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赏析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848749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3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煜词赏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李煜词赏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李煜词赏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李煜词赏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李煜词赏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煜词赏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煜词赏析课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词欣赏 第二讲,李煜y(九三七九七八),字重光,五代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公元九六一年继位于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历史上称他为南唐后主。他在位十五年。公元九七五年,宋灭南唐,他被俘虏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终日以眼泪洗面”。他擅长音乐、书法、绘画,尤以词著名。他前期的词,主要写宫廷的享乐生活;被俘以后,大都抒写失去昔日生活的悲痛。他的词,语言清新,形象丰满,艺术性相当高。,001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评析: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

2、(七月七日)之夜,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上片: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以乐景写哀情。“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下片:前二句具体写“回首”“故国”: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

3、,点明抽象的“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 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002 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释:梦魂:古人认为在睡梦中人的灵魂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上苑:封建时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车如流水马如龙: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驰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龙一样走动。形容车马络绎不绝,十分繁华热闹。花月正春风,意思是形容春天鲜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风微拂的情景,描绘春光的明媚。 评析:这首词写梦忆江南,为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

4、之痛。李煜降宋后,悔恨长伴,追忆不断,故这首词开篇即道“多少恨”,“多少”是只多不少,是太多太深之意,这是作者国破成囚后的真实心境。此情不解,便入梦中。在梦里,作者借魂归故国,又回到了旧时的繁华欢情之中。最后一句“花月正春风”,似乎梦已不醒,沉湎其中,但将其与开篇“多少恨”对解,则婉转曲致,寓味深长。全词仅5句27字,但却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作者以反写正,以乐写悲,以欢情写凄苦,昔与今的对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但也蕴寓了极深的用意,以人有回味无穷之感。,003李煜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 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评析:这首词以“闲梦”起,梦中所见是“清秋”。“清秋”即深

5、秋,是不免引人怀思、惹人烦的秋景。全词是一种即景抒情、直笔忧思的写法,开篇即写出作者如“清秋”般冷寂的心情和孤苦怀远的心境。后面两句具体写“清秋”的景色,凄冷而人单情孤。“千里江山”由大处下笔,愈见作者心境空寥,“寒”字融情,更显作者的情怀冷寂。“芦花深处”由小处见意,隐约可见作者无法平复、如波逐浪的烦怨心情,“泊”字随意,有无系无收之感,恰好是作者身如浮萍、心如孤舟的真实写照。“舟”实际上是借物写人,以物写心,即物咏情,这些景物虽然本都是秋景中常见,但此情此境中却已别具寓意。 结尾一句“笛在月明楼”,由景及人,把 前面的空景用有人的画面来接续,把眼见 的凄凉用耳听的哀惋来充实。笛声清远、 凛

6、冽,向来有思旧、感怀的 用意,词意毕显,寓意 深沉。,004 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潺潺:形容雨声。阑珊:衰残。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评析:本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从本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使他梦醒,然后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自己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过片三句为什么要说“独

7、自莫凭栏”呢?这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本词以景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愁恨交织抒叙;结尾深入一层,以自然界花落、水流、春归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语言生动,纯用白描,但却具有很大的感染力量。,005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 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评析:此词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由作者“无言

8、”、“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006 李煜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

9、砌(q)下:台阶下。砌,台阶。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全句意思是,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拂了一身还满:指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满身。雁来音信无凭:这句话是说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 评析:公元九七一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九七四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据说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这首词有可能是从善入宋的第二年春天,李煜为思念他而作的。,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分别以来,已进入了春季过半的时节,举目所见,没有一处不勾起他难过的心情,使他觉得好象肝肠都快要断了。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

10、砌)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刚刚用手拂拭干净,随即又披满一身。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 “雁来”两句把他的思念具体化了。他看到大雁横空飞过,为它没有给自己带来书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设想,和亲人在梦中相会,但“路遥归梦难成”。他怀着这种心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此处比喻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007 李煜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注释: 砧

11、(zhn):捣衣石。寒砧:寒夜捣帛声。古代秋来,家人捣帛为他乡游子准备寒衣。 栊(long):窗户。 评析: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砧声不断“、“月到帘栊“,从景中透露出愁情,情景交融,轻柔含蓄,耐人寻思。这首小令,语言新,意境新,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通篇无点题之笔,但处处写离情,情包含在景中,从景中透露出感情,极为含蓄,意境清新,是李词中内容较健康的词作。,追梦人 词、曲:罗大佑 演唱:凤飞飞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不知不觉这城市

12、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独眠的日子/让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的红颜/飞去飞来的满天的飞絮是幻想你的笑脸/秋来春去红尘中谁在宿命里安排/冰雪不语寒夜的你那难隐藏的光采/看我看一眼吧 莫让红颜守空枕/青春无悔不死 永远的爱人/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前尘红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看我看一眼吧 莫让红颜守空枕/青春无悔不死 永远的爱人/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独眠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