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吴雪疆-医学基础-课程-第二篇6-血液系统疾病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2820344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吴雪疆-医学基础-课程-第二篇6-血液系统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吴雪疆-医学基础-课程-第二篇6-血液系统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吴雪疆-医学基础-课程-第二篇6-血液系统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吴雪疆-医学基础-课程-第二篇6-血液系统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吴雪疆-医学基础-课程-第二篇6-血液系统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吴雪疆-医学基础-课程-第二篇6-血液系统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吴雪疆-医学基础-课程-第二篇6-血液系统疾病(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基础,第二章 常见内科疾病 第六节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吴雪疆 2008 ,第六节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贫血,贫血可以定义为机体红细胞总量减少,不能对周围组织充分供氧的一种病理状态。 血红蛋白 定量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比容,诊断标准,缺铁性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元素。当体内铁储备耗竭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铁代谢】,正常情况下铁的消耗和补充处于动态平衡,机体铁含量保持稳定。 铁补充主要来源于饮食。正常每日饮食含铁约1015mg,其中约5%10%可被吸收。 即血红素结合铁,主要来源于含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的动物食品 非血红蛋白铁或无机铁多来源于植物性食品 铁

2、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饮食铁吸收或铁生物利用度受诸多因素影响。 饮食成分对血红素铁的吸收影响有限,而对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则具有显著的影响。 维生素C 动物性蛋白 人乳 鞣酸 多酚 植物性食品中的铁其生物利用度不及血红素铁,【病因】,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动态平衡,如出现负铁平衡的情况则可导致缺铁。缺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过不同程序的铁缺乏阶段最终才出现IDA。 (一)铁摄入不足和需求增加 (二)铁丢失过多,【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 2、皮肤粘膜及其附属器 3、各系统表现,【治疗】,(一)病因治疗 (二)铁剂治疗 首选口服铁剂,安全且疗效可靠。,【预防】,主要针对高发人群,如婴幼儿的合理喂养

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的铁剂补充。合理饮食,食物中应含有一定比例的动物性食品。,二、白血病,白血病是由于造成系统中某一系列细胞的异常肿瘤性增生,并在骨髓、肝脾、淋巴结等各脏器广泛浸润,外周血中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临床表现的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发病情况】,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2.76/10万。 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约5.5:1)。,【病因】,1、放射因素 2、化学因素 3、病毒因素 4、遗传学因素,急性白血病,该疾病进展迅速,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通常在患病后数周或数月内死亡。,【临床表现】,起病急缓不一。儿童和青年起病多

4、急骤,有高热,进行性贫血和严重出血倾向。部分成人和老年人可缓慢起病,常因低热,乏力,脸色苍白,活动后气急,牙龈肿胀,皮肤紫癜和月经过多而就医。主要表现如下: (一)正常血细胞减少症状 1、感染 2、出血 3、贫血 (二)白血病细胞增多症状 1、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2、骨髓和关节 3、口腔和皮肤,【治疗】,(一)化学治疗 目的是达到完全缓解并延长生存期。所谓完全缓解,即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 化疗实施的原则为早治、联合、充分、间歇和分阶段。要争取早期诊断,创造条件早期治疗。 (二)骨髓移植,【预后】,未经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经过现代治疗方法,已有不少患者取得疾病缓解以至长期存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19岁患者预后较好,部分病人可以治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