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分析幻灯片

上传人:爱****1 文档编号:927950 上传时间:2017-05-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力分析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应力分析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应力分析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应力分析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应力分析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力分析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力分析幻灯片(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应力分析(Stress Analysis),本章用静力学观点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介绍应力的概念及其性质,包括斜截面的应力、坐标变换公式、主应力状态、应力张量不变量及其在塑性力学中的应用,八面体上的应力及其应力张量分解为球形应力张量和偏斜应力张量,最后导出应力应满足的平衡微分方程。本章不涉及材料的力学性质,所得结论对各种连续介质均普遍适用。,2-1 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s of the Elastic Mechanics,1. 外力(External Force ),体力(Body Force)、面力(Surface Traction),(材力:

2、集中力、分布力),(1) 体力(Body Force), 分布在物体整个体积内的外力, 体力平均集度(collection degree ),(矢量),X、Y、Z为体力矢量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单位:,N/m3,kN/m3,说明:,(1) F 是坐标的连续分布函数;,(2) F 的加载方式是任意的 (如:重力,磁场力、惯性力等),(3) X、Y、Z 的正负号由坐标方向确定。,重力、惯性力,(2) 面力(Traction), 作用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外力, 面力分布集度(矢量), 面力矢量在坐标轴上投影,单位:,1N/m2 =1Pa (帕),1MN/m2 = 106Pa = 1MPa (兆帕),说

3、明:,(1) F 是坐标的连续分布函数;,(2) F 的加载方式是任意的;,(3) 的正负号由坐标方向确定,指向坐标轴正向为正,反之为负 。,2. 应力(Stress),(1) 应力的概念(The Conception of Stress),内力Internal Force,(1) 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 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相互作用力.,(不考虑),P,(1) P点的内力面分布集度,(2) 应力矢量.,-P点的应力,的极限方向,由外力引起的在 P点的某一面上内力分布集度,应力分量Stress Components,应力的法向分量, 正应力 Normal Stress,应力的

4、切向分量, 剪应力Shearing Stress,单位:,与面力相同,MPa (兆帕),应力关于坐标连续分布的,通过一点P 的各个面上应力状况的集合, 称为一点的应力状态,x面的应力:,y面的应力:,z面的应力:,2-2 一点的应力状态Stress at a Point,用矩阵表示:,其中,只有6个量独立。,剪应力互等定理,应力符号的意义:,第1个下标 x 表示所在面的法线方向;,第2个下标 y 表示的方向.,应力正负号的规定:,正应力 拉为正,压为负。,剪应力 坐标正面上,与坐标正向一致时为正;,坐标负面上,与坐标正向相反时为正。,与材力中剪应力正负号规定的区别:,规定使得单元体顺时的剪应力

5、为正,反之为负。,(2-2a),同理:,(2-2b),(2-2c),式(2-2)就是切应力互等定理。该定理表明,作用在相互垂直的两截面上的切应力大小相等。,应力张量通常用记号ij表示,则有:,应用切应力互等定理,应力张量ij又可表示为:,(2-3),可见应力张量是一个对称的二阶张量。,已知一点的六个应力分量,可以确定该点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为此,围绕M点用平行坐标平面的三对平行面截取一微分单元体,再过此单元作一个与M点相距为无穷小的任意斜截面。截面ABC和过M点的单元体平面形成一个微分四面体,如图2-5所示。显然,截面ABC上的应力可以认为是过M点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图2-5,x,o,z,N

6、,2斜截面的应力公式(Stress Equations on Oblique Plane),A,B,C,z,zy,zx,y,yx,yz,x,xy,xz,px,py,pz,pN,M,y,设截面ABC的外法线(Outward Normal)N与各坐标轴正向的夹角分别为(N,x),(N,y),(N,z),则其方向余弦(Direction Cosines)分别为:,如果三角形ABC的面积为dA,那么根据平面图形面积投影定理,可得三角形MBC,MCA,MAB的面积为ldA ,MdA,NdA。研究微分四面体的平衡,,两边除以dA移项后,并注意应用切应力互等定理,得(2-4)式的第一式,(2-4),或缩写成

7、矩阵(Matrix)形式,(2-5a),斜截面(Oblique Plane)的应力分量(Stress Components )为,或按下标记法与求和约定写为,式中 i:自由指标,同一项只出现一次 ,同一方程中,各项的自由指标应相同。j:哑指标,表示求和,同一项重复出现,又称为爱因斯坦求和约定。一方面通过哑指标对求和起缩写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自由指标可将方程组缩写为一个指标符号方程。,(2-5b),令斜截面的正应力为N,切应力为N,则pN将的各分量px,py,pz向N方向投影即得,(2-6a),将上式展开,(2-6b),由图2-5可见:,因此,斜截面上的切应力由下式确定。,(2-7),由此可见,

8、已知物体内任意一点处的六个应力分量,则应用式(2-6)和(2-7)可求得该点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也就是说,已知一点处的六个应力分量,则该点的应力状态就完全确定了。,应力的边界值与面力分量间的关系表达式,即物体的应力边界条件,(2-8a),或 :,(2-8b),以上公式在推导过程中没有涉及物体材料的物理性质,因此上述各式,不仅适用于弹性力学,也适用于塑性力学等。,2.3 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式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tress Components,设新坐标系x,y,z 对旧坐标x,y,z 的轴的方向余弦分别为,l1,m1,n1; l2,m2,

9、n2; l3,m3,n3 。用矩阵表示为,(2-9),显然新坐标系的各坐标平面可分别看作是旧坐标的斜截面。例如,yMz平面是外法线为x轴的斜截面。根据(2-4)式可得该截面上的总应力PN沿原坐标轴方向的三个应力分量为,(2-10a),或写成,(2-10b),将 分别投影于 方向,可得沿新坐标系的正应力 ,切应力 和 。即,(2-10c),将式(2-10 b)代入式 (2-10c), 即有:,(2-11),同理,可求得在以 和 轴为外法线方向的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和,因此,在新坐标系 中,表示M点的应力状态的应力张量表示为,(2-14a),(2-12),(2-13),当坐标变换按照(

10、2-14b)式变换时,(2-14b)式称为张量的解析定义式。式中i,j为自由指标,变化表示在新坐标系下的各应力分量,k,l为哑指标,lik, ljk 为新老坐标轴之间的方向余弦,i,j代表新坐标轴的轴号,k,l代表旧坐标轴的轴号。因此,已知一点处的应力分量,由式(2-11)、(2-12)、(2-13)或(2-14)式可以求得在新坐标系下的应力分量。当新旧坐标系下的应力分量ij和ij和满足(2-14b)式时, ij称为二阶应力张量。这种坐标变换关系可以推广到更高阶的张量,即,(2-15),为n阶张量的定义式。且张量的阶数就是自由指标的个数。,或采用张量的坐标变换定义式,(2-14b),2.4 主

11、应力 应力状态的不变量Principal Stresses & Stress Invariants,如图2-7所示,如果主应力 在 轴方向的应力分量分别为,过一点切应力为零的平面称为主平面,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主平面的外法线方向称为主方向。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必须研究物体内任意点的主应力和主方向。,(a),将(a)式代入式(2-4),移项整理后得:,(2-15),式(2-15)是求主平面的方向余弦 的线性方程组。而它们不能同时为零。,(2-16),由齐次方程组(2-15)可见,如果要使 有非零解,则系数行列式的系数必须等于零。令:,(2-17),展开行列式,并注意切应力互

12、等定理,得,(2-18),(2-19),方程(2-18)为M点应力状态的特征方程,解方程可得三个实根,即主应力 ,且 ,同时,也存在三个互相正交的主平面。,为了求主方向,可将主应力值分别代入式(2-15)中的任意两个方程,并和(2-16)联立求解,可得三个主方向。例如:求 的的方向,将主应力 的值代入式(2-15)前两个方程得:,(b),(c),且从式(2-16)有:,(d),联解这三个方程可得与主应力 相应的方向余弦。,另一方面,因主应力 均为特征方程(2-18)的根,故又可将此方程表示为,(e),展开后有,与式(2-18)、(f)对照得:,(f),(2-20),由于主应力是表征应力状态的一

13、种物理量,它们与所采用的坐标系无关,故当坐标变换时, 是不变量,分别称为应力张量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不变量。它们不因为坐标变换而改变。,是过一点任意三个相互垂直截面上的正应力之和,它是一个常数且等于平均应力的三倍。应力状态的第二和第三不变量在塑性理论中有很重要的应用。同时,若给定了 ,也就等于给定了主应力 。,例2.1 已知一点的应力状态为,应力的单位为 。确定主应力的大小和最大主应力相对于原坐标轴的方向余弦。,解:从方程(2-20)有,因此,方程(2-18)成为,以上三次方程既可以通过数值方法求解,也有许多手算的方法求解上述问题。方程的三个根为,和,为了获得最大主应力对应的方向余弦,在此应用方

14、程(2-15),将相关的应力值(例如:1=9Mpa)代入,我们有,使用上面任意两个方程和 , 的值就可以确定。这样 对应的方向余弦就很容易确定。,例2.2 证明应力张量的第二不变量 ,当坐标变换时为一不变量(方向余弦之间的正交关系为: 或 ),证明:由二阶张量的定义式并结合如上正交关系:,于是得证。,根据张量的定义式:,2.5 应力状态的图解法(Graphic Method of the Stresses),已知三个主应力1, 2, 3 时,可以用几何的方法来表示方向余弦为l,m,n的任意斜微面N上的N和N。,将直角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放在主方向上,如图2-8所示,于是有,则由式(2-6)可得该

15、截面上的正应力 为,(2-21),斜截面上总应力 沿着坐标轴方向的三个分量 由(2-4)式得:,(a),该截面上总应力 应为,斜截面上的切应力由(2-7)式可得,而且,(2-22),联解(2-21)、(2-22)和(c)可解出,(d),式(d)略做变化,可改写成如下形式,(b),(c),(d),考虑到 ,则由式(e)可得,(f),式(f)表明,在以正应力为横坐标,切应力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表示斜截面上应力 点,且位于图2-9中的阴影之内。,图2-9是三向应力状态时的应力圆,由图可见阴影部分内所有点的横坐标都小于B点,并大于A点的横坐标值。且所有点的纵坐标都小于G点的纵坐标值。于是正应力和切应力的极值分别为,(2-23),式(2-23)表明:, 过物体内一点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 介于 和 之间,也就是说,最大主应力 和最小主应力 是该斜截面上正应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