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c计数-(share)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2916469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bc计数-(share)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wbc计数-(share)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wbc计数-(share)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wbc计数-(share)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wbc计数-(share)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bc计数-(shar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bc计数-(share)(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细胞的检测(WBC),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白细胞的总数 分类计数 绝对值,白细胞的总数,参考值 成人: 4-10109/ 新生儿: 15-20 109/ 6个月-2岁: 11-12109/,增多,减少,细胞类型 百分数 绝对值(109/),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 分叶 (N),50-70,2-7,杆状,0-5,0.04-0.5,嗜酸(E),0.55,0.05-0.5,嗜碱 (B),01,0-0.1,淋巴 (L),2040,0.8-4,单核 (M),38 ,0.12-0.8,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

2、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原粒,早幼粒,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杆状核,分叶核,临床意义,增多生理性:日间变化,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后, 高温或严寒等. 病理性,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 广泛的组织损伤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等. 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 异常增生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减少: 粒细胞减少症: 1.5109/L 粒细胞缺乏症 : 0.5109/L,临床意义,感染性疾病: 病毒 细菌:伤寒,血液系统疾病: 再障,理化因素: 放射线、化学物品、化学药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疾病,中性粒细胞

3、的核象变化,左移,右移,5%,3%,【临床意义】, 核左移: 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与分叶核的 正常比值是1:13,若比值增大(杆状核 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更幼稚粒细胞)称。,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 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核左移: 再生性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轻度左移:杆状核粒细胞6%; 中度左移:杆状核粒细胞10%,并有晚幼粒细胞; 重度左移:杆状核粒细胞25%,并有更幼稚粒细胞;,退行性左移: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少者。,【临床意义】, 核右移: 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以上 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称。,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临床意义,核左移

4、: 感染 急性中毒 急性溶血 急性失血,核右移: 巨幼细胞性贫血 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感染恢复期,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中毒性改变 中毒性颗粒 空泡形成,中毒性改变,杜勒小体,核变性: 固缩、溶解、碎裂,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常见于巨幼贫 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棒状小体(Auer小体),白细胞浆中出现紫红色、细杆状质。 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急淋(-) 急粒、急单(+),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形态: 13-15um,胞质内嗜酸性颗粒,胞核眼镜状。 0.5-5%,临床意义,过敏性疾病: 可10%; 寄生虫病 : 皮肤病 血液病 恶性肿瘤 传染病恢复期:猩红热,嗜碱性粒细胞(basoph

5、il,B),10-12um,黑蓝色嗜硷性颗粒 0-1% 增多:过敏、慢粒、骨纤、转移癌等。,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10-15um (10%) 小淋巴细胞:6-10um (90%) 20-40%,增多: 生理性 : 儿童较高 病理性 :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 急淋、慢淋、淋巴瘤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移植排斥反应,临床意义,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 放射线、免疫缺陷 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异形淋巴细胞:,临床意义,异形淋巴细胞:2%,型 (幼稚型),型 (不规则型),型 (泡沫型),病毒感染(达10%以上); 细菌感染、螺旋体病、立克体、原虫感染; 药物过敏; 输血、

6、血液透析; 免疫病、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治疗。,临床意义,单核细胞,14-20um;胞核大不规则,肾形。 3-8%,增多:生理性增多:儿童 病理性: 感染 感染恢复期 血液病,临床意义,类白血病反应,概念: 机体对某些刺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即外周血中白细胞明显增高,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 但病因去除后该现象也消失。 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外伤、休克 鉴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鉴别,病因 临床表现 白细胞计数(原粒)(E、B) 中毒改变 红细胞、血小板 骨髓象,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的细胞。 胞浆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未完全退化的细胞核的成分核糖核酸(RNA)。这些嗜碱性的核糖

7、核酸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后会显现出来,可在显微镜下进行相对计数。 8-9.5um 0.005-0.015,三、网织红细胞 计数,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 完全成熟的红细胞。,骨髓 晚幼红细胞,外周血 网织红细胞,24-48h,成熟红细胞,临床意义,1、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3、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RPI=病人网织红细胞%/2病人血细胞比容/正常人血细胞比容; 正常人:2 大于3:溶贫或急性失血贫血; 小于2:骨髓增生低下贫血。,参考

8、值: 100-300109/L,血小板的检测(pc),减少: 生成障碍(再障) 破坏增多(DIC) 分布异常(脾大) 增多: 400109/L 原发增多(真红) 反应性增多(溶血),临床意义,血小板减少伴血管瘤,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参考值:7-11fL; 临床意义: 增加:破坏 ,骨髓代偿良好 造血功能恢复 减低:持续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参考值:15%-17% 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度; 减少:血小板的均一性高; 增高:血小板大小悬殊。 白血病、脾切除等。,概念: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原理: 、在循环着的血液中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而不下沉。取决于

9、红细胞膜和血浆的特性; 2、血沉快慢的关键,在于红细胞是否易于发生叠连现象。 3、红细胞与血浆间的摩擦力为红细胞下沉的阻力; 4、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带正电荷,红细胞、白蛋白带负电荷。,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参考值:男:0-15mm/1h 女:0-20mm/1h 影响因素: 球蛋白 1、血浆蛋白的比例: 纤維蛋白原 白蛋白 2、红细胞数量、形状,生理性增快: 12岁以下儿童 60岁以上 月经期 妊娠3个月以上 病理性增快:,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风湿热、结核病; 2. 区分功能与器质性疾病:心肌梗塞与心绞痛; 3. 用作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鉴

10、别的参考; 4. 反映血浆中球蛋白增高,从而可以考虑到一些导致高球蛋白血症的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概念:血细胞压积,是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参考值 :男:容积(0.45) 女:容积%(0.40) 临床意义:增高:血液浓缩 红细胞 减低:贫血,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将RBC、Hb、HCT三项数据计算: 1. 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 2.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 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指每升红细胞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克数)

11、,以g/L表示。,MCV 80-100fl,MCH 27-34pg,MCHC 32%-36%,正细胞,80-100,27-34,32-36,类型,再障 溶贫,大细胞性,100,34,32-36,巨幼贫,小细胞 低色素性,80,27,32,缺铁贫,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RDW),反映外周红细胞体积异质性参数,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 参考值:11.5-14.5% 临床意义:正常 均一性 增高-非均一性,病例摘要,患者、男、 63岁、退休工人。因“头晕、头痛、胸闷10天,左上肢乏力3天”于2006年2月16日入院。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头晕严重时呈天旋地转感,持续性,头痛呈全

12、头部胀痛,伴有胸闷,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未予诊治。3天前清晨起床时出现左上肢乏力,能上抬肢体,持物不稳,一天内反复发作三次,每次持续时间约10分钟,可自行缓解。起病以来曾有少量牙龈出血,无其他不适。 血常规示:Hb208g/L,RBC7.311012/L,WBC 11.3109/L,PLT 555 109/L。,真性红细胞增生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症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助诊某些感染性疾病 助诊某些代谢性疾病 助诊转移癌 二、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形态特点 1、血细胞的生成(见彩图) 2、血细胞发育形态变化规律: (1)细胞大小及外形 大小:由大逐渐变小(巨核细胞相反

13、),第二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外形: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红细胞始终呈圆形) (2)细胞核 大小: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相反) 核形:由圆变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成熟红细胞无核) 核位置:居中或偏位 核染色质:由细致疏松变粗糙密集, 着色由浅变深 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核仁:从有到无,(3)细胞浆 量:由少到多 颜色:由深蓝变浅、变为红色 (成熟红细胞) 颗粒:从无到有,从非特异性到特异性 (4)胞核与胞浆之比 一般由大变小 三、血细胞形态学特点(见图) 四、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及方法 (一)骨髓涂片检查 1.低倍镜检查,(1)观察骨髓涂片及染色 (2)确定骨髓增生程度,(3)计数巨核细胞: 正常巨

14、核细胞735个/1.5cm3cm (4)注意有无特殊细胞: 转移癌细胞、尼曼-匹克细胞等 2.油浸镜检查 (1)有核细胞分类 (2)计算粒、红比值(myeloid:erythroid,M:E=24:1) 粒、红比值正常: 正常骨髓象 粒、红以外的造血系统疾病(ITP、MM) 粒、红两系平行增多或减少(红白血病、再障),粒、红比值增高: 粒系明显增多时(粒细胞白血病、 化脓性 感染) 红系严重减少时(纯红再障) 粒、红比值减低: 红系增多时(各种增生性贫血) 粒系减少时(粒细胞缺乏症) (3)观察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4)观察有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3.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跃。 (2)粒、

15、红比值正常(24:1)。 (3)粒系占有核细胞的40%60%,原粒2%,早幼粒5%,中、晚幼粒各15%,杆状核多于分叶核,嗜酸粒5%,嗜碱粒1%,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4)红系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原红2%,早幼红5%,以中、晚幼红为主,各为10%,幼稚及成熟红细胞形态无异常。,(5)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小儿可达40%),单核细胞4%及浆细胞3%,以成熟细胞为主,形态无异常。 (6)巨核细胞735个/全片,以产血小板型 为主。 (7)可见少量非造血细胞。 (8)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二)血涂片检查 低倍、高倍镜下分类计数和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形态。,综合临床资料及血、骨髓涂片的见,提出形态学诊断意见: (1)确定性诊断: 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2)符合性诊断: 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描述性诊断: 增生性贫血、感染性骨髓象、大致正常骨髓象。,第三章 止血与凝血障碍的检验 第一节 基础理论部分,机体的止血功能是由功能是由血小板、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这四大功能共同作用而完成的。 一、止血机制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 凝血和血块退缩,二、凝血及抗凝机制 凝血因子(见表) 凝血机制 抗凝机制 三、纤维蛋白溶解及其抑制因子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