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第1章 运动的描述本章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823547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_第1章 运动的描述本章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_第1章 运动的描述本章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_第1章 运动的描述本章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_第1章 运动的描述本章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_第1章 运动的描述本章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_第1章 运动的描述本章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_第1章 运动的描述本章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整合,专题一,专题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一,专题二,【例题1】 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 (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和t=2 s到t=3 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 A.12 m/s,39 m/s B.8 m/s,38 m/s C.12 m/s,19.5 m/s D.8 m/s,12 m/s,专题一,专题二,解析:t=0至t=2 s的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x1=(5+223) m-(5+20) m=16 m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在t=2 s至t=3 s的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x2=(5+233) m-(5+223) m=38 m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B,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一,专题二,从v-t图象或x-t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图象由于能更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因而在解题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主要有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2.v-t图象: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某段时间内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该段时间内物体通

3、过的位移大小。形状相同的图线,在不同图象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因此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看清图象的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专题一,专题二,3.如图所示形状相同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的比较,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一,专题二,【例题2】 (多选)图示为A、B两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开始时相距100 m,同时相向运动 B.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5 m/s C.A、B两物体运动8 s时,在距A的出发点60 m处相遇 D.A物体在运动中停了6 s,专题一,专题二,解析:A、B两物体相距100 m,同时开始相向运动。两图线交点指明两物体8 s时在距A出发点60 m处相遇。B物体向0点方向运动速度大小 m/s=5 m/s。A物体先做匀速直线运动,从2 s初到6 s初中间停了4 s,然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B、C正确。 答案: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