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著名中医家卢铸之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2780543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著名中医家卢铸之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9A文】著名中医家卢铸之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9A文】著名中医家卢铸之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9A文】著名中医家卢铸之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9A文】著名中医家卢铸之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著名中医家卢铸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著名中医家卢铸之(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著名中医家卢铸之(2876一1963),名禹臣,晚号金寿老人、四川省德阳市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少年时先随其姑父清代德阳著名儒医颜龙臣学文学医,曾与光绪末年四川状元骆元骤为学馆师兄弟。卢铸之曾中秀才,经史子集根底深厚,因见八股文不能济世,加之体弱多病,故弃举子业而发奋学医。卢氏资质聪颖,好学深思,为开扩其视野,使之学有所成,其师颜龙臣于清光绪中叶,又亲率卢氏赴成都拜清代名医郑钦安先生为师。其后,卢氏随郑钦安学医达11年之久。业成,乃遵师命游历四方,足迹遍及全国20余省,一面用其师所授之法为患者除疾,一面考察各地人体体质状况、生活习惯、水土气候,研究各种药物的栽培

2、、炮炙、性味、功用及其相互关系,历时3年。返回成都后,始于光绪末年开设“养正医馆”而悬壶成都。卢铸之从医70余年,医术精湛,中医临床各科学验俱丰,治病疗效卓著、数愈危急、岁无虚日。尤其值得称颂的是,他继承祖辈和郑师医德遗风,患者无论贫富,均一视同仁,悉心诊治。尤为可贵之处,还在于卢氏能毫无保留地将其一生的宝贵经验献之于民。卢铸之治学严谨,一生致力经典著作和颜、郑二师学术理论和学术思想的研究。他兼收并蓄,锐意图强,敢于创新。他强调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擅长运用姜(生、干姜)、桂(桂枝、肉桂)、附(生、熟附子)等辛温扶阳重剂,从而在学术上自成一家,在医林中独树一帜。他30余岁

3、就被时人尊称为“卢火神”而钦誉巴蜀内外。齐白石曾为之镌刻“金寿老人”名章馈赠。解放后。卢氏曾被提名调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任职,但他因年高力衰,而恳辞未任。1958年他受聘于四川省委党校医院,定为卫级一级。卢铸之学识渊博,寝馈于周易、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及仲景、钦安立法处方之旨趣,旁及诸家之学,兼取所长,又颇多新的见解,熔古今于一炉,积数十年之识见,著有郑钦安先生医书集注、金匾要略恒解、卢氏医学心法、卢氏临证实验录、本经药性配合阐述等著作,并撰有卢氏治疗肿疥的理论方法、卢氏对症痕痞块的理论研讨、子宫瘤癌论治、心脏病论治、水肿论治、感冒论治、附片之用法等百篇论文。今就其学术思想概述如下。1祟尚周易

4、强调“阳主阴从”周易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源泉,深受历代医家的重视。如唐孙思邀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卢铸之亦十分重视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他说:“医者,易也。医之阴阳至理,本于易也。”在对待阴阳关系上,卢氏深受其师郑钦安的影响。他还密切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根据周易“夭尊地卑”之说,竭力强调“阳主阴从”之说。如他说:“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点。夫乾者为天,坤者为地。乾者阳也。坤者阴也。天包乎地,地承乎天,故乾坤位于上下。上为阳,下为阴。其阳者,宛如三公九卿百官也。其阴者,宛如三妃九殡百腾也。阳动阴随,阳主阴从也。”(卢氏医学心法医易说)又说:“人之生成.纯在天地之中,阴阳之内,五行之间,一切

5、动静都随阳而转。业医者须识得周易所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内经)所言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等奥义实为养生治病之一大纲领也”(卢氏医学心法.阴阳变动往来说)。在阴阳相互为用的关系中,强调阳为主,阴为从,尊阳而卑阴便是卢氏学术思想中的鲜明特征。卢氏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来认识人体生理、病理、指导诊断和治疗。2阐释生理重视坎中之阳明确人体阴阳在生理活动中的关系,对分析和认识病理,确定正确的诊疗法则是十分重要的。卢氏认为,人之生理不离乎阴阳,而阴阳二者则始终处于阳为主而阴为从的状态。如此,才能保持人体“阴平阳秘”,保证人体健康无病。卢氏在阐释对人体生理的上述观点时,主

6、要运用了周易八卦理论。在运用这一理论时,他特别强调坎中之阳的重要作用。他说:“失乾坤者,阴阳之灵也,气也。本天地之清真。故曰大父大母。仰坎离者,阴阳之精也,象也.得乾坤之中气,故曰中男中女故乾坤之六子,唯坎离为至贵。以其得气之中,而为天地之真精,实阴阳之英华也”。又说:“坎中之阳,火也二离中之阴,水也。水火互为其根,其实皆在坎中一阳也,为人生立命之根也(卢氏医学心法、大热大热大热医易说)。卢氏指出,离、坎二卦皆有火,离火虽属阳,但察坤之质,须赖坎中之阳发动,始能二火相照,发揖其功能.他说:“坎离两卦虽皆有火,但有真火、凡火之别。而真火与君火本同一气,真火旺则君火始能旺。真火衰则君火亦即衰,所谓

7、心肾相交,二火相照,水火既济,人能保持体魄健壮,其实皆源于坎中一阳之火也”。此言“真火”,即指“坎中一阳之火”,此言“君火”,则指察坤质之离火。卢氏此论进一步阐述了“坎中之阳”为“人生立命之根”之说。卢氏关于“坎中之阳”的上述观点,虽受其师郑钦安的直接影响,并源于明代学者赵献可有关命门真火“为真君真主”之论,但是,他在强调这一观点时,较前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说:“人身乃血肉之躯,阴也,全赖真阳运于其中而立命。人以脏腑分阴阳而立论,乃论其末也,以坎卦立论,实论其本也”。3治病立法重在以火消阴卢氏在生理上重视阳的主导作用,在病理上自然十分重视阳气的盛衰变化。卢氏认为阳气为化生气血津液之本,百病皆

8、因阳气受损而生。因此,治病立法当重在温扶阳气。他说:“阳气者,乃化生精血津液之本源,为人生立命之根本,阳气的盛衰存亡,决定其人生体魄的强弱与死生。无论外感六欲,内伤七情,或饮食劳伤,疫病等,皆可导致人生阳气受损而发为疾病。治病立法,必须重在温扶阳气”阳气盛衰论,同时还强调了“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的治疗原则。卢氏在强调“以火消阴”,阳光一照则阴缠自灭的同时,还认为扶阳则精血津液自生而脏腑及周身各部均能得其润养。所以,他在治疗上祟尚仲景和其师郑钦安“温扶阳气”之法,并进一步提出了“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的治疗主张。这一主张充分反映了卢铸之的临床用药特色。对外感疾病的辨证治疗,首先

9、注重表证的及时处理,强调贵在早治,急治,以避免病邪传里,即所谓“善治者,治皮毛”。表证初起,辨其虚实。常用自创之桂枝法,或附子桂枝法,以及麻黄桂枝附子细辛法等辨证施治。并且依据人体正气的强弱,感邪的轻重,在方药配伍及剂量增减上灵活掌握,权衡变通,能使患者多发汗,少发汗,微似汗出,不令汗出,或反收虚汗。一法数用,均能奏效而不伤正。对虚损内伤疾病的治疗,他强调必须抓住温扶先天真阳这一重要环节,方能获得阳复而精血生,阳复而阴退,克敌制胜的疗效。他临证既常用仲景四逆、白通,又擅用自拟扶阳诸方。活法圆通。真可谓治病重在扶阳,用药多为桂附姜。对于桂、附、生姜等温扶阳气之药,卢铸之均给予高度评价。如他说:“

10、附子大辛大温大毒,至刚至烈,且刚中有柔,能内能外,能上能下,为药品中最大一个英雄也。以之治人,人健而身轻,以之治国,人和而国泰,以之治天下,而亿万年皆成盛世也。”桂枝“有引阳出阴之能,实通达内外之能使”。生姜能“导气血阴阳之传变,助五行生成之气机,更能旋转于经络脏腑之间,驱寒除湿,和血通气”。故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使人体阳气若“日月星辰丽于夭,华岳河海附于地”。“阳气司令而阴静无扰”,则机体五脏六腑安和,经脉通畅。气血调畅,生机勃勃,乃达却病延年,健康长寿之目的。先祖卢铸之老中医之师,郑钦安,名寿全,原籍安徽,其祖宦游来川,遂家邓妹县。钦安生于清嘉庆9年,卒于清光绪27年,(1804

11、1901)年.。先生幼年对经史研读甚勤,嘉庆末年弃举子业,从刘源止唐先生门下学医。钦安质资聪颖,好学深思,治学谨严,对经典著作多有研究,于道光中叶悬壶于成都。治病深思敏悟、园机活法,数愈危疾,医名日噪,岁无虚日,刻心求进,博贯古今,敢于创新,在学术上自成一家,时有“郑火神”之美誉。钦安学识渊博,寝馈于内经、难经、周易以及仲景立方立法之旨,颇多新的见解。又不随流俗,旁及先贤诸家之学,撷取所长,熔冶古今于一炉,积七十余年之识见,诊余之暇,乃著述医书三种,分别于同治、光绪年间刊行于世,名医理真传四卷,医法园通四卷,伤寒恒论、十卷。钦安立论别具一格,多发前人所未发,但治法奇而不离经旨。钦安对仲景伤寒论

12、研究甚深,他所著伤寒恒论一书,对条文的注解,不抄袭前人之说,而是紧密扣合自己临证所见进行说理,如注解“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钦安说:“按太阳风伤卫证,发热恶风自汗,寒伤营证,发热恶寒无汗,此言病发于阳,指太阳也,太阳底面,即是少阻,病发于阴,指少阴也,若专指太阳营卫之阴阳,则与太阳风寒两伤病情不符,余每临症,常见独恶寒身痛,而不发热者,每以桂枝汤重加附子,屡屡获效,以此推之,则病发于阴,确有实据,至所言六日七日者,是论阴阳之度数说法也。”钦安著述伤寒,并将其理法园通运用于临床之中,在医林之中,确是颇有盛誉,为

13、我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正如任应秋教授在中日伤寒论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的“研究伤寒论的流派”一文中说,当代我国治伤寒学大体言之,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有郑钦安等,郑钦安的伤寒恒论,颇受国内医家的珍视,为中医学作出了较大贡献。爱就他在学术上的成就,结合笔者的学习体会,作一简介。笔者祖父卢铸之老中医(1876一1963),于光绪十六年从师于郑钦安先生学医达十一年之久,衬郑氏的生卒年代,据祖父1924年撰写的重读郑师医理真传后有感一文中所载,“先师郑寿全,字钦安,原籍安徽,先祖宦游来川,遂家平咪县,郑师一生于嘉庆九年,卒于光绪二十七年”可知郑氏享年九十七岁。我们所谓的阴阳平衡,不是半斤和八两才叫平衡

14、,是在有主导情况下的平衡。从宇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是生活在太阳系,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变化与太阳有关,整个太阳系就是靠这个太阳,延伸到周易里面就有乾为统领。古人甚至把乾比喻为君子,论语的一个核心就是教我们怎样做君子。中国儒释道的文化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重阳,这就和我们生活的宇宙相应,也就是说这样一种主导是合乎天道的。阳气对人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阳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运行;我们生命的特征也是运行。平人的特征是既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但是怎么样才能保证既不太过也没有不及?只有周流不息。生命一旦出现了滞了,就会导致运行到这里就不走了,这个滞就是产生太过或不及的根本因素。内经里面讲

15、的很清楚:至而不至为不及,不至而至为太过。怎样才能不出现这种情况呢?只有刹那不息的运动才不会导致太过或不及。也就是孔子在川上讲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果用一个大坝拦了起来,情况就不同了。它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可不知道后来会怎样。人与自然上讲西方在70年代很多水坝纷纷下马,原有的水坝也被炸掉,为什么?因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弊大于利。违背自然是错误的,过去我们敢叫荒山变良田,现在不得不退耕还林。这样一种停滞是影响平的最重要因素,内经讲五脏元真通畅则百病不生,华佗的五禽戏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都是说通畅不留滞就会平。天气的灾变都是因为某个气的留滞而导致的。机体一旦出现停滞、不流通了就说明机体的阳出

16、现了停滞、天行健的功能出了问题,阳用已经出了问题。能够畅通不留滞是健康至关重要的保障。要想读通扶阳讲记就要在这里下功夫。为什么卢老师的20RR6张处方中有姜的占99.7%,有桂的占98.8%,制附片占96.8%。这里面有很深的根据。能够流通不停滞才能真正各行其道,真正阳生阴长,才能做平人。也就是说我们能不病,阳是占绝对的主导,学伤寒论我们应当确立这样一种认识。然后再回到今天来,古为今用。素问言: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再看看今天,我们就要更加提倡扶阳。当今从我们的衣食、生活、起居、医药乃至内心等等都在耗伐阳气。现在的起居都是夜生活,夜生活就导致阳不潜藏,留滞于表,太过不及就产生。饮食过去以素食为为主,现在以荤食为主,且寒凉的东西太多。医生的用药尤其在中国抗生素是一个大问题。抗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