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2课时科学探究精品课件-浙教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2819652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2课时科学探究精品课件-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2课时科学探究精品课件-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2课时科学探究精品课件-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2课时科学探究精品课件-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2课时科学探究精品课件-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2课时科学探究精品课件-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2课时科学探究精品课件-浙教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科学探究,第2课时 科学探究,浙江教育版,第2课时 中考解读,中考解读,浙江教育版,第2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考点1 提出问题与猜想和假设,(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_中发现并提出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 (2)根据生活经验或_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3)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_。,提醒要点 要围绕探究主题,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所学知识,结合科学原理等途径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通过思考所提出的猜想和假设要具有可检验性。语言表述上,提出问题是疑问句,猜想建立假设是陈述句。,实验现象的观察,已有知识,推测与假设,第2课时 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针对

2、训练1】 2010金华 大气污染可对生物造成直接危害, SO2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之一,而偏亚硫酸钠(化学式Na2S2O5)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SO2气体。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多个透明且条件可调控的密闭容器、偏亚硫酸钠、浸泡过的小麦种子、清水、小烧杯、培养皿、吸水纸、玻璃棒等来探究大气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根据上述材料,你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 (2)如果已知种子在0.01克偏亚硫酸钠用量时能萌发,而你的实验结果正好相反,请推测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 (3)当小麦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 _。,SO2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或其他合理答案),实验用的种子已经死亡、胚不完

3、整或种子处于休眠期,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被胚吸收,第2课时 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点拨 该题探究的是大气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而题目中所提的大气污染气体是SO2气体,因此问题应针对SO2气体提出。关于种子是否萌发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外因,即外界环境的影响,二是内因,即种子内部原因,内部因素主要有种子是否死亡,种子内的胚是否完整,种子是否处于休眠期等。种子萌发后,都会出现空瘪现象,原因是其内部的营养物质被吸收。,第2课时 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1)针对探究的_,确定相关_,列出探究实验所使用的相关材料、仪器、设备等,设计相关实验方案,画出相关装置图。 (2)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_,对所研究问题中的各种

4、变量进行确认与_。应用_的方法来设计实验。 (3)将变量转化为_、_的事物、现象和方法(行为),说明在实验中如何测量一个变量,说明需要“做什么”和需要“怎么做”。,考点2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目的和条件,实验原理,主要因素,分类,控制变量,可感知,可量度,第2课时 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提醒要点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必须紧紧围绕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并依据相关的科学原理进行。变量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无关变量。,【针对训练2】 2011仙居模拟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图21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5、 (1)闻氯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_,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氯气的气味。(或用手在容器口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第2课时 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第2课时 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2)写出图21C中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HClONaOHNaClOH2O) _ (3)图中实验的现象为B中布条褪色而A中布条不褪色,由此可推测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哪些?_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Cl22NaOHNaClNaClOH2O,取一红色布条,在上面滴加盐酸,布条不褪色。,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盐酸和次氯酸

6、。,第2课时 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点拨 此题是考查利用已学知识和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什么气体,都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结合信息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及酸的性质得到:HClNaOH=NaClH2O、HClONaOH=NaClOH2O(后一反应题中又有提示),答出以上三个反应即可。也可进一步深化,写出总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A中布条不褪色,说明Cl2不具有漂白性;B中布条褪色,结合信息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说明HCl或HClO具有漂白性。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补充H

7、Cl的实验较为方便。,第2课时 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考点3 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1)能使用基本仪器,进行安全操作。 (2)依据某一属性(或规则)进行有计划的_;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进行一系列比较和测量观察;能针对_的性质,采取合适的测量策略。 (3)会_和_观察、测量的结果。,提醒要点 基本仪器的操作要规范,记录要准确,处理观察和测量结果一般运用分析综合法、比较法、取平均值法等。,观察,变量,记录,处理,第2课时 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针对训练3】 2011丽水 为了探究食品上滋生微生物的某些条件,将新鲜猪肉和水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取澄清的猪肉汁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等量的

8、猪肉汁分别加入标有A、B、C的三只锥形瓶中。静置1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 步骤二:把A锥形瓶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内,冷藏室的温度为6 。 步骤三:把B锥形瓶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 。 步骤四:把C锥形瓶加热煮沸后,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 。,第2课时 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步骤五:几天后,用放大镜对三只锥形瓶内的猪肉汁进行观察,结果记录在表内(观察不到微生物,用“”表示;观察到有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步骤三、四,你认为实验中的变量是_。(填选项字母) A温度 B水分 C是否有活的微生物,C,

9、第2课时 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2)通过A、B两只锥形瓶的实验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3)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_。,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灭菌法,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生存的条件,A和B比较后者微生物的存活量多,实验操作的实验变量是温度,前者比后者温度低,也说明室温25 比冷藏室的温度6 更适于微生物的生存。步骤三和四比较,后者有加热煮沸,目的是杀死活的微生物。因此,两者的实验变量是是否有活的微生物。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有冷藏法,如冰柜和电冰箱;高温灭菌法,如消毒柜等。,第2课时 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考点4 检验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1)

10、将证据与_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 (2)运用文字、符号、图表、模型等解释并概括探究的_。 (3)能区别与预想结果_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 (4)对探究过程和证据获得方式、方法、过程作出合理评价,能说明_和证据的不可靠,或解释证据是否充分支持结论。 (5)对观察和测量的_作出评价,能提出增加_或获得_的具体改进建议。,科学知识,过程和结果,不一致,反常结果,精确性,证据可靠性,进一步证据的相关探究,第2课时 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提醒要点 评价要从是否有对照组、是否存在偶然性,装置改进的优势,实验错误等方面考虑。要注意表达的方式和方法,要突出重点,体现科学性和条理性。,【针对训练

11、4】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 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 。,第2课时 考点聚焦,浙江教育版,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若甲鼠体温_,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2)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不足,这两点不足是_,明显降低(“变化较大”或“不恒定”),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

12、的体温;要有重复实验,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应选用同一小鼠作前后对照,点拨 由结论反推现象,实验不足从体温前测、重复实验、前后对照等角度考虑。,第2课时 综合突破,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例 实验室常以MnO2为催化剂分解H2O2制取氧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小柯在科普读物中查得一些蔬菜提取液也可催化H2O2分解,为此,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5克新鲜莴笋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进行快速充分研磨。然后,向研磨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再用纱布过滤即得莴笋提取液。 (2)用注射器吸入3%的H2O2溶液5毫升,并将针管内的气体排出,然后尽快吸入5毫升的莴笋提

13、取液,密封注射器端口。室温下置于试验台上,每分钟记录一次氧气的生成量(注射器内体积的增加量),历时10分钟,求平均值。,第2课时 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3)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出加入菠菜、白菜提取液后的每分钟氧气生成量。 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室温20 ,pH为7),(1)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蔬菜提取液具有催化H2O2分解的作用,还需补充什么实验? _。 (2)后来,小柯又做了“不同pH的莴笋提取液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得到数据并绘成如图22所示的曲线,分析曲线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 _ _ _ 。,第2课时 综合突破,浙江教育版,设置吸入5毫升3%的H2O2并滴入5毫升蒸馏水为对照实验,在pH为47时,莴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