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强化训练之古诗鉴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280882 上传时间:2017-10-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强化训练之古诗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前强化训练之古诗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前强化训练之古诗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前强化训练之古诗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前强化训练之古诗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前强化训练之古诗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强化训练之古诗鉴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考前强化训练之古诗鉴赏云南昭通昭翼高考补习学校 张立志一、 (2015 天水一中五月考试)【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 (注) 道中赵善庆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注】湘阴:湖南省湘阴县,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岸。8这首元曲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用的好?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5 分)9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二、 (2015 银川一中六模)浣溪沙朱敦儒(宋)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脱箨 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注朱敦儒(1081-115

2、9 ),洛阳人, “南渡以词得名” ,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箨:竹笋的壳皮。8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 (5 分)_9 .古人认为,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三、 (2015 遵义五月联考)山亭避暑真山民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注:真山民:或云名桂芳,括苍(今浙江丽水西)人,宋末进士,亦无确考。宋亡遁迹隐沦,所至好题咏,自称山民。8、诗歌颈联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5 分)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请简要分析。 (6

3、分)四、 (2015 开封五月考试)春夕 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蝴蝶:用典。指梦境的美妙快乐。“是自”的意思。五湖:用典。春秋时,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泛五湖而去。8.颔联历来被名家誉为抒情佳句。试分析这一联是如何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5 分)9.本诗除抒发强烈的思乡之情外,作者还表达了那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6 分)五、 (2015 哈师大附中三模)念奴娇梅 辛弃疾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

4、奇绝。常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注:东君:司春之神。篽:禁苑。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8 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 分)9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6 分)六、 (2015 辽宁重点中学)从军行 武威遇刘判官赴碛西行军陈羽 岑参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庆如鸟。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土天山雪。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

5、动钥天晓。注:海哗:湖边 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星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惰现下预示敌人的败亡。8两首诗都写了从军将士所处的环境的极为严酷,其严酷各有什么不同?请具体分析。(5 分)9两首诗的第四句都是写, “军” ,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6分)七(2015 海南中学五月考试)念奴娇登石头城 元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

6、】离宫:行宫,古代帝王出巡暂住之地。辇路:宫中的路,多供帝王的辇车行走。繁华镜:有细致花纹的铜镜。 8这首词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词人借此抒发了什么感慨?(5 分)9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 分)参考答案一、8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方法点拨】本题考核点在于“炼字” 。 “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 【参考答案】堆和染。面对山,只见峰峦起伏,满眼尽是兰翠,一个“堆”字,就把那郁郁葱葱的浓重色彩渲染出来了;一个“染”字,也形象地描绘出大片沙洲尽为茂密的绿草所笼盖的情景。9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

7、感情的把握能力。【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曲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诗人所写为道中所见之景;在写法上,借秋景来表达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元曲主要表达了诗人流连于高远开阔、生机勃勃的秋景中的喜悦心情,但也透露出一点悲秋的感受。前四句把在一般诗人笔下悲凉的秋景,写得高远开阔,生气勃勃,色彩浓丽,调子明快,令人赏心悦目;只是在最后通过“几叶” “败柳”的悠远抒情才透露出一点悲秋的感受,而使全曲波澜顿生。二、8、 (5 分)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 (2 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

8、寒人心更寒。 (2 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 ,由此可见。 (1 分)9、 (6 分) (1)借景抒情:上片一、二句写景,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细雨、残留的香火、燕泥寒,一“残”一“寒” ,既写实景,也抒写诗人内心的悲苦。为映衬(2)乐景衬悲情:下片一、二句也是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为反衬。 (每点 3 分)三、8、 (1)颈联描写了山亭优美的景致,体现山亭的凉爽,进一步补足题目中“ 避暑”二字应有

9、之意。(2)水色千顷,松风四檐,竹松掩映,从视觉、听觉、感觉多角度体现山亭感受到的凉爽。 (3 )诗人选取了挺拔有节的翠竹,坚毅不屈的青松,不仅象征着自己对理想品格和高尚精神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作为一个大宋遗民永不屈服的骨气与精神。 (答对其中两点,并有适当的分析,即可得满分, )9、这首诗,一方面表现了自己特立独行、洁身自好的品格,一方面还讽刺了那些鲜廉寡耻而出仕新朝的“趋炎” 之徒。(1)首联极为别致可爱,用细腻传神的细节,首先是扣题,作者避暑于山亭,当然喜欢山风吹拂,挂起帘子那自然之事。言有尽而意无穷。(2)颔联出句说随处都可以避暑,对句说人们偏偏要趋炎。形成鲜明的对比 “人自要趋炎”一

10、句语义双关,诗人在不露声色中将本诗命意缓缓托出。(3) 颈联情寓景中,诗人摘取了“翠竹”和“青松”这些高洁的意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独立特行,洁身自好的品质。(4)尾联字面新颖俏皮,暗藏机锋,真可谓神来之笔。 ,诗人明里说多取此中幽致,于廉无伤,其潜台词却寓有清心养廉之意。(总体评价答出“洁身自好” , “鲜廉寡耻”及与之相近的意思得 3 分,合理的分析到其中意思相近的两点即可得 3 分)四、译文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

11、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注释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 二字。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作者另有湘中秋怀迂客 夷陵夜泊等诗。首二句感时,慨叹春光易逝。胡蝶:即蝴蝶。胡蝶梦:意即往事如梦。语出庄子内篇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子规:一作“ 杜鹃”,其鸣声凄切。上句写思家,下句写春夕。子规(即杜鹃)夜啼切“ 春夕”,与“家万里”联系。动:动辄、每每之意。经:一作“多” 。绝:一作“别” 。华发:白发。唯:一作“移” 。满镜:一作“两鬓

12、”。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这两句说:我现在还没有归去,我要归去就可以归去,故乡的五湖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夺的。言外之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留滞他乡呢?有自嘲意。8、颔联运用虚实相生(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2 分) ,上联写梦见自己回到万里之外家园, “蝴蝶”状梦境美妙和归家的快乐,下联写梦醒后三更半夜听到子规(杜鹃)鸟的哀啼,营造了一种悲苦凄凉的意境。梦中归乡是虚,子规哀啼是实,虚实相生(虚实对比)表现了游子的孤独寂寞和思乡的悲苦(3 分) 。扣住下联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了游子的孤独寂寞和思乡的悲苦给(2 分) 。9.“故园书动经年绝”表明作者已经

13、很久没有收到家书,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家书,了解家乡和亲人情况的思乡感情(或表达作者因收不到家书的孤独愁苦之情) (2 分) 。 “华发春唯满镜生”表达了作者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2 分) 。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表达了作者归乡还是漂泊、归隐还是宦海苟且的矛盾心理(2 分) 。答渴望辞官归隐之情,给 1 分。五、8拟人。 (1 分)上片“笑杀” “温柔” “借”等词语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梅花笑傲百花之神,其神姿天真自然、温柔清秀,却不借助任何力量。 (1 分)对比、衬托。 (1 分)将春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的百花和清秀不俗、骨气奇绝的梅花作对比,衬托梅花。 (1 分) 词人

14、通过描写突出了梅的迥异百花、超凡脱俗的神韵。 (1 分) (如从色彩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冰清玉洁,高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在冰雪之中、清澈水边,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 (2 分)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零之时飘泊天涯, “风烟” “霜雪” ,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格。 (2 分)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内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1 )以及归隐情思(1 分) 。8、陈诗写的是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给行军带来困难。 (2 分) 岑诗写的是在盛夏五月时火焰山炎威赫赫,常人视火山为畏

15、途,而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必经此地,自然极其困难。 (2 分) 两者一极冷一极热,环境严酷有别。 (1 分) 来源:Zxxk.Com9、 (1)陈诗“红旗直上天山雪”运用借代的方法。 (1 分) “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冰天雪地中行军,队伍不乱,勇猛直上, (1 分)画面生机勃然,展现的是唐军将士高昂的士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1 分)(2)岑诗“角声一动胡天晓”运用象征的手法, (1 分)号角将胡天惊晓,实则意味着只要一声号令,唐军便可决胜,一扫黑暗,使西域重见光明。 (1 分)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征抵抗取得胜利的美好祝愿。 (1分) (如答比喻、夸张手法的,且分析的对,情感也对的给 1 分七、8、苍天之下,一片空旷。青山依旧,浩瀚的长江奔流不息。孤寂的行宫内芳草萋萋,日落天黑的时候,松树林里空寂冷落,只见幽幽的冥火时隐时现。营造了空阔苍凉、孤寂萧瑟的意境。 (3 分)感慨: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的悲哀。 对年华易逝的感伤。 对物是人非/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无奈。 对战争残酷的心痛。9、虚实结合。如:上片中实写石头城天地空旷、青山如壁的寂寥之景,虚写了旌旗蔽日白骨凌乱的昔日战争之景,虚实结合写出了昔日形胜之地历经战争后如今空寂萧条的景象。对比。 如:“六朝形胜地”与如今“眼空无物、惟有青山如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