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名词解释+问答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874435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批评名词解释+问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学批评名词解释+问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学批评名词解释+问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学批评名词解释+问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学批评名词解释+问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批评名词解释+问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批评名词解释+问答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陌生化:所谓陌生化,就是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文化领导权”理论:葛兰西认为国家是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组成的。发达的西方国家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培养“有机知识分子”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他们,才能占领大众的“常识”领域,也才能够夺取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无意识:“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隐藏于我们内心的被压抑或遗忘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我们心理活动中的欲

2、望、野心、恐惧、情欲和非理性的东西等。它们就像冰山中水下的部分,在人的全部精神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批评理论:是文学批评理论的简称,是指批评家在对文学现象的阅读和评论过程中体现的特定批评方式,以及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价值系统。假定:特定文学批评所提出或隐含的某些理论预设。方法:特定文学批评所运用的分析方法和法则。问题重心:特定文学批评所关注的问题焦点。“元评论”:不是一种正面的、直接的解决或决定,而是对问题本身存在的真正条件的一种评论。模仿说:文艺是对某种外在东西的模仿。表现论:主张文学

3、来自作家的主观情感,是内心世界的外化.“含混”:一种含有多层意义而无法使人确定本义的语言表达式。该术语由燕卜荪引入新批评,指文学语言的多义形成的复合意义。“悖论”: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是而非”的语句。能指:当一个词被说出来时接受者所听到的声音图像或文字标识,它是符号的视听方面。所指:单词在接收者的心中所唤起的意义、声音图像所指示的东西是符号概念方面。延异:语言意义取决于符号的“差异”,意义必将向外“扩散”,意义最终又是不能获得的即所谓意义的无穷“延宕”。播散:意义的延异的而非是,播散总是不断地、必然地瓦解着文本,显示文本的凌乱、松散、重复。印迹:指受到磨损而残存下来

4、的东西,意味着半隐半现的标记。增补:即对不完全或者说不完善本体的增加和补充,指文本的意义是从它同无数可供选择的意义的差异中产生,由一种解释替代另一种解释,但永远无法达到本真世界的可能。 视阈融合:两种视阈的交融。P131“乌托邦”:对未来经验保持开放且不忽视个体的利益的概念,意味着幻想、期待,意味着可能、开放。“灵韵”:与本真性和独一无二性、膜拜价值和专注凝神的接收方式、艺术作品的自主性和非愿意记忆等都有关系,用来泛指传统艺术审美特征。“震惊”:与机械复制性、展览价值和娱乐消遣的接受方式、艺术作品的他律性和意识缓冲作用的相关,泛指现代艺术审美特征。民族志方法:一种以经验为根据的理论方法,它以透

5、彻的、参与性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旨在对文化做出详细的整体描绘和分析。“空白”理论:关于文本的未定性问题,伊瑟尔在英伽登的“未定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空白”理论,将“空白”引入文本与读者的交流过程中。伊瑟尔认为,空白是交流的基本条件,没有空白就没有交流的必要;同时,空白又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动力,它作为读者想象的催化剂,将促使读者补充被隐藏的内容,干预或调整已建立起来的联系。在伊瑟尔那里,空白被推置引人注目的位置,成为联接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俄底浦斯情结:俄底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在分析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里斯的俄底浦斯王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命名男孩对母亲的乱伦欲望和

6、对父亲妒嫉、仇恨的心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用女性意识观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集体无意识:所谓“集体无意识”,指一种种族原始时期产生而遗留下来的普遍精神。结构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就是运用结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文学作品的内在秩序和结构模式的研究。简答题第一章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有何联系与区别?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以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对各种文学现象的评价与研究活动。更具体地说,文学批评是研究、分析、证明、阐释和评价一部艺术作品。)文学理论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

7、、范畴、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用一定哲学的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宏观的视野来阐明文学的性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文学理论一般是指对于文学现象的普遍性的分析和概括,而文学批评更注重对于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和概括。文学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普遍性表述方式,它更关系冲具体上升到普遍,焦点是普遍;文学批评则被视为一种个别性表述方式,它更关心从普遍理论推演到个别作品,焦点是个别。联系:文学理论更注重普遍性,它指导文学批评;而文学批评则更关注个别性,它是文学理论在文学现象研究中的具体运用。何为批评理论?答:批评理论是大约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当时文学

8、理论日益批评化,文学批评日益理论化,文学理论与批评界限越来越模糊,批评理论这一新形式应运而生。批评理论是对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的进一步深化。文学阅读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词句和意义的翻阅、理解与体验过程;文学批评是指读者在文学阅读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评论;批评理论则是文学批评理论的简称,是指读者在对文学现象的阅读和批评过程中体现的特定批评方式、借此而对更普遍的文学问题的反思以及这过程中体现的价值系统。批评理论不仅有具体批评方式,而且还有由此出发而对更普遍问题的探索,以及相应的作为支撑的更大的文化价值系统,是一种基于阅读的、与具体批评相结合的理论。批评理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文学理论的批评化(2)

9、文学批评的理论化(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跨学科化文学批评的要素是什么?(1)假定。这是指特定文学批评所提出或隐含的某些理论预设。(2)方法。这是指特定文学批评所运用的分析方式和法则。(3)问题重心。这是指特定文学批评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文学批评的当代特征是什么?(1)跨学科性。文学批评可以跨越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而相互渗透。(2)文本修辞性。文学批评始终依赖于文学文本的修辞性细读。(3)意义开放性。文学批评追求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读者对文本意义的参与性,由此文本可能展示出丰富而复杂的社会意义来。(4)自反性。文学批评具有质疑任何常识、陈规乃至文学批评自身的自我反思品格。(5)修辞实践性。文学批评

10、总是通过文本的修辞性细读而关怀社会问题,寻求社会矛盾的解决。你认为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工作者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并说出其理由。P17(此题为自由发挥题,既可认为是评论者的艺术感受力,也可认为是其理论素养,或其他方面。须立论合理,有一定的说服力。)1.批评主体应有怎样的思想品格?独立的人格应置于首要位置。(1)作为作家和读者之间的中介,批评家在从事文学批评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等种种利害因素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文学判断的非文学因素,一位成熟的批评家应该具有独立、冷静的态度。(1)批评家的独立精神又与他对文学的挚爱直接相关。他将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只是一种性情,一种内在欲望的驱使,没

11、有直接的实用价值和功利目的。(3)批评主体保持独立的人格,批评家必须具备由衷的对人类和艺术的爱,最高的体现是善。批评主体应有怎样的理论素养?批评主体的理论素养是从事文学批评活动的又一必备条件。这里的理论素养包括批评者的广博的知识积累,和在批评活动中所持的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批评观念以及相应的批评方法。(1)批评家的知识体系包括他的各种文化常识和哲学素养。首先,文学史知识以及与文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是批评家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重要参照系。其次,批评家的知识体系还应包括对历史上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文学艺术的了解。批评家应该有超越本土文化的世界性眼光。(2)批评家的理论框架一个人要从事文学评论工作,必须

12、在一定理论框架的规约下,运用一套理论范畴进行操作。批评主体的理论框架在评论活动中具有定向和选择作用和发现的作用。第二章描述20世纪之前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一)古希腊罗马的文学批评。西方文学批评的源头是古希腊和罗马,以柏拉图有关文艺的对话和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为代表,这些著作主要是关涉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但其中也有一些作家作品评论。他们的文艺思想和批评实践,在欧州产生深远的影响。古罗马文艺理论批评家贺拉斯的诗艺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批评。14-16世纪欧州文艺复兴构成了近代欧州文学批评的起点。有褒扬作品之美的评论,也有挑剔作品不足的评

13、论,还有一些评论家则开始对作品作历史的、地理的思考。可以说,16世纪的文学评论已具备了今后发展的不同方向。到的是法国人文主义评论家蒙田(1533-1592)的随笔集。(三)17-19世纪的文学批评。(1)17、18世纪欧州文学批评的主流是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批评崇尚理性,尊重古代传统和权威,提倡适度和均衡,要求作者遵守各种写作规则。英国的约翰逊,法国的布瓦洛、伏尔泰等。约翰逊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集中表达了他的批评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真实,二是“道德真理”。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具有大胆的批判精神,并十分强调文学对民众的宣传和启蒙作用,莱辛的汉堡剧评是其代表。(2)19世纪浪漫主义批评被视为是对

14、传统文学批评的反叛。浪漫主义文学批评的最大特点是标举文学的解放,他们蔑视各种陈规旧律,主张文学要回到自然,强调诗人个性的伸张。诗人的想象和情感成为批评的指归,独特和创新被封为时尚。代表人物有华兹华斯。(3)19世纪另一有影响的批评模式是实证主义文学批评。实证主义批评注重搜集和考证与文学有关的各种材料,主要包括传记和环境,斯达尔夫人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文学与其他生活领域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4)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的著作标志着文学批评的独立和成熟,代表人物是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5)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活动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美学-历史批评发展的高峰。马克思主义

15、文学批评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环境、社会生产关系、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政治生活是解释文学的发展的最终根源。20世纪文学批评是在怎样的哲学背景下产生的?在批判古典哲学的前提下,20世纪形成了众多的哲学流派,它们各辟新径,呈现出多元和渗透的趋势。与文学批评关系密切的是分析哲学、现象学和哲学分支中的科学哲学。(1)分析哲学,主要观点是:一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他们把本体论、认识论乃至伦理学等问题都当作语言问题加以研究;二是推崇分析方法,将分析方法应用于语言,以揭示语言的基本要素及其联系方式。正是在分析哲学的倡导下,20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学转向”。哲学关注的对象由主客关系或意识与

16、存在的关系转向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问题成为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代表人物是维特根斯坦。(2)现象学,其创始人是胡塞尔,现象学倡导“回到事实本身”,一切实在事物都必须按照它们在我们心中的面貌作为纯粹的“现象”来对待,对于文学批评而言,现象学对认识主体的意识的肯定和论证,为文学批评的重心从文本向读者转移提供了理论根据。海德格尔则将历史引入现象学。(3)科学哲学,波普提出了证伪理论,认为科学的精神不是在坚持不懈的批判过程中寻找真理,科学的特征在于批判思维。批判与探索成为20世纪人文科学包括文学批评的基本精神。20世纪的哲学是一个大分化、大融合的过程,它们相互对峙、抗衡,同时又相互渗透、合流,从而推动了哲学的乃至整个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