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2838672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55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附件 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 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关系人民福 祉增进,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重要内容;关系经济转型升级,是振兴实体经济、支撑制造强 国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一二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的 关键所在;关系国家长远发展,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深入打造中国服务新品牌、建设 服务业强国,为我国服务业发展提供指引,现制定服务业创新发 展大纲(20172025 年) 。 一、背景情况 (一)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结构呈现出服务业主导的

2、 发展趋势,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向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变 革。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驱动下,服务业内涵更加丰富、分工 更加细化、业态更加多样、模式不断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更 加突出,已经成为支撑发展的主要动能、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和国 际竞争的主战场。 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服务业创新升级。新一代信息、人工智能 等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 加速服务内容、 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 2 推动服务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快速提 升。服务业转型升级正在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消费革命,使产业 边界日渐模糊,融合发展态势更加明显,个性化、体验式、互动式 等服务消费蓬勃兴起。 服务投资贸易全

3、球化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服务全球化成为经 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鲜明特征。服务业成为国际产业投资热点, 制造业跨国布局带动生产服务业全球化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范 围内整合各类要素,资本、技术和自然人跨境流动更加便利,带动 全球服务投资贸易快速增长。信息化大大提升服务可贸易性,数字 服务贸易持续迅猛增长。 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推动全球服务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经贸 新规则制定的焦点逐渐转向服务领域,多边和区域性投资贸易谈判 正致力于推动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服务投资贸 易规则加快健全,将对全球服务业发展和国际分工格局产生深刻影 响。 (二)我国服务业发展基础和条件。 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

4、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历史阶段 和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 新常态,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方式转变的要求更加迫切,需要以 服务业整体提升为重点,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增强服务经济发展 新动能,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服务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二五”以来,我国服务 3 业发展连续迈上新台阶,2011 年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2012 年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2015 年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 重超过 50%。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品种日益丰富,新业态、新 模式竞相涌现,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就业扩大和民生改善。 服务业发展仍面临

5、诸多矛盾和问题。我国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 不高,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质量和效益偏低。服务供给未 能适应需求变化,生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生活服务业供给 不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整体上处于国际分 工中低端环节,服务贸易逆差规模持续扩大。更为关键的是,服务 业发展还面临思想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体制机制束缚较多,统一开 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等障碍。 服务业进入全面跃升的重要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 开放和全面依法治国正释放服务业发展新动力和新活力。城乡居民 收入持续增长和消费升级,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潜力。新 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极

6、大地拓展了 服务业发展广度和深度。生态、养老等服务业新领域也不断涌现。 综合判断,我国服务业发展正处于重要机遇期,应当顺应发展 潮流,尊重规律,立足国情,转变观念,重点在深化改革开放、营 造良好发展环境上下功夫,激发全社会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动力 和活力,引领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福祉、增强发展动能,阔步迈向 服务经济新时代。 二、总体要求 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 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 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 彻

7、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深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努力构 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推动中 国服务与中国制造互促共进,加快形成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 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全面进步,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 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 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服务供 给,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把人才作为核心资源,壮大人才 队伍,提高职业素养,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

8、创造性,有力支 撑服务业强国建设。 坚持市场主导、质量至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消费升级 趋势,提升服务品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公平竞争中提升服务业竞争力。树立质量第 一的意识,健全服务质量治理和促进体系,打造以标准、质量、品 5 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营造良好 创新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业、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服务业 与农业、制造业及服务业不同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形成有利于提 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

9、模式,发挥“中国服务+ 中国制造”组合效应。 坚持重点突破、特色发展。瞄准供需矛盾突出、带动力强的重 点行业,集中力量破解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发展难题,推动服务 业转型升级。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因地制宜发 展各具特色的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引领区域产业升级 和分工协作,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强化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更好服务农村和农业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推动服务业发展,打破制约 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顺应服务业发展规律创新经济治理, 推动制度体系和发展环境系统性优化,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以 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稳步扩大服务领域开放,深度参与国际分

10、工 合作,在开放竞争中拓展空间、提升水平。 (三)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 社会进步、 竞争力提升的功能显著增强,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由服务业大国 6 向服务业强国迈进的基础更加坚实。 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更加健全, 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 政府服务和监管水平全面提升, 统一开放、 公平竞争、创新激励的市场环境加快形成。 有效供给持续扩大。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提升效率基础上,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十年倍增” 。服务业体系更加完备、产品更加 丰富, 供需协调性显著增强,

1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60%, 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比重提高到 55%。 质量效益显著改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全面提升。服务可及性、便利性明显提高,标准化、品牌 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重点领域消费者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服务业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持续较快增 长,科技进步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产业融合持续深 化,新服务模式和业态蓬勃发展。服务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数 字服务、数字贸易快速发展。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逐 步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经济中心城市,形成一批具有较 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

12、业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细分市场领军企 业,服务贸易竞争力明显提高,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占比持续提升、 国际收支状况明显改善。 三、创新引领,增强服务业发展动能 营造激励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宽松环境,促进技术工艺、产业形 7 态、商业模式创新应用,以信息技术和先进文化提升服务业发展水 平。 (一)积极发展新技术新工艺。 适应服务业创新发展需要,完善创新机制和模式,推动技术工 艺创新与广泛深度应用。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建立研 发机构、打造研发团队、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和跨 领域创新协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应用型研发机构市场化改革。鼓 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

13、盟,开展共性技术联合开发和 推广应用。激发中小微服务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专精特新发展。充 分发挥协会商会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中的作用。鼓励服务提供商和 用户通过互动开发、联合开发、开源创新等方式,构建多方参与的 技术创新网络。促进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 术研发及其在服务领域的转化应用。建立多层次、开放型技术交易 市场和转化平台。 加强技能工艺创新。适应服务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发展要 求,支持服务企业研发应用新工艺,提升设计水平, 优化服务流程。 鼓励挖掘、保护、发展传统技艺,利用新技术开发现代工艺、更好 弘扬传统工艺。 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 保护一批传统工艺工匠, 培养一批

14、具有精湛技艺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二)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坚持包容创新、鼓励探索、积极培育的发展导向,促进各种形 8 式的商业模式、产业形态创新应用。 鼓励平台经济发展。适应平台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加快完善有 利于平台型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复合型人才供给、兼并重组等政 策,明确平台运营规则和权责边界,提升整合资源、对接供需、协 同创新功能。支持平台型企业带动和整合上下游产业。 支持分享经济发展。建立健全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企业登记管 理、灵活就业、质量安全、税收征管、社会保障、信用体系、风险 控制等政策法规,妥善协调并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引导企业依托现 有生产能力、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发展分享经

15、济,提供基于互联 网的个性化、柔性化、分布式服务。 促进体验经济发展。鼓励企业挖掘生产、制造、流通各环节的 体验价值,利用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创新体验模式,发展线上 线下新型体验服务。加强体验场所设施的质量和安全监管。 (三)大力推动服务业信息化。 树立互联网、 大数据思维, 推动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深度应用, 促进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推进服务业数字化。鼓励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服务 业,创新要素配置方式,推动服务产品数字化、个性化、多样化。 加强数据资源在服务领域的开发利用和云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府 信息、公共信息等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发展大数据交易市场。全面 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

16、效采集、有效整合、安全利用和应用拓展。 促进服务业智能化。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促进人工智能在 9 教育、环境保护、海洋、交通、商业、健康医疗、金融、网络安全、 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促进规模化发展。丰富移动智能终 端、可穿戴设备等服务内容及形态。 (四)丰富服务业文化内涵。 发挥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对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特殊作用,增强 服务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鼓励企业提升服务产品文化价值。鼓励采用更多文化元素进行 服务产品设计与创新。提升研发设计、商务咨询等服务的文化创意 含量,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民族区域特色注入旅游休闲、文化 娱乐、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服务。鼓励用文化提升品牌价值,打 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服务品牌。 提升中国服务文化影响力。发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 优势,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发展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吸引 力的服务产品及服务模式,提升中国服务国际竞争力。推动服务走 出去与文化走出去有机结合,在服务业国际化发展中展示中华文化 风采。 专栏 1服务业创新引领行动 (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施高技术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发展 工程,提升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财政/国家财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