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北教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819623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北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xx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北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xx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北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xx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北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xx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北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北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北教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北教版)古诗二首教材分析:本课围绕单元主题“我们去旅行”,选编了夜雨寄北和枫桥夜泊两首古诗。夜雨寄北蕴藏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使人回味无穷。枫桥夜泊作者张继借着诗中的景物烘托自己的愁思。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且理解在诗中的意思。抓住重点的词句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揭示的道理。朗读诗句,体会诗句文字美的,培养学生的语感。渗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即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揭示的道理。朗读诗句,体会诗句文字美的,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构想:先介绍寒山寺的名气,引出本文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练习

2、上下文理解诗句,借助想象,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学准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学生学习过程:一、质疑导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三、了解课文大意、解释题目。、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四、感受画面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五、分析课文,丰

3、富认识、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眠是什么意思?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河边孤单的枫树渔船上的点点灯火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

4、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昨晚没睡好?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七、自由背诵本诗。作业设计:默写古诗以及解释板书设计: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

5、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二、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三、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评析。四、在评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教师范读。接下

6、来进行分析诗歌。、练习上下文翻译全诗。2、分析诗歌。问:读完诗歌,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形象?(二个。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个人物在进行问答。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所以是亲人或友人在问询李商隐何时才能归去,但自己归期无定。诗人心境之郁闷、孤寂不难想见。)五、思维训练:(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话:_(3)夜雨寄

7、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作业设计:背诵诗歌,默写诗歌板书设计: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牛和鹅教材简析: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

8、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教学目标:.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等词语。2.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教具准备:电脑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2.(出示“牛

9、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吁、吭、臂)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出示,指名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指读象声词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5

10、.指名回答,适时评价。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读,师巡)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我们在回家的路上

11、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4.请同学们看这句话:(出示)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的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

12、!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5.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句话!(出示)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名回答:“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

13、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7.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

14、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四、总结升华(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五、推荐阅读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就是拓展阅读中的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请你在课后读一读。六、布置作业.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2.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七、板书设计:牛和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