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12.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824949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优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12.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优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12.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优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12.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优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12.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优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12.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优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12.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优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12.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考点一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考点解读:1.能够判读区域图,描述或对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2.能够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对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点,-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差异的表现,-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2、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 (1)自然环境差异。,-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一、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和比较思路 1.地形与地质:主要分析地形类型及特征、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等(通过地形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 (1)地形类型: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 (2)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等方面来描述。 (3)地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常用的描

3、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1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4)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表现为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 (5)地质灾害:主要指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气候:从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

4、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方面。 (1)气候类型: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判断。 (2)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一般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即某地的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同海拔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等。,-1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3.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1)水系特征:主要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

5、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2)水文特征:主要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分析自然地理特征,除上述三个主要因素外,还应考虑植被、土壤、矿产等因素。注意在具体分析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应突出区域特征。,-1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二、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和比较思路 人文地理特征分析主要包括居民、农业、工业、

6、聚落、交通、商贸、旅游、环境问题等。 1.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2.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影响。 3.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工业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1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4.城市:主要从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5.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

7、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6.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资源短缺(土地、生物、水、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和生态破坏(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等方面。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四、分析区域差异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1.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1)分析各区域发展的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水文、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经济、文化、历史等。,-1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发展条件、优势、限制条件等。 (3)深层次分析各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2.分析区

8、域差异的常用方法 (1)定性的方法:对区域内的地理事项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主要反映区域的位置、范围、形状以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特点等。 (2)定量的方法:主要对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统计资料和人文地理统计资料进行量化分析、处理,明确彼此之间的联系。 (3)综合的方法:主要对区域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但要注意分析时不必面面俱到,要找出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

9、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1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答案: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答案: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

10、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3)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 答案: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至今。,-1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说明了“秦腔”发源地;“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说明楚河中游地区是关中地区的人口迁入地,“秦腔飞地”与人口迁移有关。,-2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迁移应用 第(1)题,运用自然地理特征的比较思路。地形地

11、势特征要结合图中等高线信息,判断地形类型和地势的高低变化趋势。南侧,等高线数值较大,表明地势较高,分布密集,表明地势起伏较大,其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侧,等高线数值较小,表明地势较低,分布稀疏,表明地势起伏较小,其地形以高原为主。第(2)(3)题,运用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和交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等人文要素。“秦腔”属于人文现象,它的分布与所在地区和传播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存在密切关系。,-2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015浙江严州中学模拟)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

12、一个地方饮食习惯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完成第1-2题。,1.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 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 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答案,解析,2.下列关于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 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温较同纬度更低,湿度更大有关 北方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 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A.

13、 B. C. D.,-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答案,解析,-24-,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考点二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考点解读:1.能够判读区域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能够根据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分析人类活动的发展问题和发展趋势。,-2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方法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两方面、横向与纵向两角度进行。 1.两方面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包括

14、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地及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人口(数量、素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交通运输状况等。,-2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两角度 (1)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2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纵向即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2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

15、,典题试做,题组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至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3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材料二: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 答案: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16、(2)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大庆: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3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说明大庆的工业结构和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发展了新能源产业”说明玉门的工业结构和问题。,-3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迁移应用 第(1)题,运用表格判读的方法。横向看变化、纵向找差异。根据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概括三次产业的结构及其变化特点。第(2)题,运用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