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842702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 泸县福集镇金银学校 陈梅 电话:13208309130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尤其是培养具有较强语文能力的人才.培养人才,是不是靠教师强行浇灌给学生,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行了呢?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充分发挥学生的

2、主体作用。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是课堂教学中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著名的语文学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十分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认为在教育中,应该把受教育者放在首位。就是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意识、有独立人格、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看待,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他非常赞同卢梭的“不管学生将来入何等职业,先使他成为一个人”的观点。他说“人”应灵肉一致,他还说,普通教育中所列的科目都是养成人的材料,不是教育之目的物,也不是学问,简而言之,养成人的教学的目的,教材只是养成人的媒介物。有的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教学生写写

3、画画,不再注重能力培养,故让学生随心所欲。这样,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然而教学效果又有几何?决定语文教学成功率的高低,可以说涉及方方面面的的因素。其中,在教学中能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序中指出:“教学、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钻研,缺乏预见能力,学习能力低下的人”。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指出:“为了促进学习,学习者应了解和掌握怎样学,即学习方法的学习”。在教学小学生是主体,学生的自学是主线。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

4、“会学”知识。一个教师无论学识水平、教学艺术多高,最终学习的效果都要靠受教育的学生来体现,教师的指导思想,行为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都要充分体现是为学生的主体服务的,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才会取得成功。(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实现知识、能力、智力目标。从教育目的的变迁到发展,教学目标的提法经过了单纯的传授知识到重视能力、智力,到关注非智力因素,最后归结为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的过程是教育适应社会的必然结果,反映了社会对教学的客观要求和教学对社会要求的主动适应。良好的主动性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发挥自身的潜力,掌握更多知识技能,实现较全面的发展。学生由于

5、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学习环境、经历的不同,他们在知识、技能、智力基础和个性特点上都有极大差异,从教学方面很难完全消除这种差异,所以很难使所有学生达到一个成绩标准,一个分数线。所以,也就造成了对后进生的厌弃,达不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目标。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则是使教学走出误区的一条途径,也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3)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 过去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与学习主动性有关的一系列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本身就是个性中最活跃,最核心的因素,对于学生来说,充分分发挥他的主体作用,势必促进学业进步,学生在学校生活

6、中将获得更多的肯定,其求知、交往、自我提高等需要就会得到更充分的满足,从而积极主动地追求学习的更高目标,实现知识、智力个性发挥的良好循环,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使培养个性珠任务落到实处,更明确具体,便于实施。过去我们笼统提出培养个性,实践中却不知从何入手,没有看到教学乃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而培养学生主动性乃是联系教学和个性发展的一大关键,可见,从培养学习主动性入手,既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使知识、能力个性目标统一起来,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二、 充分贯彻主体性原则的途径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说:“教学过程是教和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

7、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必须是能动的、主动的、独立的活动,应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我认为:第一:提出适当要求,建立发展性目标。学习目标向外联系着教学要求,向内联系着主体的需要,是推动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以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为目标,是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要体现学生全面发展要求,从知识性、发展性、教育性三方面进行考虑,具有比教学任务更有可操作性特征。具有诱发主动性的激励导向作用,那一套死记硬背,满堂灌,大运动量题海战术,考什么,学什么,教什么,这些不是

8、教育人的好办法,而素质教育要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目标,要遵守发展性原则,使学生目标处于能够达到,但必须经过努力方可达到的状况,力求做到不高估,也不低估学生潜力。有许多研究表明,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符合实际的目标,才能充分体现出教育教学活动的特色。第二、合理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和保证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9、的驱动力。由学科内部的刺激唤起的生理机制的潜能而产生的一种驱使学生学好功课的巨大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碰到新问题,就会产生探究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理智与情感、分析与综合、有意识与无意识活动均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师要开掘学生兴趣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表现无限的喜悦,把学生塑造成学习的主人。第三、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培养学

10、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会自学。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掌握间接经验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而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要让学生亲自去实践、练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教学效果很高的原因。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通过“定向自学讨论质疑自测自结”六步骤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总结出“读、思、画、悟”这种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或学生独立自学的四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自学为主,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按照其结构和形成规律,着重抓好建立发展目标,激发活动,保证成功体验等几个环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习主动性是个体的一种稳定的深层人格结构,受个体多种心理素质的影响,其培养需教育和教学过程各环节各因素综合长期的努力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