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发展趋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874702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当代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当代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当代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当代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发展趋势(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当代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发展趋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吕学静 2011-4-26,一、当代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概况 二、全球社会保障制度演变的新趋势 三、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四、金融危机导致各国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 五、对我国的启示,2,一、当代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概况,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 不等,文化历史各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时 间长短不一,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 制度。按照常用的分类标准,当今世界各国的 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分为四种类型,3,(一)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类型,4,代表国家: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基本内容:这

2、类社会保障制度实行“选择性”的保障原则,即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适用不同的保障标准,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社会保障的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社会保障缴费相联系,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障方面应承担的责任。,1、“传统型”模式,5,代表国家:英国、瑞典、挪威等西欧和北欧部分国家 基本内容:这类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普遍性”的保障原则,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社会保障的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给付的待遇标准是统一的。这种制度下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过高,国家负担过重,正在被迫进行调整。,2、“福利型”模式,6,代表国家:前苏联以及东欧等国家 基本内容:这类社会保

3、障制度坚持“国家统包”的保障原则,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和用人单位负担,职工个人不必缴纳保障费用,保障的范围包括了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费用完全由国家和用人单位包揽,造成企业负担过重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利于职工个人树立自我保障的意识。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属于这种类型。,3、“国家型”模式,7,代表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基本内容: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个人账户积累”的原则,社会保障费用由劳资双方按比例缴纳,以职工个人名义存入个人账户,在职工退休或有其他生活需要时,将该费用连本带息发给职工个人。这种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树立自我保障意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

4、活需要,但它存在不能对保障基金进行必要的使用调剂和不能发挥社会保障互助功能的缺陷。,4、“储蓄型”模式,8,(二)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1、俾斯麦型社会保障模式,2、贝弗里奇型社会保障模式,3、国家社会保障模式,4、公积金模式,5、最低生活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障的 制度模式,9,生于1815年4月1日 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 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被称为“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10,1、俾斯麦型社会保障模式,采用这一类型的国家有:德国、美国、奥地利、比利时、日本等,主要特点:实行“自助”原则,强调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即保险最大部分由雇主和雇员共同交纳;政府在收支不平衡

5、时,酌情给予资助,宗旨:维护社会安全、国民经济的稳定及在均衡发展条件下,进而开发人力资源。它虽有公平的内容,更强调自助和安全,俾 斯 麦 型 社 会 保 障,11,1884年工人赔偿法,1889年伤残和养老保险法,社会保障 法律体系,19世纪德国产生了现代世界上第一个 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2,1879年1963年,是福利国家的理论建构者之一。 1942年发表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 ,也称贝弗里奇报告。 其主张建立“社会权利”新制度,包括失业及无生活能力之公民权、退休金、教育及健康保障等理念。,威廉贝弗里奇,13,贝弗里奇型社会保障模式亦称“福利国家型”或“普遍社会保障形式”。 其根据“普

6、遍性”原则建立。 理论基础:庇古、凯恩斯和贝弗里奇等经济学家的理论 目标: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均等化 典型国家有:英国、澳大利亚、瑞典及其他北欧国家。,2、贝弗里奇型社会保障模式,14,贝弗里奇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产生,1948年7月5日实施,1947年通过,1946年通过,1942年通过,消除“五害”即 “财政匮乏”、“疾病”、“贫困”、“无知”和“怠惰”,15,贝弗里奇型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1.强调对象的普遍性的保障项目的全面性,2.以公平为主、效率次之,在二者不能兼顾时即以牺 牲效率来维护社会公平,3.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借助于财经政策来调剂,为了 高福利不惜推行高税收政策,4.按需保障的原则,

7、强调公民生活中一切必须方面的 需要不受时地和其他限制,都应给予救济或补助,5.实行政府统筹原则,即政府通过国家财政预算统一 规划和组织,以保证政策的贯彻落实,16,国家社会保障也称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 特征:以国家为主体来制订社会保障事业,由国家统一制定法律、统一领导、统一收支标准、统一管理。社会保障费均由国家(通过对国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的扣除)负担,个人不负担任何保险费。其提供了相对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如公费医疗、低房租、没有失业保险等。这些都是造成工作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解体前的苏联、东欧等国家属于此类,包括改革前的中国社会福利。,3、

8、国家社会保障模式,17,公积金制度亦称储蓄基金制或东南亚模式,或“自动型模式”,其目标是以自助型为主,以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 特点: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由雇主与雇员双方按规定比例缴纳保险费,政府不提供任何资助;基金存入雇员户下,当雇员达到退休年龄时,将其全部储蓄的保险金连同利息一次性发给受保的雇员。 实行这种模式的,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4、公积金模式,18,19,最低生活社会保障模式,也称为“以经济状况或生活水平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制度”。 特点:由政府制定一定的最低生活标准,即所谓“贫困线”。通过调查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来源及状况,然后由机构依据法律、调查情况对申请所需的补助金的多少和补助

9、的方式作出决定。所需的资金按传统方式由财政收入拨款。待遇水平仅限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目前世界上只有几个国家是属于社会救助型的国家。这些国家经济都比较落后,如非洲某些国家。,5、最低生活社会保障模式,20,全球社会 保障制度 演变的新 趋势,(一)从国家主义、新自 由主义到公民社会模式,(三)从“为福利而工作” 到“工作有其酬”,(四)更重视社会保障 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二)从“工作福利国家” 到“能力建构的福利国家”,二、全球社会保障制度演变的新趋势,21,.,当地时间2010年10月12日,法国再掀罢工潮, 330万人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出台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而这一方案马上将在议会中进

10、行审议。这是法国今年的第7次大罢工;部分地区的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法国大罢工,22,希腊大罢工,2010年2月24日,希腊工会举行了一天总罢工,大约2百万示威者(其中有超过50万的政府公务员)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财政紧缩措施,学校、法院、政府机关以及公共交通、医院都受到影响关停。,23,(一)从国家主义、新自由主义到公民社会模式,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基础,国家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公民社会模式是三种最有影响的社会福利理论流派。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为代表的,主张兼顾公平与效率,发展与正义,权利与责任,主张国家与社会携手与相互责任的“第三条道路”理论逐渐

11、成为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所谓“第三条道路”,指的是有别于家长式的国家主义和过分崇尚市场的新自由主义的“公民社会”模式。,24,1973年的西方石油危机,20世纪90年代末,社会保障理念的演变,25,养老保险方面,以调动各方积极性和责任共担为特色的多支柱模式日益被各国所接受,养老保险民营化的发展。目前,将政府保障、雇主保障和个人保障相结合的多支柱养老保险模式成为许多国家养老保险改革的首选方案。,社会保障理念演变的影响,同时,智利养老金民营化改革的成功不仅在世界上掀起养老 保险是否应该民营化的激烈争论,也吸引了拉美和欧洲等十 多个国家的政府的仿效。,26,“为福利而工作”的做法源远流

12、长。早在17世纪,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就要求体格健全的穷人接受提供的工作,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此后,要求有就业能力的福利接受者在享受援助时提供劳动就不断被一些国家的政府所提倡。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美等国大力推行“工作福利”。公民社会保障模式也积极提倡工作福利,鼓励人们回到工作中,以减少福利开支。,(二)从“工作福利国家”到“能力建构的福利国家”,27,能力建构的福利国家,1、近几年,“工作福利”的倡导者逐渐认识到,仅仅围绕“工作福 利”重建“福利国家”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改变了社会保障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不仅使竞争全球化,而且 极大地增加了资本和劳动力跨国界的流动

13、性,限制了政府调控社会 保障和劳动力市场的能力。而知识经济的发展也对劳动者的素质和 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公民社会模式”主张变福利投资为教育和培训投资,大力发展 教育培训,通过能力平等确保机会均等。这样,社会保障就由原来 单纯的“安全网”转换为扶持人们发展的“跳板”。,3、“第三条道路”理论主张从传统的“福利国家”转为“能力建构的 福利国家”,而不仅仅是“工作福利国家”。,28,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世界劳动力市场从以全职和稳定就业为特征的高结构性劳动力市场转为全职稳定就业与长期失业、不稳定临时就业、低收入、贫困和社会排除并存的低结构性劳动力市场。而原有的社会保障体制是为适应高

14、度结构性劳动力市场而设计的,不适应劳动力市场上非正规就业日益增多的现状。“工作贫困”现象使人们对原有的“工作福利”产生了疑问,强迫人们接受任何工作的正当性也受到了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消除“工作贫困”,使“工作有其酬”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主要目标。,(三)从“为福利而工作”到“工作有其酬”,29,世界各国反“工作贫困”的手段,反 工 作 贫 困,其他国家则采取税款抵扣或免除一定时间的社会保障税等方式,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则采取家庭补贴的方式,英美等国对低收入的个人和家庭实行的“负税制”,30,(四)更重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危机的补救措施,经济的稳定器,政府的道德责任,社会保障与储

15、蓄、投 资和资本市场的关系,社会保障对宏观 经济均衡的影响,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的良性互动,“安全网”和“减压阀”,促进经济增长,转变,31,三、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保 障制度的共同特点,建立时间较长,覆盖面较广,体系比较完备,保障水平较高,32,社会保障建设面 临的共同问题,人口老龄化 严重,社会保障财 务压力增大,33,主要趋势,1、实行多层次养老保障,降低公共养老金给付压力,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金给付压力,各国政府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和个人投保补充养老保险或进行 养老储蓄,形成多支柱、

16、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 系。,34,强调强化个人自愿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体系,并提出优先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体系。,1、在计算养老金的体系中引 入“可持续因子”; 2、在2030年以前将德国的法 定退休年龄由65岁提高至67岁,在20世纪80年代分别建立了工人、白领雇员、中央政府雇员、地方政府雇员职业养老金。,35,36,2、引入市场机制,提高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效率,社会保障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快速膨胀的社会保 障支出表明其存在被过度消费的可能。有鉴于此, 很多发达国家把引入市场机制作为提高制度运行 效率、减少浪费的有效手段。比如,将社会保障 基金的集中性垄断管理转变为分散性竞争管理; 鼓励社会机构参与社会保障项目管理。引入市场 机制比较成功的领域是医疗保险。,37,英国全民免费医疗走向市场化,健康与社会保健法案,家庭医生联盟,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取代,英国走向内部市场制: 服务购买者与服务提 供者分开,政府在维持公共部门整体组织架构不变的情况下,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