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范围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834510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范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范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范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范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范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险分级管控应知应会试题1、双体系是指哪两体系的建设?2、风险分级管控是指什么内容?3、危险源的定义是什么?4、风险点的定义是什么?5、风险分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6、危险源辨识的方法?7、风险评价的方法8、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9、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什么?10、风险如何分级?1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12、风险分级管控的体系文件应包括?13、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有?14、分级管控的原则?15、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1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中20类事故?17、风险分级管控的实质和内容是什么?18、安全隐患管理的实质和内容是什么?19、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的关系是什么?20、风险信

2、息包括那些?21、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22、判定为重大风险源的条件?23、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哪些方面有所改进?24、风险分级管控涉及到全员培训的内容是哪些?25、风险分级管控的体系文件包括哪些?26、风险点排查的方法有哪些?27、风险辨识的方法有哪些?28、危险源辨识过程的方向如何系统的分析?29、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是什么?30、风险控制的措施有哪些?风险分级管控应知应会试题答案1、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分级管控2、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

3、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我省对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黄色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3、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4、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5、组织有力、制度保障;全员参与、分级负责;自主建设、持续改进;系统规范

4、、融合深化;注重实际、强化过程;激励约束、重在落实6、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对于复杂的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7、 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8、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9、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重点突出人的因素10、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1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

5、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12、企业应建立风险管控制度,编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风险点清单、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13、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14、风险

6、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15、风险等级危险程度管控要求1级极其危险(不可容许风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2级高度危险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或厂)级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专业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

7、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3级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部(处)室级(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4级轻度危险车间级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5级稍有危险(可忽略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基

8、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需要控制措施的纳入风险监控。16、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17、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企业要全方位、全过程地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按照分级管理的思路,对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地方标准,规范、建立完善制度、程序,对风险

9、实行严格、有效管控,提升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对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领域的重大安全风险点逐一落实监管责任,定期对企业风险管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落实重大风险监管责任,解决“管不到”问题。18、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在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体系基础上,针对风险管控清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形成隐患排查的内容标准,使各类企业知道如何围绕风险点排查什么隐患,怎么查、怎么改,使隐患排查治理更加精准、更加科学。企业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督促、监控、监察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19、开展风险

10、分级管控,是提高隐患治理科学性、针对性的前提条件;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是以风险管控措施为排查重点,是控制、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实现有效控制风险、预防事故的目的。20、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 责任单位、责任人 )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21、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效果验证与更新 )22、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根据GB 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

11、现场10人及以上的23、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24、风险管控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管控措施;其他风险信息(相应岗位的风险点的分布)。25、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文件包括:风险管控制度;危险源

12、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或程序文件;风险点清单;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其他有关记录文件。26、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27、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分析。其他的,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选择

13、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28、依据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29、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重点突出人的因素。30、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建应急处置措施。隐患排查应知应会试题1、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

14、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 隐患治理 :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4、隐患排查治理应当以确保隐患得到治理为工作目标5、隐患排查的系统性要求:企业应在 安全标准化 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体系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7、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8、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11、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12、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15、: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及应急设施;供配电设施;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辅助动力系统;现场其他方面。1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属于 基础管理 类隐患14、隐患排查的工作程序:编制排查项目清单,确定排查项目,组织实施,隐患治理,隐患排查周期15、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16、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17、在排查项目清单中选择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排查项目,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18、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19、隐患排查的要求: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20、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21、在隐患排查开展过程中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严重程度,确定隐患治理期限。22、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