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血剂 (3)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2827680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血剂 (3)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理血剂 (3)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理血剂 (3)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理血剂 (3)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理血剂 (3)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血剂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血剂 (3)(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 血 剂,血行异常,调理,血行异常,瘀血,出血,血行迟缓或停止,血行不循常道,活血祛瘀,止血,分类,使 用 注 意,1.辨寒热虚实与标本缓急。 2.逐瘀太过,易伤正气。 止血太急,易留瘀滞。 3.注意理血剂与其他治法的配合使用。 4.注意活血与止血的关系。 5.孕妇、月经过多者,慎用活血化瘀剂。,第一节 活血祛瘀,适用于血瘀证,1、血瘀证有哪些临床表现?,疼痛、肿块、出血、紫绀与失荣,外伤,2、瘀血的成因如何?,阴阳失调,气不行血,气滞血瘀,热灼血瘀,寒凝血瘀,气虚血瘀,3、活血祛瘀剂的组方结构如何?,活 血 祛 瘀 药,行气药,补气药,温热药,活血定痛药,清热药,有助祛瘀,防逐瘀伤正,治本

2、,治标,4、活血祛瘀剂体现“八法”之何法?,消法,5、使用活血祛瘀剂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防逐瘀伤正,不可过猛,不可久服,辅以扶正之品。,防动血动胎,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伤寒论),桃核承气汤,原书记载,“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9),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炙,瘀热结于下焦,病机特点:瘀、热、下部 瘀者化之,热者清之,在下者逐之 治疗大法: 泻热逐瘀 本方如何体现泻热逐瘀之法?,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桃仁 大黄 桂枝 芒硝 炙草,组成,

3、配伍意义,活血破瘀,下瘀泻热,通血脉助桃仁活血,,防寒凉凝血,助大黄泻下瘀热,和中调药,,缓诸药峻烈之性,桃仁 大黄,君,臣,佐使,泻热逐瘀,诸药配伍,共奏,配伍特点,祛瘀力强,兼以泻热,活血药配伍泻下药,体现泻热逐瘀法; 配伍辛温的桂枝,助活血之力。,功用特点,作用于下焦,症 状,少腹急结 至夜发热 神志如狂 甚则烦躁谵语 小便自利 脉沉实而涩,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 辨证要点。,2.使用注意 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而后用本方。 因本方为破血下瘀之剂,故孕妇禁用。,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 附件炎、肠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性脑出血等 属瘀

4、热互结下焦者。,2、用法,现代运用,(1)瘀血结于下焦证 症见:瘀重痛甚,病位在下,热证尤宜。,1、适应证候,(2)瘀热内结重证,煎煮法、药后反应,A 下焦瘀血证 妇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宫外孕,葡萄胎,痛经,闭经,阴道血肿,产后恶露不下,产后血栓性静脉炎;,泌尿系统疾病:前列腺肥大,单纯性前列腺炎,肾、输尿管、膀胱结石,手术后尿潴留,血淋;,肠道疾病:肠结核,粘连性肠梗阻,急性坏死性肠炎。,阴道血肿 某女,36 岁。产后3日即下身不适,小腹胀痛,继则小便不通,曾用抗生素及导尿不效。头晕,呻吟不止,彻夜不眠。妇科检查发现大血肿堵塞阴道,血肿由阴道左侧壁至穹窿部并向子宫左侧韧带及腹

5、壁处向上漫延至肾区;腹部触诊,于左侧肾区外向腹股沟可触及条形块,质软有压痛,舌润无苔,脉沉略数。,验案举例,辨证 瘀血蓄积下焦。 (阴道大面积血肿,压迫膀胱及尿道而至尿闭),立法 破血下瘀。,处方 桃核承气汤加减:桃仁6g,大黄12g,朴硝6g冲化,桂枝、当归、党参、三七各9g,甘草3g。连服2剂(于18小时内服完)。,疗效 服后下瘀血块约2000ml余,小便亦随之而通,诸症消失而痊愈。,方中为何加用当归、党参、三七?,外伤(各种外伤肿痛,早期胸腰椎骨折,脑震荡后遗症)、血管神经性疾病(血管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坐骨神经痛,蛛网膜下腔出血)、精神系统疾病(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癔病)、眼科

6、疾病(慢性轴性视神经炎,中心性视网膜炎,水泡性结膜炎,虹膜炎,眼底出血等)。,B 其它瘀血重证,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而成 大黄、桃仁共为君药,体现攻逐瘀血(热)法 主治瘀血(瘀热)结于下焦证及多种瘀血重证,本方要点,掌握组成、功用、主治及证治要点; 理解配伍意义,掌握桂枝的配伍作用; 了解煎煮方法及药后反应。,学习要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即人胸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底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何为血府?,组成,配伍意义,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 当归、生地 柴胡、枳壳、桔梗 甘草,活血祛瘀,理气

7、疏肝宽胸,养血滋阴清热,调和药性,桃仁,桃红四物汤,四逆散,气血同调;消中寓补,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用特点 活血为主,兼以行气,作用部位 上部(胸、胁),症见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病机 瘀阻气滞,不通则痛,久而化热。 病位 偏上 涉及脏腑 心、肝、胃,主治 胸中血瘀证,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多梦、呃逆、饮水即呃、不眠、小儿夜啼、心悸、夜不安、干呕、晚发一阵热。,原书所载本方主治病证近20种,使用指征 治

8、疗胸胁部瘀血的常用方,以 胸胁痛有定处,舌脉瘀血征象为证治要点,现代临床应用,本方亦为瘀血证的通治方,随证加减可用于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的瘀血证候。,此外,久病顽证,病在上部,有瘀血之征者皆可斟酌使用本方。,胸胁痛有定外,舌脉瘀血,某男,36岁,教师。近1年来自觉心悸,失眠,头痛,头晕,胸闷,思维紊乱,健忘;每因心情不佳,病情加重,影响工作。经多方治疗,疗效不著。西医诊为“神经衰弱”。诊得: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脉弦涩。,验案选录,神经衰弱,瘀血阻络,气血失畅,心神失养,活血化瘀,宽胸理气,辨证,立法,血府逐瘀汤(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柴胡、枳壳各10g,甘草3g,生地10g,桔梗5g,川牛膝、

9、桃仁各10g) 剂,水煎服。,处方,三诊 诸症明显好转,记忆力提高。续投5剂,诸证悉除,记忆力恢复,精神如常,能正常工作。随访1年,未再复发。,二诊 服药后头晕、心悸、头痛减轻,能入睡但易醒梦多。效不更方,原方加炒酸枣仁、远志各10g,再进3 剂。,按语 神经衰弱属中医“眩晕”、“健忘”、“不寐”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治法多样,如补益心脾,交通心肾,燥湿祛痰,清火熄风等。本例乃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心神失养,故见头晕失眠,心悸健忘,思维紊乱等症,符合血府逐瘀汤之病机,故投之而获效。,嗳气 某男,37岁。患嗳气症10 余年,初未介意。近几年逐渐加重,嗳气频作,不能自已,越想控制嗳气越甚,别

10、无不适。舌黯,苔薄黄,脉弦细。,证属瘀阻气滞,胃失和降。治以活血化瘀行气,用血府逐瘀汤。 处方:当归15g,川芎6g,赤芍9g,生地9g,桃仁10g,红花6g,川牛膝6g,柴胡9g,枳壳9g,桔梗6g,甘草3g。6剂。,二诊 嗳气已近乎消失,舌黯亦减,苔薄黄,脉弱,守上方3剂而愈。,嗳气一证,临床十分常见,多从气分立论,因瘀血所致者较少见。本例除嗳气外别无不适,察其舌黯,且久病入络,故从瘀血论治,投血府逐瘀汤而效。,按语,王清任的“五逐瘀汤”,掌握本方组成、功用、主治及证治要点 掌握本方由何方化裁而来,并理解其制 方原理 了解“五逐瘀汤” 组成、功用及主治证候 特点,学习要求,补阳还五汤,(医

11、林改错),主治 中风后遗症属气虚血瘀证者,组成 生黄芪四两 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红花一钱,病机,补气,络阻,血瘀,气虚,立法,通络,活血,气虚血瘀,生黄芪四两,重用黄芪为君,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配伍特点,初服不宜过重,久服渐增,愈后继服。,黄芪用量,使用指征,中风后遗症,肢体萎软,遗尿或脉象虚弱,舌质淡或有瘀斑、点者。或其它疾病辨证属气虚血瘀证者。,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半身不遂口眼喁斜,症 状,半身不遂 口眼喎斜 语言謇涩 口角流涎 小便频数 或遗尿失禁 舌暗淡,苔白 脉缓无力,偏瘫日久,疗效不显者,加水蛭、虻虫以破瘀通络; 下肢痿软者,加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

12、; 头昏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石决明、代赭石以平肝熄风。,加减法,临床运用,1.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 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下肢痿软属气虚 血瘀者。,使用注意,1.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本方证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30-60克开始,效果不显在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掌握组成、功用、主治及证治要点 掌握黄芪的配伍意义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联系本方配伍进一步理解气与血在生理、 病理与治疗上的关系。,本方要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组成与用法,柴胡半两(

13、15g) 瓜蒌根 当归各三钱(各9g) 红花 甘草 穿山甲各二钱(各6g) 大黄一两(30g) 桃仁五十个(15g),加黄酒水煎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功用】,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症 状,瘀血留于胁下 痛不可忍,方 解,大黄 柴胡 桃仁 红花 穿山甲 当归 瓜蒌根 甘草 酒,荡涤瘀血,导瘀下行 疏肝行气,引药入肝经 活血祛瘀 破瘀通络,消肿散结 补血活血 消瘀散结,清热润燥 调和诸药 增强行血祛瘀之效,本方特点,应酒水同煎,加强活血之力。 注意:服药后以利为度,提示瘀血已下,免伤正气。,配伍特点:,升降同施 活中寓养,运用,1本方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阻

14、滞证的常用方。,2本方常用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胸胁部挫伤、乳腺增生症等属瘀血停滞者。,3. 运用本方,服药后应“以利为度”,若虽“得利痛减”,而病未痊愈,需继续服药者,必须更换方剂或调整原方剂量。孕妇忌服。,1.本方为何以柴胡配伍大黄为君药? 2.本方治证病位偏上,为何重用攻下之大黄? 3.本方与血府逐瘀汤均可治疗胁肋瘀血证, 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4.本方与桃核承气汤均可攻逐瘀血,但主治证 候却异,为什么?,温经汤,(金匮要略),吴茱萸 桂枝 当归 川芎 芍药 丹皮 阿胶 麦冬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组成,用药特点 温清通补并用,冲任虚寒,瘀阻胞宫,新血不生,阴虚生热,主治,寒热虚实错杂

15、证,症 状,月经延后,或经停不至 血色暗而有块 少腹里急或腹满 或月经超前 或一月再行 或逾期不止 或漏下不止,淋漓不畅 傍晚发热,手心烦热 唇口干燥 舌质暗红,脉细而涩 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 (君)归、芎、芍、丹皮活血调经,清虚热 阿胶、麦冬养血滋阴,止血 人参、甘草补气生血 半夏、生姜降胃气,通冲任以调经;,配伍意义,妇女月经不调 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临床应用,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时有烦热,舌质黯红,脉细涩,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全当归八钱(24g) 川芎三钱(9g) 桃仁去皮尖,研,十四枚(6g) 干姜炮黑,五分(2g) 甘草炙,五分

16、(2g),组成与用法,黄酒、童便各半煎服。,功用,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症状,产后恶露不行 小腹冷痛,方解,全当归 川芎 桃仁 炮姜 黄酒 炙甘草 童便,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活血行气 活血祛瘀 入血散寒,温经止痛 温通血脉,以助药力 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本方中加入黄酒、童便各半煎服。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童便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临床应用,1本方为妇女产后常用方,甚至有些地区民间习惯作为产后必服之剂,虽多属有益,但应以产后血虚瘀滞偏寒者为宜。,2本方常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宫缩疼痛、胎盘残留等属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者。,3.若产后血热而有瘀滞者不宜使用;若恶露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