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文言文衔接

上传人:【**** 文档编号:92802960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文言文衔接(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高中文言文衔接,高中文言文知识分类,一、常见文言实词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二、常见虚词用法 三、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倒装句 四、文言固定句式,1、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一词多义,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3、古

2、今异义,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1、词义扩大。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2、词义缩小。“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 3、词义转移。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

3、,即改变原来的词性。 (1)、名词用作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不能名其一处口技,(2)、形容词用作名词,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 良实: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新: 3.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险:,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3)、形容词用作动词,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穷: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薄: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私: 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 恢弘:,走完,逼迫,靠近,偏爱,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4、(4)、动词用作名词,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奔: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出、入:,伏兵,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出产的东西、收入的钱财。,(5)、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空:名词用作状语,在空中。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或依据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船:用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表示工具,意思是用箕畚装运土石。,、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犬牙: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牙一样。 、时间名词作状词,表示时间, 日扳促永环谒于邑人(伤

5、仲永) 日:用在动词前,有“天天”、“每天”的意思。,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山行六七里。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北,南:向北,向南),(山:名词用作状语,沿着山路。),(翼然: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时:名词用作状语,时常。),(6)、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翻译为;“使怎么样 1、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闻

6、:使听到 2、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息:使平息 3、所以动心忍性 动:使动用法,使惊动 使动用法,使坚强 4、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5、必先苦其心志 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7)、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谓语动词对于宾语含有主观上“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当作什么”意思,一般可以翻译为“以为”,“认为是”或“把当做” 1、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宾客。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异:形容词意

7、动用法,对感到诧异。,二、高考必考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 其、且、若、所 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 者、之),和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要少得多,但掌握起来更困难。因为虚词的用法更灵活,使用频率更高,变化也更大。 从题型来说,只是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并不要求指明其意义和用法,近两年又都是在作比较的一组句子中,一个是语段中的句子,一个教材课文中的句子,这就降低了难度。,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主要有三点,1、积累归纳,比较异同 积累文言虚词应当是通过阅读时间,结合典型句子,日积月累,以达丰富。倘能将18个文言虚词常见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出来做集中比较识记

8、,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借助语境作合理推断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紧密相关的,用法(常表现为词性)不同,其意义必不相同。如“而”,“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连词,译作“如果,假如”;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而已”构成复音虚词,相当于“罢了”。,3、注意一些特殊现象 兼词现象。在文言文中的兼词,即一个字相当于两个词,如“诸”,在“献诸抚军”相当于“之于”两个词。常见的兼词还有“焉”(“于之”、“于此”等)、盍(“何不”)等。 连用现象。虚词的连用,是指在同一个地方,连续使用虚词以加强语气。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三个连用,重点落在矣,表示已然语气)。 凝固现

9、象。有些文言虚词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习惯性形式被固定下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如(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岱宗夫如何”、“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三、文言句式的类型,1、判断句,2、被动句,3、倒装句,4、省略句,5、固定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1.判断句及形式,判断句应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它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条件: 、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 、要作出判断。 、是个陈述句(表肯定或否定) 形式: (1)借用“者”、“也”等虚词构成 (2)借助于“乃、诚、为、则、悉、本”等词

10、构成。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2.被动句及形式,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我们叫被动句。 1用“为、所”构成表被动(“为”“为所”或“为所”) 2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 3用“见”“见于”表被动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6.无标识的被动,需要文章的上下文来判断。,3.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一)省略主语 (二)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三)省略宾语 (四)省略

11、介词,4.倒装句,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一)主谓倒装句 (二)宾语前置句(主要标志:之,以) (三)定语后置句 (四)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主要标志:于,以),2.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忌不自信。,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 “见”、“相”解释为“我”、“你、我、他(她)”时,常常置于动词谓语前。,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府吏见丁宁,谁、孰、奚、胡、何、曷、安、恶、焉,否定

12、词:不、未、无、莫、毋、弗,代词:余、吾、尔、自、之、是,1.主谓倒装,例:甚矣,汝之不惠!,3.定语后置,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村中少年好事者。,马之千里者。,中心语+之+定语,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心语+而+定语+者,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大多数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大多数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具告以事。,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

13、补语位置时,大多数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主谓宾 定状补,一般成分弄清楚。 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 主语讲谁或什么,陈述主语是谓语。 动词涉及人或物,涉及成分叫宾语。 修饰限制算定状,补充说明就是补。 定语用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还有标志的地得,帮助分清定状补。 注意位置和关系,认真分析莫疏忽。,之: 1、助词:结构助词,的 主谓间取独“主语+之+谓语” 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宾语前置标志, 定

14、语后置标志。 “名词+之+形容词” 2、代词: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3、动词:“到”“去”。之+地点/处所名词”,而:,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或者译为:又。 例: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顺接关系,可译作:就,然后。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转折关系,译作:但,却,可是。 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以,(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二)连词 与“而”相似,于,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等。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受制于人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