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理论复习资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847764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径理论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田径理论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田径理论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田径理论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径理论复习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田径运动的定义:田径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而非常普及的体育运动,由多个单个运动项目组成,以不同形式反映人体运动中的基本能力,可以说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因此享有“运动之母”之称。2.田径运动的分类:以计时、测距和计分的方法,分为田赛、径赛、全能三大类,还可以进一步以动作的特征细分,分为走、跑、跳、投和全能五类。3.田径运动的特点: 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广泛的群众性) 比赛竞争的激烈性 (激烈的竞争性) 技术要求的严格性 (严格的技术性) 素质培养的全面性 (能力的多样性)4.田径运动教学基本文件包括哪些内容:教学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田径运动教学基本文件包括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田、径课程教学进

2、度(包括田径理论与技术课的教学进度)、田径理论课讲稿和技术课教案等。5.技术课教案一般由哪四部分组成: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6.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特点:整体性规范性一致性7.田径运动技术的基本教学方法: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教学法8.产生伤害事故的原因:自我伤害互相误伤教学组织和教法不当9.田径运动技术的基本学习方法:课前预习与练习相互知道学习自学自练自我暗示学习 学会查阅。、积累和分析文献资料10.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技术动作概念不清身体素质较差心理方面障碍11.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是由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理

3、论学习所组成。12.田径运动健身的原则:目的性原则 实际出发原则 适宜负荷原则 渐进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13.田径运动训练计划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根据田径运动训练时间跨度长短,训练计划一般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及课训练计划多种类型14.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一般可分几个阶段: 学习阶段 掌握阶段 提高阶段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特点:任务:学习和初步掌握技术动作,使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特点:这一阶段是学生从学习到初步掌握技术的阶段。其生理特征是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广泛扩散,内抑制较弱,多种反射的渐进性练习不稳定,处于泛化阶段。在技术动作上往往表现出过于紧张、

4、动作不协调、节奏感和控制能力较差、易出现多余动作等特点。任务:使学生基本掌握正确技术。特点:这一阶段是学生由粗略掌握技术到基本掌握正确技术的阶段,其生理特点是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加强,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初步建立动力定型。在技术动作上,表现为多余动作逐渐消失,动作趋于准确、协调,但不巩固。当遇到新异刺激干扰时,又会出现泛化现象。任务:根据个人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特点:这一阶段是学生的技术由熟练到完善并表现出个人特点的阶段,其生理特点是大脑皮质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牢固,接通机制稳定,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在技术动

5、作上,表现为由掌握、熟练发展到叫完善、自如。练习中,动作准确、省力、轻松,并能完成适合个人特点的技术动作,整个技术动作可以在快速中完成。15.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及纠正方法:1.原因:对技术动作概念不清楚。方法:由于技术动作概念不清楚而产生的错误动作,教师应注意观察和分析,只要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效果会是显著的,在学习阶段、掌握阶段和提高阶段都应注意观察分析。 原因:身体素质较差。方法:应注意区别对待,一般是在课堂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改变练习时的条件,暂时降低练习的难度和要求,使其在较低的练习条件下着重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然后再适时、适当地提高练习时的难度和要求 原因

6、:心理方面的障碍。方法:首先应通过正确讲解、示范、分析原因等方法和手段消除其心理障碍。在练习中可先降低练习条件、练习的强度或暂时降低技术要求,加强保护措施。也可以做一些专门练习或分解练习,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碍。1.力:对人体跑动产生作用的力包括内力和外力2.内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它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内力可以控制跑的技术动作,保持运动中的身体姿势,改变身体与支撑点的相互关系。3.外力:是指人体与外界物体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 4.外力包括:支撑反作用力、重力、摩擦力、空气阻力5.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由哪四个部分组成: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垫四个部分组成。6.腾起初速度:是指人体

7、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所具有的速度7.腾起角:是指人体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的方向与水平线索构成的夹角8.决定跳跃远度和高度最基本的因素: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是决定跳跃高度和远度最基本的因素9.影响跑速的主要因素有:步长和步频。步长是指两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步数。10.影响步长的因素有:肌肉力量的大小下肢的长度柔韧性11.影响投掷远度的因素有哪些:器械出手速度器械出手角度器械出手高度器械在空中的姿态和气流的影响12.短跑全程技术按技术动作的变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四个阶段。13.跳远起跳技术分为哪几个动作阶段:起跳脚着地阶段缓冲阶段

8、蹬伸阶段14.跨栏跑技术分为哪几个动作阶段: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15.跨栏跑的运动成绩取决于哪些因素: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过栏技术及跑跨结合能力16.跨栏全程跑技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起跑至第一栏技术、途中跑技术、终点冲刺跑技术16.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垫17.投掷项目的完整技术都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握持器械投掷项目的预先加速最后用力前的准备姿势最后用力器械出手后的身体平衡18.短跑技术教学步骤:初步建立正确的短跑技术概念学习跑的专门性练习学习直道途中跑技术学习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技术学习弯道途中跑和弯道起跑技术学习终点跑技术改进和提高全程跑技术。19.

9、跳远技术教学步骤:建立正确的跳远技术概念学习和掌握快速助跑与正确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学习和掌握空中动作与落地动作改进和提高完整跳远技术20.跳远助跑的任务是什么?运动员助跑的加速方式有哪两种:任务:就是获得理想的水平速度,并为准备踏板和快速有力的起跳做好准备(不少于15米)方式:平稳加速和积极加速21.跳跃高度的构成:构成:跳跃运动中的高度项目是以越过横杆的垂直高低计量运动成绩的。为了便于研究,通常把人体腾跃的高度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H=H1+H2-H3从中可以看出,如果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应尽可能的增大H1和H2的值,同时缩小H3的距离。因素:H1:起跳结束瞬间身体重心距离地面的高度,它值的

10、大小取决于人的身体条件和起跳结束瞬间的起跳技术动作。H2: 为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它的值的大小,直接影响跳高成绩,是跳高高度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H3:为身体重心最高点与横杆的距离,它的值与人体过杆时的身体姿势和补偿动作的合理性有关。22.最后用力是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技术阶段,应该做到哪几点:两脚积极快速落地尽快形成双腿支撑条件下的最后用力最后用力的顺序要从上到下,从腿到髋、腰、胸,最后到手臂、手的协调性、爆发性用力最后用力要运用最大的工作距离和发挥最快的出手速度最后用力阶段器械出手时,应充分发挥腕和手指的快速用力,给器械最后的加速以提高器械的出手速度,让其形成顺时针旋转,以提高器械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在最后用力时(以右手投掷为例),要注意以左脚、左腿、左髋、左肩一侧形成稳固有力的左侧支撑轴。左侧支撑技术动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器械出手的高度和身体爆发性转体用力的效果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