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38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2803630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38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38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38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38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38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3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总复习38(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38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时38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 核心,课时38 考纲考向概览,课时38 考纲考向概览,课时38 高考复习策略,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为主线,立足矛盾概念,分析了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立足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分析了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等矛盾分析法。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状况的。联系和发展从表层回答了世界的存在状况,而矛盾的观点则从深层揭示了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如图:,课时38 高考复习策略,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

2、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课时38 高考复习策略,3本课时的核心在于凸显矛盾分析法,在复习备考中, 结合包容性增长理念、社会公平的维护、我国外交活动、低碳社会的建设、能源危机的启示,明确对立统一的观点。结合各省发展经验,同时立足“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认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结合“十二五”期间我国财政投入的

3、侧重点以及经济发展的重点,认识两点论与重点论。,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考点1 主干梳理,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_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_。 【特别提示】 哲学上所讲的矛盾生活中所讲的矛盾(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体现);哲学上所讲的矛盾逻辑矛盾(人们主观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致)。,对立和统一,对立统一,考点1 主干梳理,(2)矛盾的同一性 含义:它是矛盾双方_、_的属性和趋势。 体现: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_,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

4、可以相互_。 (3)矛盾的斗争性 含义:它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_的属性。 体现:对立双方_的倾向和趋势。,相互吸引,相互对立,相互联结,前提,转化,相互分离,考点1 主干梳理,(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_,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特别提示】 对立统一是构成事物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前提,考点1 主干梳理,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5、(1)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_;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_。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考点1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第一,“事事有矛盾”并不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现实的矛盾。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2)矛盾的特殊性 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6、。 表现:不同事物有_;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_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_、_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不同矛盾,不同阶段,不同矛盾,同一矛盾,考点1 主干梳理,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_、_的关系。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_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_;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则是_。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则是_。,

7、共性和个性,普遍性,一般和个别,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考点1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不包含特殊性。普遍性寓于(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3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矛盾的_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_普遍原理为指导,努力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_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考点1 要点探究

8、,1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考点1 要点探究,考点1 要点探究,【特别提示】 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考点1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 矛盾就是差异、差异就是矛盾 (1)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对立即斗争性,是指差别和对立,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矛盾除了差别和对立之外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故不能说矛盾就是差异。 (2)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差异,但是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

9、物如果不在同一个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同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考点1 要点探究,2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考点1 要点探究,考点1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 合理认识有关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几个误区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

10、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了、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的本质。,考点1 典题例练,12011广东卷 观察右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 ) A目标:奋斗的方向 B信念:勇者的利器 C障碍:跨越的支点 D天才:勤奋的结晶,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漫画里面的墙对于人而言是前行的障碍,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跨越的支点。故C项最恰当。 点拨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但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具备时,矛盾双方才会相互转化。,考点1 典题例练,考点

11、1 典题例练,2. 2011江苏卷 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答案 B,考点1 典题例练,解析 题干中“各地城市建设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属于矛盾的普遍性,而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属于矛盾的特殊性,B项切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相符合。 点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同于多数与少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是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性质范畴,二者相互联结。普遍

12、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不包含矛盾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多数与少数是事物数量上的差别,而不能说多数存在于少数之中,少数包含多数。整体虽由部分组成,但不是事物各部分的共同本质,也不能说整体寓于部分之中。,考点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考点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 看问题,考点2 主干梳理,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含义: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_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_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_。,决定,从属,转化,考点2 主干梳理

13、,(3)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_,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_,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特别提示】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不等于在时间上先解决主要矛盾,有时还需要先解决次要矛盾,为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条件。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含义: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_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_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统筹兼顾,被支配,重点,主导,考点2 主干梳理,(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方法

14、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_,又要善于分清_。 【特别提示】 事物的性质主要(不是完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1)原理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全面,主流和支流,考点2 主干梳理,(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_,又要看到_;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_,又要看到矛盾的_。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_;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_。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_;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_。,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均衡论,一点论,考点2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两分法”、“一分为二”不是指把事物分成两部分,而是说要辩证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两点也不等于就是优点和缺点。“两点论”中的两点是共性,其个性是多种多样的。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_,并找出解决矛盾的_。 (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_;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