸也能与钙结合,若摄入过多,则钙的吸收减少,增加了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危险性。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证据支持仅膳食纤维含量高,而其他方面都平衡的膳食会导致人体钙缺乏。 8其他营养素 研究表明,维生素K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适量增加可抑制骨吸收;维生素A能协调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状态,平衡骨的生成和重建正常进行;维生素C能促进骨胶原的合成;高钠摄入可导致尿钠、尿钙增加,血

10、钙降低;氟可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同时也可造成骨质钙化不全;锌、硅、硼、锰等许多元素也都与骨代谢有关。 9饮食习惯 挑食、节食、素食、厌食、对奶类食品不耐受、不喝牛奶等,都可使钙摄入不足;过度饮酒能促进性腺功能衰退,影响钙的吸收;乙醇还有促进破骨细胞形成、抑制维生素D、阻碍骨质形成的作用;长期饮用较浓的咖啡、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可引起维生素D 缺乏,抑制骨质的形成。,五、营养治疗 骨质疏松症营养治疗的目的就是通过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有效地减缓骨质疏松的发展。 (一)营养制剂治疗 1钙剂 应用钙剂是首选治疗措施。一旦检查有负钙平衡,就应给予钙剂治疗。口服钙剂品种规格很多,选择时

11、要考虑其含钙量和吸收率。钙的摄入量以元素钙计,每日应不少于800,老年人、有严重骨质疏松的女性可达12001500。若同时服用维生素D者可适当减量。 钙的吸收与制剂品种有关,一般认为有机钙的吸收利用率较高。碳酸钙为无机钙,需与胃酸作用后才能吸收,胃酸分泌不足者吸收有一定的障碍;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水溶性较好,但钙含量较低,服用量较大;L-苏糖酸钙不仅吸收率高,还能促进骨细胞、骨营养血管的生成和骨胶原纤维的形成,改善细胞和体液的微循环,从而更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L-苏糖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枸橼酸钙都属于有机钙。 服用钙剂时还要注意方法和减少食物干扰。钙剂最好分次服用,时间应在两餐之间及临睡

12、前;食物中植酸盐、草酸盐、膳食纤维、脂肪、咖啡因、乙醇等可降低钙的吸收,应注意避免同时食用。老年人、有遗传性代谢缺陷或患心、肾疾病者,补钙时应慎重。 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对应用钙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提出了质疑,结论是无法证实钙能有效地预防骨量减少,相反,老年患者在摄入高钙后某些骨折的危险性明显上升,还可导致肾结石、异位钙化、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良现象的发生。,2维生素D 单纯的钙剂治疗对骨质疏松来说效果十分有限,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使用维生素 D,这对老年人尤为适宜。一般每日补充量为维生素D 7.510ug(300400IU)或维生素D30.251.0ug。补充维生素D的过程中,应每月监测血钙水

13、平,防止发生高血钙。 3氟化物 氟可稳定骨盐晶体结构,抑制骨质吸收,有效刺激骨形成。现多用单氟磷酸骨酰胺与钙的混合片剂,每片含氟15、钙150,每日34片。其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外周疼痛综合症及外周骨应激性骨折等。 绝经期妇女还应进行雌激素补偿治疗,不能接受雌激素者,可用降钙素、异黄酮替代。 (二)饮食治疗 1原则 合理选择食物,提供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 2要求 多食高钙食物; 适量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增加含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丰富食物的摄入量; 少食含草酸、植酸较多的食物; 适当进食枸杞、莲子、山药等滋补食品; 忌长期、多量饮酒和咖啡。,3食物选择 参见表7-6。 表7-6

14、骨质疏松膳食的食物选择,4常用食疗 骨质疏松症的几种食疗简介,六、预防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以预防而治疗效果尚未肯定的疾病。预防的重点是建立和保持骨峰值,延缓绝经期妇女及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骨质丢失。从膳食着手,从幼小年龄开始,力争获取最大骨峰值,及时发现、干预或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一)营养措施 1合理膳食 在注意平衡膳食、保证足够热能及蛋白质的基础上,提供充足的钙十分重要。我国居民膳食属于贫钙膳食,其特点是植物性食物为主,乳及乳制品比例小,钙含量偏低,干扰钙吸收的因素较多。因此,调整膳食结构,提高乳类等含钙丰富食品的比例,减少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是膳食预防的关键。 具

15、体要求:每日膳食要保证满足钙的最大需求;注意食物钙的质量,利于吸收及利用;蛋白质适量,进食高蛋白食物时要相应增加钙的摄入量;维生素丰富,纤维素适量;多选用草酸、植酸低的蔬菜。 2适时适量补钙 虽然理论上讲只要合理调配膳食,无须额外补钙,但现实很难做到,特别是在儿童少年和青春期,尚需进行膳食外补钙。钙的额外补充主要依靠安全、可靠的钙强化食品、钙补充剂或钙保健食品。 补钙时要避免膳食中其他因素对钙吸收和利用产生的不良影响。钙剂补充要适量,过量会使尿钙增加、血钙升高和干扰铁、磷、锌等元素的吸收。研究表明,青少年和成人每日摄入钙在2000mg以内是安全的。各年龄段人群的钙补充量应参考我国营养素供给量标

16、准。老年人由于健康状况特殊,往往患有多种疾病并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补钙时要综合考虑钙与其他疾病及药物间的关系。 (二)注重户外活动及锻炼 适时适量的进行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机体皮肤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维生素D,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骨组织营养物质的补给,刺激成骨细胞活动,利于钙的利用、贮存和骨质形成。锻炼还能增进机体运动的协调性和反应的灵敏性,减少摔倒性骨折的发生。有报道称,负重和跳跃是较好的活动形式。 (三)其他 纠正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绝经后妇女要及时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定期检测骨密度,预防骨折。,骨质疏松症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法,考点预测,名师点评,通过本章学习 1.了解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 2.掌握骨质疏松症的营养治疗和预防。 本章重点 1.近四年未出题 2.可结合钙、磷、维生素D的来源及生理功能来理解本章内容,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同步练习,单项选择题 1(P183)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