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枣核》说课稿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2781411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AA】《枣核》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AAA】《枣核》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AA】《枣核》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AA】《枣核》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枣核说课稿一、说教材1980年初,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访美归来后,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系列随笔美国点滴共10篇,枣核是其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后,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的事。全文表达了海外华人身在异国他乡,却心系故土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二、说学情学生经过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有了敬爱自豪之感,然而由于八年级学生阅历尚浅又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可能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还缺少一定的感知和体会,尤其是对文中那位漂泊在外许久的老人的想法和做法也未必能达到

2、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如诗歌孟郊的游子吟和歌曲我的中国心等等,来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联系课文并更深一层地明白:爱国主义精神往往集中表现在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而这种思念和热爱又牵连着故乡的一山一川,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课文以枣核为线索结构全篇的精巧构思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为主线,联系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扣住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领会人物情怀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树立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意识4、教学重点:文章精巧的结构,热爱故土的深情教学难点:理解美籍华人

3、深厚的民族感情四、说教学方法教学教学,有教有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体验法、线索引导法、点评引导法2、学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五、说教学过程预习设计:阅读全文大致了解内容,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把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并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并形成书面作业。(一)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课件:诗歌游子吟和歌曲我的中国心片段。(二)扣住标题、理清脉络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与标题“枣核”有关的句子。2、交流后试着围绕枣核来概括全文的结构?并找

4、出全文的主旨句。(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4、课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那么“枣核”起到什么重要作用呢?线索设置悬念,推进悬念,揭示悬念(三)深入研读、体悟情感、这篇文章体现了同窗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并且同窗的很多言行值得我们欣赏品味。,请跳读课文,看看同窗的哪些言行深深的打动了你,找出来并说说理由。2、同学们分小组进行活动,相互讨论3、课堂交流,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要对学生的交流进行中肯的恰当的评价,对学生讨

5、论中不容易理清的问题要进行精要的讲析。)“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心理)栽杨柳、养睡莲、堆假山,还想种枣树(动作)重点引导理解:“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好像是缺点什么。”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四)由点及面、归纳写法这篇文章,表现的是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为什么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2)从结构上看,枣核是本文叙事线索(3)从写法上看,是以小见大师小结:感受生活,要由表及

6、里,做深入思考;反映生活,要独具慧眼,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着眼,寓情于物,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中发掘出一个有深意的重大主题。俗话说,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我们要学习这种小中见大的写法。(设计意图:由点及面,总结写作手法,强化学生体会。)(五)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将你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体验写下来,作为内心的祝福感言送给美籍华人朋友,让海外游子倾听来自故国的美妙乡音。(六)结语:悠悠老人心,浓浓枣核情。“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每一位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方,心中惦记的永远是自己的祖国。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七)布置作业课外阅读一篇具有以小见大、以某物作为线索之特点的文章,与本文比较,并尝试用这种方法写一篇短文,不少于500字。【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