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视频分析周界防范方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872524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智能视频分析周界防范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基于智能视频分析周界防范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基于智能视频分析周界防范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基于智能视频分析周界防范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基于智能视频分析周界防范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智能视频分析周界防范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智能视频分析周界防范方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视频分析周界防范预警系统方案 基于视频分析周界防范预警系统 方案第34页文档说明【文件版本管理】序号修订内容修订时间修订人审核人1基于视频分析周界防范系统解决方案V1.02010.12.25注:注意红字部分,请按需求选取。目 录第1章 系统概述41.1 应用背景41.2 现状分析41.3 建设目标51.4 设计原则61.5 设计标准7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82.1 设计思路82.2 系统架构(按需选择)92.3 系统功能11第3章 系统详细设计123.1 系统前端部分设计123.1.1 前端设备部署123.1.2 前端摄像机布防图133.1.3 摄像机选型原则133.1.4 夜间补光原则(

2、没选用红外枪或使用智能IPC时使用)143.2 系统传输部分设计143.3 智能分析功能部分设计153.3.1 智能分析模块153.3.2 周界防范功能163.3.3 主从跟踪(多摄像机联动跟踪)173.4 系统存储部分设计183.4.1 存储方式介绍183.4.2 存储设备介绍183.4.3 数据容量计算203.5 系统显示部分设计203.5.1 显示部分介绍203.5.2 指挥中心布置图213.5.3 解码上墙设备介绍213.6 原系统智能功能升级改造(可据需要删减)22第4章 系统管理平台234.1 平台软件设计234.1.1 平台总体构架234.1.2 软件平台功能23第5章 系统优势

3、275.1.1 整体解决方案275.1.2 监控高品质275.1.3 高效智能算法271设备配置清单282设备周界防范成功案例33第1章 系统概述1.1 应用背景周界防范是公共安全防范中最为基础的系统,是防止非法入侵和异常事件的第一道防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道防线。以往的周界防范系统虽然有着密集的监控摄像机和其他报警外设,但是面对的几十路甚至上百路的电视墙,监控人员往往容易注意力分散,对于突如其来的入侵和异常事件这些系统不能准确的报警定位和及时的发布报警处理流程,错过了制止入侵的最佳时机。使得整个周界防范系统成为了事后取证的录像系统。1.2 现状分析传统的周界安防解决方案为社会平安保障做出了应有

4、贡献,但受一些客观技术条件等因素所限,还存在着一些共性或个性不足,具体如下:1) 红外、微波对射等传统方案,防护等级低,误报多,老化快,对于蓄意侵入者而言,很容易跨越或规避;且易受地形条件环境限制和布线电源因素制约。2) 光纤振动成本偏高且不易联动后端视频监控系统需自行开发监控平台。3) 电子围栏和电网虽然电压只有36V但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4) 模拟监控摄像机分辨率有限,因为距离较远、光线较暗等原因,在录像中往往只能看到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及外形特征。而面部特写缺失5) 监控室电视墙多,监控人员往往无法一一细看,容易错失提前预警的最佳时机。6) 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为两套不同的系统虽然

5、可以联动但是,报警流程机制不畅联动不及时,不能准确定位事发地点。1.3 建设目标系统建设应以无死角监控、周界入侵预警、系统联动报警为根本出发点,立足于周界安全保护。利用周界监控和智能分析设备,通过“智能监控系统管理软件”组成一个高效联动的周界防范预警系统。因此,本次系统建设的目标是: 外围周界无死角监控。 对重要区域目标靠近或入侵时可自动驱动球机进行跟踪,放大细节信息。 可提供使原有的海康监控系统升级为智能监控系统提供后端分析解决办法。 为了保障智能监控系统的正常运作,支持摄像机异常状态检测功能,对摄像机的多种异常状态进行检测,包括视频线断开、摄像机被破坏及摄像机被移动等。 为了在发生异常事件

6、后,快速定位及取证,本系统具有事件后检索功能,能够对系统内任意一路视频进行快速事件检索,及时定位异常事件发生的时间点。 本系统需具有视频预览、视频存储、视频回放、日志管理、快球控制、报警联动、电子地图等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本系统需具有智能报警提示、报警联动、报警录像回放、报警事件查询、报警电子地图提示、报警日志管理等智能报警管理功能。1.4 设计原则本系统设计时应全面遵循以下原则: 兼容、可扩展性:整个智能监控系统应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不同产品之间应有相对的标准接口,满足各系统之间的联动需要,应以国际标准或国际流行标准为原则。 可靠性选择系统及设备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其最先进,更重要的是考虑其

7、技术成熟程度;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使其能长期连续地发挥其功能。 模块化系统应满足在扩充及更换部分设备时的通用性及可替换性。 集中管理整个系统应在控制中心实施对所有前端设备的操作及功能设置,保证系统高效、方便、可靠的进行。 先进性整个系统选型应与技术发展潮流相吻合,保证系统整体的先进性、技术寿命及后期投资的可延续性。 实用性系统应着重解决客户周界防范及重点区域智能监控需求,力求实用,作到操作尽量简单直观,维护方便。1.5 设计标准本系统设计时应遵循以下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1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8、GA381992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4-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94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7401-88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12663-90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GA/T70-94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GA/T3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00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7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1992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2.1 设计思路园区监控点布防图:园区监控点

9、布防示意图围墙枪机:通过每隔50米围墙上安装一架摄像机,并首尾相连,逆时针围绕。监控围墙与近围墙区域检测是否有人靠近围墙或企图翻越围墙。(也可换成iDS-2CD-893智能网络摄像机)。制高点球机:4号楼与7号楼的球机为DS-2AF1-615L主从跟踪球机,其分别于东北角、东南角上多个围墙监控相机联动,当有目标侵入围墙区域时相应区域球机即可自动跟踪目标;1号楼与6号楼的球机为iDS-2DF-515自动跟踪球;1号楼球机白天自动跟踪入口人员,夜间轮巡监控南北两停车场有无异动,并可自动跟踪。6号楼主要针对4、5、6号楼夜间是否有人出入或徘徊,并自动跟踪。智能分析模块:新建点智能分析模块可根据现场情

10、况选择安装单路分析模块至前端配电箱中(如要在前端安装报警联动外设,可选用DVS于配电箱中使用DVS报警输出连接外设),或集中至监控中心的智能DVR中。原有系统升级:在中心机房中将“智能分析服务器”并入网络中。监控中心:部署智能客户端软件及声光告警外设。2.2 系统架构(按需选择)摄像机+智能DVS或摄像机+智能DVR方案智能IPC+IP-SAN方案智能IPC+NVR方案原监控建系统升级框架示意图2.3 系统功能 监控视频预览功能;监控系统支持64路视频同时预览。 监控视频录像功能;监控系统软件可支持用户手动录像,也可自定义录像在iDS-90xxHF-SH(iDS-91xxHF-SH)(或iDS

11、-6101HF)中。 录像视频回放功能;监控系统支持最多4路监控录像进行同时回放。 智能视频分析功能;监控系统支持对客户自定义设置周界防范检测区域及检测规则和参数。 主动跟踪;球机可自行分析监控区域中预先设置的规则判断侵入目标是否有威胁,并对有威胁的侵入目标进行自动跟踪。 驱动跟踪(主从跟踪);多个枪机通过智能DVR或智能DVS联动一个球机对有威胁的入侵目标进行跟踪。第3章 系统详细设计3.1 系统前端部分设计3.1.1 前端设备部署根据现场情况及相关要求,在围墙上每隔50米上放置一架摄像机以保证无死角的视频分析。并调节摄像机镜头保证可达到以下效果:摄像机架设要求:摄像机高度:2米;监控距离:

12、50米;安装方式:壁装于围墙上或是杆装(立杆与围墙小于1米);镜头毫米数:可选25mm左右镜头;多摄像机架设方式:如果监控区域较大(如用于周界防范监控),且需一台以上数量的摄像机,摄像机视野范围能充分重叠,避免存在盲点区。摄像机监控区域交叉互补,确保能够观察到入侵者的全身。3.1.2 前端摄像机布防图3.1.3 摄像机选型原则前端摄像机是整个安全防范系统的原始信号源,摄像部分的好坏及它产生图像信号的质量将影响整个系统的图像质量和智能视频分析的性能,依据现场实际情况,我们在选择摄像机时建议满足以下要求:l 采用高性能SONY CCDl 摄像机的电视水平线500线,建议采用540线;l 低照度,0

13、Lux With IRl 支持自动彩转黑功能,实现昼夜监控l 快球摄像机支持半双工通信协议,能够获取快球的PTZ坐标,以满足智能跟踪的需要。3.1.4 夜间补光原则(没选用红外枪或使用智能IPC时使用)若夜间在监控区域无足够光源且摄像机不自带红外灯,无法使摄像机正常成像或是成像噪点较多时需要补光。补光设备建议使用红外LED:红外LED补光可使用照射范围150米的红外补光灯,没两个段摄像机配备一台补光设备。建议使用符合以下标准补光器材:l 室外可视距离:100150米;l 角度:1545;l 波长:850nm;l 防水、防尘;l 结构:铸铝外壳及强化玻璃;3.2 系统传输部分设计系统传输设备主要

14、有:视频同轴电缆、音频屏蔽电缆、通信控制电缆、以太网线、温湿度信号传输线、无线传输设备和基于网络的数字传输设备。模拟摄像机输出的信号通过视频同轴电缆SYV75-5连接到讯问专用硬盘录像机上,然后通过以太网线将视频数据传输到指挥中心由磁盘阵列柜进行集中备份存储,同时由数字矩阵解码上墙显示。模拟摄像机电源线采用RVV2*1.0软线传输,每台摄像机一路电源线,电源由指挥中心直接送到摄像机处。为防止电源线和信号线之间产生干扰或被破坏,每根线都通过KBG管来保护。3.3 智能分析功能部分设计3.3.1 智能分析模块海康威视智能视频分析模块,支持多种异常事件的检测功能,包括入侵检测、徘徊检测、物品拿取检测、物品放置检测、停车检测和人群密度检测等,并支持快球摄像机的自动跟踪功能。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与传统的监控系统相比,具有更优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它能够识别不同的运动物体,能够实现7x24全天“不知疲劳”的实时工作,大大减轻视频监控中人工劳动的强度,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