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政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787448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党政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校党政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校党政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校党政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校党政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党政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党政工作总结.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党政工作总结20*年,是学院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培育建设的启动之年,也是学院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之年。一年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XX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各部门紧密配合、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年度八项重点任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证、科技支撑和智力贡献。本年度,学院取得十大成果:一是顺利通过教育部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并获好评,进入全省乃至全国高职教育第一方阵;二是“双元制”人才培养品牌形成,在全省人才培养工作会

2、议上作经验交流,省委书记罗志军视察学院给予高度赞赏;三是以非示范院校身份入选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太仓模式”得到教育部肯定;四是成功举办吴健雄百年华诞纪念活动,学院在国内外影响进一步扩大;五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专业群入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中德中心升格省级综合性实训基地,专业建设成果不断丰富;六是招生就业形势两旺,新生录取分数线、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七是依托高职院校建立的全国县域首家大学科技园和XX市企业联合大学揭牌运行,学院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八是“两馆一场”(吴健雄陈列馆、校史馆和吴健雄广场)建成开放,形成校园文化新地标;九是推行中层干

3、部竞争上岗和领导力全员培训,管理队伍活力增强,正能量集聚放大;十是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学院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一、着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20*年是创先争优活动总结阶段。学院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发挥,为学院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1隆重举行创先争优总结表彰活动。9月份学院召开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对争做党员“师德标兵”“成才标兵”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对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师生中逐渐形成“重德笃行、务实求新”的良好风尚。2全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4、育。发动基层党组织开展十八大报告专题学习和知识竞赛活动。布置“感动中国”优秀人物事迹展和十八大图片展。举办文明伴我行“七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郭明义、李吉林、徐其军、王强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弘扬主旋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吴薇同志荣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陈梅玉、顾准两位老师和江文珺同学的先进事迹入选XX市“身边的感动100人”。3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对26个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开展公开承诺、民主评诺、领导点评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党员募集爱心基金10余万元,党员参与率和募集基金均创三年来新高。举

5、办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严格党员发展条件和程序,发展党员67名。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和现代港口与物流管理系两个党总支荣获XX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4干部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落实院领导对口联系系部制度,领导集体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得到师生拥护。在XX市委和院党委领导下,完成新一届中层干部换届工作,按照“三定”要求,通过竞争上岗方式,公推公选中层干部19名,中层副职23名,一批年轻干部走上管理岗位,增添了学院干部队伍的活力。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参加核能领导力实践阶段培训,干部队伍责任感和凝聚力增强。5.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实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与XX市检察院

6、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共建活动。组织干部观看廉政动漫教育影片,参观XX市阳光教育警示基地,教育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组织师生开展勤廉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廉洁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举办苏州高校纪检工作现场交流会,学院廉洁教育活动得到好评。二、着力完善发展规划体系,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依据省市县规划精神,修订完善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并在教代会上全票通过,进一步确立学院发展定位、目标和思路。1“十二五”发展规划修订发布。组织20多名国内知名高职教育专家论证、修订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学院的四大优势、四大特色和四大理念

7、,明确提出: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延伸层次、彰显特色”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八项工程建设,XX年前建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20年建成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院校。规划为学院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设计了蓝图。2子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总规划修订完善的基础上,制定了“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科技服务、校园文化和联合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子规划,各子规划根据总规划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进一步细化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为总体发展规划“落地”奠定了基础。3规划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党委行政高度重视规划落实,广泛发动规划讨论学习,在规划指导下制定年度党政工

8、作意见,根据党政工作意见审定年度重点项目,并成立项目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化工作的管理和督查。截止XX年12月底,195个立项项目(30个重点项目)完成160个,完成率82%,有效推进了学院规划的实施和事业的发展。三、着力加强师资内培外引,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学院把师资队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七大工程的实施,修订完善“名师选拔、团队培养、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激励政策,促进师资队伍学历机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专兼结构不断优化,提升了学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1师资培养渠道不断拓宽。建立企业“双元”师资培养工作站和苏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34位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

9、,认定138位教师双师资格,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提高到%。选派110位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组织400多人参加全员核能领导力培训,师资队伍正能量迅速积聚放大。新增博士4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新增教授3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增加到79人。新增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评选院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聘任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等50人担任兼职教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日渐形成。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学时比例不断提高,管理不断规范。聘请杨应崧、董大奎、赵志群等全国高职领域18位专家担任学院改革与发展

10、顾问,成为建院以来层次最高、人数最多的一次“招才引智”行动。3岗位设置与考核管理进一步完善。成立“绩效津贴方案制定小组”,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的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试行办法提交教代会通过。根据新办法聘任在职在编教职工327人。根据上级规定实施绩效工资,兑现了在职教职工、退休人员等391人的绩效工资,有效调动了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四、着力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以迎接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全面启动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培育建设,召开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精心组织职业技能、创新创业和教学大赛,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扎扎实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重点专业群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区域六大

11、主导产业建设六大重点专业(群),逐步形成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梯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了省级特色专业验收(良好),并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专业群入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组织全院性专业剖析活动8次,各教学单位专业剖析活动超过70轮次,专业建设定位、目标和思路进一步明晰。2实践教学不断加强。率先规划建设五大教学产业园,精密机械和生物医药两个教学产业园启动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分别增加到84个、132个。“中德中心”升格为省级综合性实训基地;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通过省级验收,获得省财政补助38万元,累计获得专项资助248万元。顶岗实习全覆盖,实践教

12、学管理不断加强。实践类课时占总学时58%。组织考级考证10520人次,双证获证率99%以上。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4个项目一等奖、1个团队项目一等奖。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14个,其中4个项目参加江苏省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会。3课程建设成果不断丰富。在北师大赵志群团队指导下启动系统化课程开发建设。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优化课程体系和优选教学内容。汇编XX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截止XX年底,校企合作开发课程29门。新增院级精品课程8门、教改课程4门,累计建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教改项目27个、精品课程5门通过中期检查。教学资源不断丰富

13、,新增省级精品教材1本(累计5本),选用精品教材比例不断提高;校企合作开发教材19本,案例库、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推进。4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进一步深化,受益面进一步扩大,校企按照六大原则组织实施,“六双”特征不断彰显。部分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需要,不断探索“双元制”本土化更多的有效模式,丰富了学院人才培养的路径。5.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测量评估及新生调研分析,把调查报告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完成XX年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督导“督教、督学、督管”工作力度加大。构建了外部评价与内部保障贯通

14、的全方位、多元化、互动式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全程监控、实时反馈、阶段调节和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6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XX届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月收入均高于省平均水平,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高出省平均5个百分点;XX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全省第4位。学院在全省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在11月2628日教育部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中,专家组给予学院人才培养工作高度评价。五、着力构建合作办学体制,学院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学院四大优势,强力推进校政、校企、校校和国际合作办学,广泛集聚国内外资源服务学院人才培养。1校政合作持续推进。学院把贡献太仓不可替代作为

15、事业发展的根本。随着学院对区域贡献度的不断提升,XX市政府为学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证、制度环境和足额的经费投入。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大学科技园、XX市企业联合大学相继揭牌,太仓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启动建设,投资近3亿元的二期工程竣工使用,“建成省示范性高职”列入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学院与政府相互兼职渠道逐渐打开。学院与地方“相生相伴”共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2校企合作规模扩大。各专业加大企业调研,服务企业发展,新增合作企业40余家,合作内涵不断丰富。中德中心“一董三委”体制优势不断显现,新增伯合乐公司、诺坦尼亚公司等多家合作德企,获赠加拿大爱克公司价值155万元设备。首创与大型国企佳木斯电机

16、股份公司“定岗双元”模式培养学生项目运行良好。七大校企联盟成员企业突破百家。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功能不断发挥。学院二级合作教育网络逐步健全。3校校合作领域拓宽。与太仓中专、昆山一中专、昆山二中专等三所学校合作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物流管理专业”试点“3+2”分段培养项目,项目实施受到省专家好评。借助联合研究院高端平台“磁吸”合作高校25家。依托临沪优势,积极探索与上海高校“专升本”教育合作。4国际合作稳步开展。与德国ahk-上海合作项目“中德中心”每年招生两个专业学生100名,该合作项目成为学院品牌和亮点日益受到广泛关注,3月29日省委书记罗志军视察中心时,对学院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做法给予赞赏。与英国奇切斯特学院国际合作项目顺利开展,与德国grone基金会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