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病基本知识-课件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2817202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5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滋病基本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爱滋病基本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爱滋病基本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爱滋病基本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爱滋病基本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滋病基本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滋病基本知识-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 滋 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概 述,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 -ome,AIDS)的简称,由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本病 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病毒主要侵 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 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 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病 原 学,目前已知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有两个型,即HIV-1和HIV-2。

2、两者 均能引起艾滋病。后者主要局限分 布于西部非洲,且毒性较弱,引起 的艾滋病程长,症状较轻。前者是 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病原。两者 均为单链 RNA病毒,分类上属于逆 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HIV既有嗜淋巴细胞性又有嗜神经细胞 性,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也能感染单 核巨嗜细胞、B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骨 髓干细胞等。 HIV病毒对热敏感,56。C30分钟能灭活 25%以上浓度的酒精 0.2%次氯酸钠及漂 白粉能灭活病毒。 但对 0.1%甲醛溶 液、紫外线和射 线不敏感。,流行病学,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特别 是后者。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子、 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其他体

3、液如唾 液、眼泪和乳汁中亦含病毒,均具有 传染性。,传播途径: 性传播:同性恋、异性恋 血液传播:药瘾者共用注射器,输血 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 损皮肤受污染。 母婴传播:胎盘/产程中/产后/喂奶 其他途径: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等,高危人群: 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 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吸毒人员:43.9% 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 24.1% 异性传播人群:19.8% (其中暗娼占4%) 男同性恋人群:11.1%,爱滋病感染人群分布图,我国爱滋病流行现状 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 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传播途径仍以吸毒传播为主,但性 传播、母婴传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艾滋病发病和

4、死亡持续增加 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的态势仍在继续。 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发病机制,HIV病毒感染对免疫的影响,1、周围血 (1)循环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往往低于 100/mm3(正常1500-4000/mm3)。 (2)T淋巴细胞中则以辅助细胞(T4)减 少为主,抑制细胞(T8)相对增加,T4 与T8的比例下降(正常人T4/T8比例为1.75 -2.1,而艾滋病患者中其比例1.0)。这 一点是诊断艾滋病的免疫学依据。,HIV病毒感染对免疫的影响,2、T细胞功能下降 (1)临床出现条件性感染和肿瘤; (2)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的皮肤试验转阴; (3)体外试验证实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 刺激时,

5、T细胞反应性降低, (4)T细胞的细胞毒下降; (5)产生白细胞介素-2和r一干扰素少。,HIV病毒感染对免疫的影响,3、B细胞功能失调 (1)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 (2)对新抗原的刺激不产生应有的抗体 反应。 4、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 其中T4的受损是造成本病免疫缺陷的关键。,病 理,淋巴结和胸腺等免疫器官: (1)反应性病变:滤泡增殖性淋 巴结。 (2)肿瘤性病变:卡波济肉瘤 (Kaposis sarcoma)和其他淋巴瘤 。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包括神经胶质细胞的灶性坏死, 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和脱髓鞘改变等。,图注:Kaposis肉瘤 皮肤活组织检查 石蜡切片H-E染色 光镜(410)(

6、1010)(10 40)可见肿瘤组织中有许多新形成的血管,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大突出于管腔内,红细 胞外溢,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由成纤维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组成,并有大小不等、 染色较深的圆形、椭圆形,细胞。,临床分期,HIV感染后潜伏期较长,一般认 为2-10年左右可以发展为爱滋病。 HIV侵入人体后可分为四期。 期 急性感染期 期 无症状感染期 期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PGL) 期 爱滋病期,期 急性感染期,小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发热、全身不适、 头痛、厌食、恶心、肌痛、关节痛和淋巴 结肿大,类似血清病症状。 此时血液中可以检出HIV及p24抗原。 CD4/CD8比例倒置,同时可

7、出现血小板 减少。 一般症状持续3-14d后自然消失。,期 无症状感染期,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 血清中能检出HIV及HIV核心蛋白和包 膜蛋白的抗体,具有传染性。 此阶段可持续2-10年或更长。,期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PGL),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 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 其特点是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cm以上, 质地柔韧,无压痛,无粘连,能自由活动 活检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一般持续肿大 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1年后逐 步消散,亦有再次肿大者。,期 艾滋病期,本期可出现5种表现: 体质性疾病:即发热、乏力、不适、盗汗 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等

8、症 状,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 下肢瘫痪等 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机会性病原体感染) 继发肿瘤:Kaposi肉瘤、非霍奇金病等。 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 间质性肺炎等。,临床分类,A类 包括原发临床HIV感染(即急性HIV 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持续性全 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B类 为HIV相关细胞免疫缺陷所引起的临 床表现,包括继发细菌性肺炎或脑膜 炎,咽部或阴道念珠菌病,颈部肿瘤 口腔毛状白斑,复发性带状疱疹,肺 结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C类 包括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各种机会性 病原体感染,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 及并发

9、的其他疾病。,临床分级,HIV感染的每一分类又可分为3级: 1级 CD4+T淋巴细胞0.5*109/L,总淋 巴细胞数2.0*109/L。 2级 CD4+T淋巴细胞(0.2-0.49)*109/L, 总淋巴细胞数(1.0-1.9)*109/L。 3级 CD4+T淋巴细胞0.2*109/L,总淋 巴细胞数 1.0*109/L,临床表现,肺 部,70%-80%的艾滋病患者可经历一次或多 次肺孢子虫肺炎。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 咳嗽及短期发热,呼吸急促和紫绀,动脉 血氧分压降低。仅少数病人肺部能闻及罗 音。肺部X线征为间质性肺炎。痰或支气管 肺灌洗液等应用六甲烯四胺银染色印片或 改良亚甲蓝染色可快速诊

10、断。,图注:从艾滋病患者支气管活组织取材,姬姆萨染色,镜下见到 蓝黑色小点,为卡氏肺囊虫。60%艾滋病病人发展成肺囊虫症性肺 炎,通常在两年内死亡。,胃肠系统,口腔和食管:念珠菌病,疱疹病毒和巨 细胞病毒感染较为常见,主要症状 为吞咽疼痛和胸骨后烧灼感,诊断 依靠食管镜。 胃肠道:其粘膜常受疱疹病毒、隐孢子 虫、鸟分支杆菌和卡氏肉瘤的侵犯 临床表现为腹泻和体重减轻。 肛周:疱疹病毒感染和疱疹性直肠炎。 肝脏:肝肿大和ALT升高。,上图注:在上腭部的出血性浸 润性斑块亦是Kaposis肉瘤常 见的体征,这种肉瘤常常侵犯 胃肠道。,下图注:在肠壁上见到大小不 等的出血性浸润斑。该图表明 Kapos

11、is肉瘤已累及肠壁。,左图注:艾滋病合并隐球孢子虫病,在小肠壁绒毛表面呈现黑点。 右图注:肛门周围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性结节性病损。该部位病损 说明了Kaposis肉瘤对胃肠道的亲和性。,神 经 系 统,本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可达30%- 70%。其中包括: 机会性感染:如脑弓形虫病、隐球菌脑膜 炎、进行性多病灶脑白质病、巨细胞 病毒脑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 机会性肿瘤:如原发中枢淋巴瘤和转移性 淋巴瘤。 HIV感染:爱滋病痴呆综合征、无菌性脑 膜炎等。 诊断依靠脑脊液检查+颅脑CT。,皮 肤 粘 膜,Kaposi肉瘤常侵犯下肢皮肤和口腔粘膜,表现为紫红色或深蓝色浸润斑或结节,可融合成大片状,表面

12、出现溃疡并向四周扩散。其他常见的有念珠菌口腔感染,口腔毛状白斑(hairy leucoplakia)。此外,外阴疱疹病毒感染、尖锐湿疣等均较常见。,上图注:腋窝、胸部、 背部有米粒大、黄豆大、 豌豆大的红色和紫红色 出血性斑、丘疹及结节。 此为典型的Kaposis皮 肤损害。,下图注:前胸上部、颈 部Kaposis肉瘤,呈现 条状出血性病损,似项 链样分布。,上图注:左侧胸部有大小 不等的深紫红色结节性病 损,大部分病损中心有出 血斑。该图为典型的Kap- -osis肉瘤皮肤损害。,下图注:左鼻翼、左面颊 有结节性红色肿物,其上 有出血斑。鼻及面颊为 Kaposis肉瘤常见部位。,眼 部,常见

13、的有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弓形虫视网膜脉络膜炎,眼底棉絮状白斑,眼部卡氏肉瘤常侵犯眼睑,睑板腺、泪腺和结膜、虹膜等。,图注:下眼睑缘有一结节,在结节上有出血斑。该病损在非洲 Kaposis肉瘤中为常见型。,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 贫血、白细胞计数降低,常发现尿蛋白。 免疫学检查: T细胞绝对计数及CD4+T细胞计数均下降 CD4/CD81.0。有丝分裂原皮肤实验常呈阴 性反应。2微球蛋白和新蝶呤升高。 血清学检查: HIV抗体(ELISA、WB)或HIV抗原阳性。,所谓“窗口期”(window period),是指 从患者感染HIV到形成抗体所需的时间。一般 感染HIV-1后产生血清抗体的平均

14、时间为45日 或更短。通过输血感染者出现血清抗体阳性 的时间为2-8周。性交感染者出现血清抗体阳 性的时间为2-3周。窗口期内患者也具有传染 性。少数人窗口期长达六个月。因此一个人 如果有了一次“高危行为”,应该在三个月后立 即去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何谓“窗口期”,所谓“潜伏期”(latent period),是指 从患者感染HIV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儿童平均12月,成人平均29个月,个别患者可超过5年,最长达14.2年,最短仅6日(输入血液制品而感染的急性病例)。潜伏期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何谓“潜伏期”,母婴传播也称围生期传播,即感染HIV的母亲通过胎盘、产道、产后母乳哺养时

15、传染给新生儿。母婴传播几率约为15%-30%。到目前为止母婴传播(MTCT)是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大部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3岁以前死亡。,关于“母-婴垂直传播”,诊 断,流行病学资料: 有性乱交、静脉药瘾、输血制品等。 临床表现:以下2项以上具备者 体重下降10%以上。 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 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 全身淋巴结肿大。 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 疱疹感染。 口咽念珠菌感染。 实验室检查:HIV抗体、HIV RNA,鉴别诊断,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 鉴别主要依靠HIV病原学检查。 继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 主要见于

16、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经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详细询 问病史有助于鉴别。,预 后,部分HIV感染者,无症状感 染期可达10年以上。一旦进展 为爱滋病,预后不良,平均存活 期为12-18个月。,治 疗,抗HIV治疗,治疗原则: 监测血浆病毒浓度和CD4+T细胞计数。 在明显的免疫缺陷出现前实施抗病毒治疗。 至少应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主张鸡尾酒) 治疗药物: 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双脱氧胞苷 双脱氧肌苷/拉米夫定/司他夫定 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非雷平/loviride 3.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英地那韦/奈非那韦 利托那韦,免疫治疗,目前用于临床的有-干扰素、IL-2、 丙种球蛋白、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 因子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并发症的治疗,1.卡氏肺囊虫肺炎:复方新诺明(TMP-SMZ)是首选药。每日用量TMP15-20mg/kg,SMZ75-100mg/ kg,分3-4次,静注或口服,连续14-21日。 2.卡氏肉瘤:AZT+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