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3课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823237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3课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3课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3课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3课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3课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3课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3课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必修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一,二,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并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一,二,2.气压带、风带 (1)成因: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分布:,气压带: A赤道低气压带,B、E副热带高气压带,C、F副极地低气压带,D、G极地高气压带。 风带: H、K信风带,I、L西风带,J、M极地东风带。,一,二,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分布 (1)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大陆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

2、气压。 (2)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大陆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一,二,3.影响 (1)北半球呈块状分布。 (2)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一,二,4.季风环流 (1)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2)成因: 东亚季风:海陆热力差异。 南亚季风:东北季风成因为海陆热力差异;西南季风成因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思考讨论 为什么北美洲的季风现象不如亚洲明显? 提示:北美洲和大西洋面积相对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如东亚明显,因此季风不明显。,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问题导引 每年梅雨期过后,我国长江流域往往出现严重的

3、旱灾。 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长江流域的旱灾多发生在什么季节?属于哪种类型的干旱? 提示:夏季。伏旱。 (2)此种旱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提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 1.“抓受热”突破热力环流 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由于赤道与极地地区冷热不均, 在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上图。,探究一,探究二,2.“抓自转”突破风带风向,探究一,探究二,在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上图。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

4、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探究一,探究二,3.“抓移动”突破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探究一,探究二,【例题1】 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 ,B ,C ,D 。图中气压带中,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高气压带是 (填字母代号),属于动力因素形成的高气压带是 (填字母代号)。 (2)B和C之间是 (填风带名称),C和D之间是 (填风带名称)。 (3)在图中画出C和D之间的风向。,探究一,

5、探究二,解析:1.读图析图:第(1)题,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极地高气压带是由冷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北纬30附近下沉形成的。第(2)题,根据各气压带和风带在图中的位置可直接判断。第(3)题,根据图中气压带位置可以画出风向。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2.思路展示:首先,根据图中所示的纬度数值及各气压带的位置,准确判断各气压带的名称。其次,结合近地面大气冷热状况及大气运动状况,理解各气压带的成因。然后,依据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以及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确定气压带之间的风向。最后,依据风向及风带的位置,进一步推知风带名

6、称。 3.技巧归纳:(1)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2)确定风带时,要先确定该风带两侧的气压带,再确定风向及风带名称。,探究一,探究二,答案:(1)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A C (2)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3)图略(C、D之间为东北风)。,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问题导引 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高气压,从而产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下图为某时刻亚欧大陆气压状况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图中所示高气压名称

7、是什么? 提示:亚洲高压。 (2)图中所示高气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冬季北半球陆地气温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海陆冬、夏季增温和冷却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全球性的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利用图示理解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1月份,7月份,探究一,探究二,二、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冬季,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探究一,探究二,三、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夏季,东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南季风。其中西南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

8、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形成的。,探究一,探究二,四、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主要区别,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2】 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 ,B 。 (2)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被切断的气压带是什么?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风,D点盛行 风,我国的气候以 为主要特征。,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由题目图示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A位于亚欧大陆,B位于太平洋。第(1)题,1月份亚欧大陆上由于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形成高气压,为亚洲高压。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为低

9、压,即阿留申低压。第(2)题,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迅速降温,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成为寒冷中心,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强冷高压,将该纬度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第(3)题,图中C点位于东亚,盛行西北风;D点位于南亚,此时受东北风控制。我国在寒冷的冬季风影响下,气候以寒冷干燥为主。 答案:(1)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2)冬季大陆降温快,大气冷却收缩下沉。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1-2 3-4 5 6,读三圈环流图,完成第12题。 1.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 A.a、b、e B.b、c、d C

10、.a、d、e D.c、d、e,1-2 3-4 5 6,2.正确表示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解析:第1题,据题意读图,a、e空气上升,d空气流向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第2题,c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南北两侧分别为东北信风带和西风带,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南风。 答案:1.C 2.D,1-2 3-4 5 6,(2015山东聊城高一检测)读下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空气柱形成的气压中心将所在的气压带切断。据此完成第34题。,1-2 3-4 5 6,3.关于a、b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冬季、高气压 B.图b表示冬季、低气压 C.图a表示夏季、低气压 D.图b表示夏季、高

11、气压 4.图a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1-2 3-4 5 6,解析:图a中的气压中心位于北纬60附近,将位于该纬度带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图b中的气压中心位于北纬30附近,将位于该纬度带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当亚欧大陆上形成高气压时,季节为冬季,反之为夏季。 答案:3.A 4.B,1-2 3-4 5 6,5.导学号11690026(2015广东汕头高一检测)读某假想区域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季节的盛行风向。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季节,B、D两地的风向及其成因都不同 B.该季节为北半球的

12、冬季 C.A地和C地全年都能受到西风带影响 D.E、F两地所在位置为赤道低气压带,1-2 3-4 5 6,解析:由图中大陆东岸的风向可知,此时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根据纬度变化规律可知该图为北半球,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在高压中心影响下,B、D两地均形成冬季风,A项错误,B项正确;A地位于中纬度,全年受西风带影响;C地位于北纬3040之间,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西风带控制,C项错误;E、F两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受信风带控制,D项错误。 答案:B,1-2 3-4 5 6,6.(2015四川成都高一检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表示北半

13、球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一般情况下,A地比B地降水 ,原因是什么?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是什么?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什么气压带?天气特点是什么?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什么气压带?天气特点是什么?,1-2 3-4 5 6,解析:第(1)题,从图示看,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低气压带已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根据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的规律,可以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第(2)题,从A、B两地的气流状况来看,A从低纬流向高纬,是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低处,水汽因降温容

14、易凝结。一般情况下,A地比B地降水丰富。第(3)题,C气流来自暖热的30S上空,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至60S附近与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相遇,因暖轻而爬升。第(4)题,从图示看,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主要有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地区,两者上升的原因不同,赤道地区因气温高,气流对流旺盛;南北纬60因不同性质的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暖空气被迫抬升。气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两地多阴雨天气。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主要是极地和南北纬30附近地区,两地气流下沉的原因不同,极地地区因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南北纬30则因空气在高空聚集,密度增大而下沉。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1-2 3-4 5 6,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2)丰富 A地(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流动过程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产生。 (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气压带。多阴雨天气。南北纬30 极地 高气压带。多晴朗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