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2.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828119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2.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一、疑难妙句.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老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剖析:这句话强调阐述了两层意思:一是第一本书是难以忘记的,给作者极深的印象,具有特殊的意义;二是说“看了很难笑起来”,表明其中充满苦涩,它承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回忆起苦难童年中特殊的读书经历。2.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剖析:作者首先说明“我的童年没有幽默”,生活中充满孤独、寂寞、单调,毫无生机与活力。但“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课文内容来看,这“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指“

2、我”把课本撕开一分为二送给乔元贞,两人共同上学,突出表现苦难生活中人间难有的一点温情。两只狗和我友好相处,陪我上学,在教室外叫唤,这充满童真童趣的事,给“我”苦涩的童年增加了难得的欢乐。3.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书,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剖析:“他们家买不起书”说明乔元贞家生活贫困,上学连书都买不起,这反映出旧中国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他一半我一半”的独特的读书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旧中国农村孩子的早熟,那种童年小伙伴患难与共的温情,让人非常感动。4.下课后,“弄不成”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

3、手板了。”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了出来。两只狗蹲在我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后来老师“弄不成”还夸我的狗聪明,说比二黄毛会念书。剖析:每天伴“我”上学的两条狗,“我”听课,它们在外面规规矩矩地等“我”。当“弄不成”老师读课文时,“我”调教它们大叫,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弄不成”老师狠狠训斥我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就罚我在院中背书。老师说这话虽有失教师身份,但透露出乡间村邻的友好纯朴的情义。学习环境恶劣,生活贫困,这却是一种难得的乐趣,那一份童趣令读者忍俊不禁,深深感动。5.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

4、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剖析:“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还有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体察。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这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有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理历程。如果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来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一个人不能忘记历史,忘记过去,忘记苦难。所以要把握住生命的航船,找到生命的价值。二、重点语段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

5、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了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了他。剖析: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段落,这里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被“我”拦腰截断的书,没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父亲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当他得知真正原因后,他让“我”从乔元贞那要回那半本书。然后他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纸重新缝补那本书,补写文字,包上牛皮纸封面并写上各自的名字。这段叙述平淡质朴,没有父亲的抱怨和自我炫耀,他默默地做好这一切。作为小学教师的父亲,他看到如此艰难的读书处境,如此懂事明理的儿子,他百感交集。他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两半

6、本书装订成两本完完整整的课本,并补上所缺的文字。父亲温厚和善的性格毕现,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并乐于助人。他爱书爱儿子的深沉感情,都体现在修补课本上了。作者这一段叙事简洁,语言质朴,但感染力强,给人深刻的印象。【结构简析】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中心素材,展示了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从一位诗人的来访谈起,引出话题我一生难忘的第一本书。第二部分(第313段):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其中蕴含浓浓的父子、同学之情。第三部分(第14段):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可以图示为:【主旨探讨】关于本文的主题有如下几

7、种表述:.作者回忆关于自己第一本书的故事,抒写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的父子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表现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及难得的生命乐趣。2.作者通过自己的第一本书,回顾了儿时难忘的苦难生活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让我们感悟到读书对人生的意义。我的观点:【审美鉴赏】享受三美悲剧美、情感美、情趣美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在阅读作者为我们将清如水、明如镜的客观事实呈现出的同时,可从以下几方面感受它的美感:(1)感受悲剧美父亲从城里带回来的书在故乡是“稀奇的东西”,但却被“我”拦腰截为两半,于是引出了一段父亲要“我”拿回书并为我们俩修补

8、完整成两本书的故事。乔元贞没有课本,考了第一名,应该说很聪明,正常发展下去比“我”有出息,但“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作者把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们看,启发我们品味那个时代的苦难,同情苦难生活的小伙伴,思考生活和人生的意义。(2)感受情感美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朋友间真挚的情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生活的独特感受。深深的父子之情从父亲关心鼓励儿子学习,默许儿子助人为乐的做法,亲自在灯下将课本修补完整,新学期又把“我”转到条件相对好的学校去上学等事件体现出来。浓浓的友情从“我”

9、与乔元贞分书而读,“我”和狗弄得课堂上哄堂大笑后,“弄不成”老师只训斥“我”不打手板等事件中流露出来,也透露出乡间村邻的友好情谊。(3)感受情趣美中人与狗的默契与情趣的描写令人忍俊不禁。有关“上书房”的描写特有情趣。每天伴“我”上学的两条狗,一大一小,被“我”调教得格外机灵。它们在教室外等“我”,读书时,听我指挥。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得双簧,是最好的情景教学。“弄不成”老师读书时,“我”提醒狗叫起来,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这让我们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极其恶劣、生活处境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问题探究】

10、问题: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震撼的是由这本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状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大家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的思想感情,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具体深入地进行探究。【导思】本文中刻画了三组感人至深的画面,探究本题时请重点阅读这些片断,感知这些事件,从而把握作者真挚的感情,还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抒发的一片深情。【探究】第一步,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文中精彩动情的句子、段落,可以直接摘录,并结合当时的背景,品评人物形象。第二步,本文读来简单易懂,但要紧扣“第一本书”,体会“第一本书”

11、蕴含的意义,认真品味其中的情节,体会作者笔下流露出来的真实的情致。第三步,重点阅读展现父子深情、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的段落,抓住经典词句,体会浓浓深情。第四步,交流体会、感受。大家经过自己的品味之后,可以有不同的体会、看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行小组交流。第五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个人的理解和感受。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给加点的字注音。掺和磨蹭奥秘塾师答案:chnhmcengomsh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

12、了这几十年的诗。(3)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答案:凄凉悲惨。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言谈、举止有趣而意味深长。3.填空。我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现代诗人_,这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_的第一本书,文中表达作者对第一本书的深厚感情及由此引发的“_”的感慨。答案:牛汉人生人不能忘本4.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人不能忘本”中“本”的含义。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全文作答,此处巧妙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在课文中,“本”主要是指作者开始读书的艰苦环境和简陋条件,它能够促使作者认识到学习文化、掌握知识、成就事业不仅是能力,而且是一种幸运、一种幸福

13、。答案:“本”既指第一本国语教材又指人生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此处主要是指后者。5.请仿照下面句子,再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式且话题统一。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解析:仿写句式能增加我们对句子的优美之处的理解,锻炼我们造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剖析例句的特点,续写的句子要恰当地运用比喻的修辞,还要与前两句形成排比句。参考答案:示例: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颗果实的果园。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颂。我们那里管

14、“上学”叫“上书房”。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一大一小)跟着我。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弄不成”在教室里朗读课文时,我的狗却不叫,它们听不惯“弄不成”的声调,拖得狠长,而且沙哑。我提醒我的狗,轻轻喊一声“大狗”,它就在窗外叫了起来。我们是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引得哄堂大笑。课没法上了。下课后,“弄不成”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

15、头到尾地背了出来。两只狗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后来“弄不成”老师还夸我的狗聪明,说比二黄毛会念书。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他其实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6.选文出自我的第一本书一文,对题目“我的第一本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第一本书”仅指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B.“我的第一本书”不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c.“我的第一本书”指父亲给“我”上的第一课。D.“我的第一本书”指“我”和乔元贞的友谊。解析:要把握的意思,就要注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努力使自己对的理解更准确,更有说服力,我们要在解答本题时要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