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子之路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26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822588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骄子之路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26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骄子之路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26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骄子之路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26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骄子之路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26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骄子之路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26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骄子之路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26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骄子之路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26 免疫调节课件(必修3)(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生 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26 免疫调节,栏目导航,基础自主复习,考点分类透析,易错易混警示,课时强化作业,热点题型讲练,基础自主复习,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1)种类: 、 、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2)作用:免疫细胞 或集中分布的场所。,骨髓,胸腺,生成、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 (由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 细胞分泌)、溶菌酶等。,抗体,浆,T,二、免疫系统的调节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3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功能 监控和清除体内已经 或因其他因素而被 的细胞,以及 的细胞。,衰老,破坏,癌变,三、免疫系统疾病及免

2、疫学应用 1防卫功能失调,疫苗,器官移植,考点分类透析,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2免疫系统的组成,3免疫系统的功能,4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名师提醒 (1)吞噬细胞并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浆细胞(效应T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B细胞(T细胞)分化而来,二是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故其中杀菌物质所起到的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4)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5抗原和抗体 (1)成分:抗原并

3、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6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实验探究 为了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细胞的起源、分化和作用,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实验:,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2记忆细胞的二次应答的特点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3)二次免疫特点:比

4、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4)坐标曲线图示 图示信息: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既快又多。,名师提醒 (1)在再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它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但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2)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 (3)胞内寄生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 (4)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 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抗原。,1.免疫反应的两重性及其分类 (

5、1)免疫反应具有两重性,即对人体产生有利或有害两种结果。 (2)免疫系统的归纳总结,2.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与免疫缺陷病的比较,3.艾滋病(AIDS)及其预防 (1)含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 (2)致病机理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大部分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 (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而传染。 (4)病症HIV潜伏期210年,发病后患者一般两年内死亡。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持续发热,夜间盗 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之后出现肝、脾肿大,

6、并发生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 (5)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4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器官供者与受者的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本考点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所在

7、,预计明年的高考从内容上仍会以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功能、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为主,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特点及适用对象,对二次免疫反应也有较多考查,也可能会结合生活实际,以影响人体健康的具体实例为背景来考查相关知识。题型多为选择题,也可命制综合两类免疫反应、免疫预防、治疗等的非选择题。,热点题型讲练,(2015年上海卷)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肝细胞后,必须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辅助下才能复制。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抑制HBV一定能抑制HDV BHDV的感染会促进HBV的感染 C血清中检测出HDV抗原不一定能测出HBV抗原 D血清中检测出HBV抗原则一定能测出HDV抗原,例 1,【

8、解析】 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由于HDV必须在HBV辅助下才能复制,故抑制HBV一定能抑制HDV;HBV的感染能促进HDV的感染;血清中检测出HDV抗原一定能测出HBV抗原,但检测出HBV抗原不一定能测出HDV抗原。 【答案】 A,(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例 2,【解析】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以及癌变等相关知识,意

9、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中等。抗体只能在内环境中与抗原结合,不能进入细胞内消灭病原体,寄生在宿主细胞中的结核杆菌可在细胞免疫的作用下释放到细胞外与抗体结合,A选项错误;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消化分解,而溶菌酶杀灭病菌的机制是破坏病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使病菌溶解,二者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B选项错误;Rous肉瘤病毒属于生物致癌因子,该病毒感染人的细胞后,能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诱发人的细胞癌变,C选项错误;人感染HIV后体内该病毒浓度与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D选项正确。 【答案】 D,(2015年北京卷)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

10、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例 3,【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及抗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难度中等。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A选项错误;抗体是浆细胞针对特定抗原合成并分泌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因此不能与多种抗原特异性结合,B选项错误;该抗体只能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并形成沉淀,之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水解,C选项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依据酶的作用特点可知,该物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选项正确。 【易错分析】 题中的干扰性词语是“有效成分”、“一种抗原”、“产生相应的抗体

11、”,部分考生对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易错选B。 【答案】 D,(2015年浙江卷)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例 4,【解析】 本题考查艾滋病的传播、治疗和致病机理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中等。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为逆转录病毒,因此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以抑制HIV的增殖,达到治疗艾滋病的效果,A选项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B选项错

12、误;HIV的遗传物质为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首先合成DNA,然后DNA才能插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选项错误;由于HIV主要攻击T细胞,而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艾滋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体液免疫严重受影响,D选项错误。 【答案】 A,(2015年福建卷)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

13、于治疗该病,例 5,【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及自身免疫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根据题意可知,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体内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的胰岛B细胞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叫自身免疫病,A选项正确;患者体内因胰岛B细胞死亡导致其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B选项错误;依题意可知,胰岛B细胞死亡是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的,C选项错误;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能会导致该病更加严重,D选项错误。 【答案】 A,(2015年天津卷)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

14、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例 6,【解析】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选项错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鸡霍乱病原菌不能诱导存活鸡产生抗性变异,B选项错误;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

15、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鸡霍乱病原菌,发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答案】 C,(2015年重庆卷)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 (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_,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_,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_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 (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_。 (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_技术获得杂交瘤

16、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例 7,【解析】 (1)以埃博拉病为背景考查免疫调节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处理暴露出其抗原,然后将其呈递给T细胞,从而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此属于特异性免疫过程。(2)接种疫苗后,机体可产生浆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分泌抗体。(3)杂交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获得,也称作细胞杂交。 【答案】 (1)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 T细胞 特异性 (2)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3)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准确判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方法,1(2016届保定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三种 B吞噬细胞仅在特异性免疫的抗原识别、加工和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D体液免疫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