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第3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3.1 范蠡课件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738885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_第3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3.1 范蠡课件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_第3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3.1 范蠡课件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_第3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3.1 范蠡课件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_第3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3.1 范蠡课件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_第3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3.1 范蠡课件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_第3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3.1 范蠡课件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_第3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3.1 范蠡课件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读文本,范 蠡,范蠡的一生充满浓厚的传奇色彩。作为辅臣,他胸有韬略、腹有异谋;作为商人,能聚能散、富可敌国(由于范蠡名气大,还被民间敬为“商圣”“财福”);作为人父,慈爱旷达、知人甚深。他不慕荣华、淡然处世,特别在名利面前进退自如、头脑清醒。一位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有如此胸襟和大智慧,真是难能可贵。 杨红军范蠡的智慧,基础导练,问题导读,二、通假字 复约要父子耕畜(要,通“邀”),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1.范蠡在越国急流勇退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范蠡认为,越王勾践只能与之共

2、患难,不能与之同享乐。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走,走狗烹。” 2.在本文中,范蠡表现出了非凡的睿智机敏。请你结合对本文的理解,试分析一下,范蠡的睿智机敏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注意分析其“非凡的睿智机敏”的具体表现,区别对其性格特点的分析概括。 参考答案:范蠡的睿智机敏主要表现在:审时度势,全身远祸;因势取利,发家致富;深谋远虑,识得先机;达观大度,处世泰然。,基础导练,问题导读,3.请具体说说范蠡的智慧表现在哪些地方。 提示:本题要求分析其指挥才能的表现,与前一题也有区别。 参考答案:范蠡可谓贤能之人。做官,能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终使国富民强;理家,能辛苦劳作、惨淡经营,终使家产累积数

3、十万,被人们称颂。像范蠡这样能上能下、先官后民,在中国历史上也可谓屈指可数。 4.本文写范蠡营救儿子的故事,主要写其长子没办成事的经过,这与刻画范蠡这一人物形象关系不大,你如何理解文章的这一构思? 参考答案:通过他儿子没能按照他的意图成功救子之事,从侧面表现了范蠡的善谋和深知人性的特点,是对范蠡形象的进一步补充和刻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5.史记当中所记载的人物语言虽然简短,但都能准确而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达到了“隐而彰”的艺术效果。请你结合对本文的理解,试分析一下。 提示:要明确“隐而彰”的内涵,然后分析其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如:当范蠡写信请退时,勾践说:“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

4、然,将加诛于子。”虽然貌似诚恳、迫切,但已流露出咄咄的杀气,印证了范蠡的推测: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又如:当其请求遭到驳回时,范蠡坚持:“君行令,臣行意。”说得委婉含蓄而又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体现出了范蠡的睿智机敏。,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参考译文:范蠡侍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以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于是写信辞别勾践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过去您在会稽受

5、辱,我之所以未死,是为了报仇雪恨。当今既已雪耻,臣请求您给予我令君主在会稽受辱的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否则,就要加罪于你。”范蠡说:“君主可执行您的命令,臣子仍依从自己的心愿。”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勾践为表彰范蠡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基础导练,问题导读,范蠡乘船漂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

6、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做买卖的道路通畅,经商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又约定好父子都要耕种畜牧,贮存货物,买进卖出时都等待时机,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基础导练,问题导读,朱公住在陶地,生了小儿子。小儿子成人时,朱公的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拘捕。朱公说:“杀人者抵命,这是常理。可是我听说家有千金的儿子不会被杀在闹市中。”于是告诫小儿子探望二儿子。便打点好一千镒黄金,装在粗麻口袋中,用一辆牛车载运。将要派小儿子出发办事时,朱公的长子坚决请求去,朱公不同

7、意。长子说:“家里的长子叫家督,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却派小弟弟,这说明我是不肖之子。”长子说完想自杀。他的母亲又替他说:“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二儿子命,却先丧失了大儿子,怎么办?”朱公不得已就派了长子,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并对长子说:“到楚国后,要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去办理,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长子走时,也私自携带了几百镒黄金。,基础导练,问题导读,长子到达楚国,看见庄生家靠近楚都外城,披开野草才能到达庄生家门,庄生居住条件十分贫穷。可是长子还是打开信,向庄生进献了千金,完全照父亲所嘱做的。庄生说:“你可以赶快离去了,千万不要留在此地!等弟弟释放后

8、,不要问原因。”长子已经离去,不再探望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把自己携带的黄金送给了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陋巷,可是由于廉洁正直在楚国很闻名,从楚王以下无不尊奉他为老师。朱公献上黄金,他并非有心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朱公以示讲信用。所以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以后再如数归还朱公,但哪一天归还却不得而知,这就如同自己哪一天生病也不能事先告知别人一样,千万不要动用。”但朱公长子不知庄生的意思,以为财产送给庄生不会起什么作用。,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庄生乘便入宫会见楚王,说:“某星宿移到某处,这将对楚国有危害。”楚王平时十分信任庄生,就问:“现在怎么办?”庄生说

9、:“只有实行仁义道德才可以免除灾害。”楚王说:“您不用多说了,我将照办。”楚王就派使者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楚国达官贵人吃惊地告诉朱公长子说:“楚王将要实行大赦。”长子问:“怎么见得呢?”贵人说:“每当楚王大赦时,常常先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昨晚楚王已派使者查封了。”朱公长子认为既然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一千镒黄金等于虚掷庄生处,没有发挥作用。于是又去见庄生。庄生惊奇地问:“你没离开吗?”长子说:“始终没离开。当初我为弟弟一事来,今天楚国正商议大赦,弟弟自然得到释放,所以我特意来向您告辞。”庄生知道他的意思是想拿回黄金,说:“你自己到房间里去取黄金吧。”大儿子便入室取走黄金离开庄生,暗自庆幸黄

10、金失而复得。,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庄生被小儿辈出卖深感羞耻,就又入宫会见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的事,您说想用做好事来回报它。现在,我在外面听路人都说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楚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君王并非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却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楚王大怒道:“我虽然无德,怎么会因为朱公的儿子布施恩惠呢?”就下令先杀掉朱公儿子,第二天才下达赦免的诏令。朱公长子最终携带弟弟尸体回家了。,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回到家后,母亲和乡邻们都十分悲痛,只有朱公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长子一定救不了弟弟!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有所不能忍心放弃的。他年幼就与我生活在一起

11、,经受过各种辛苦,知道为生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不敢轻易花钱。至于小弟弟呢,一生下来就看到我十分富有,乘坐上等车,驱驾千里马,到郊外去打猎,哪里知道钱财从何处来,所以把钱财看得极轻,弃之也毫不吝惜。原来我打算让小儿子去,本来因为他舍得弃财,但长子不能弃财,所以终于害了自己的弟弟,这很合乎事理,不值得悲痛。我本来日日夜夜盼的就是二儿子的尸首送回来。” 范蠡曾经三次搬家,驰名天下,他不是随意离开某处,他住在哪儿就在哪儿成名。最后老死在陶地,所以世人相传叫他陶朱公。,范 蠡 范蠡,先秦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年轻时就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而且聪敏睿智

12、,胸藏韬略,有圣人之资,然而不为世人所识,他便愤世嫉俗,装疯卖傻,佯狂癫痴,浪迹江湖。越国大夫文种曾到宛县访求名士,听到了范蠡的情况后心中诧异,便派了一名小吏前去看他,小吏回来报告说:“范蠡是狂人,生来就有此病。”文种笑着说:“我听说,一个贤俊饱学的能人,肯定会被俗人讥笑为狂人。因为他对世事有独到的见解,智慧超人,非寻常人所能及,所以才被毁谤,这是你们一般人所不懂的。” 于是,文种亲自乘车前去拜访。范蠡不知文种有无诚意,故一再回避,后来,范蠡看到文种不见到他绝不罢休,为这种求贤若渴的诚心所动,便对他的兄嫂说:“近日有客人来,请借我一套衣服、帽子,我准备见客。”,不久,文种又叩门拜访,两人一见如

13、故,纵论天下大事,商谈富国强兵之道,十分投机,邻里十分惊奇。 文种认为范蠡是个奇才,回府后推荐给越王勾践。勾践很器重范蠡,封为大夫。 到了春秋后期,吴国和越国开始振兴,两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吴国建都于姑苏(今江苏苏州),国势先强于越。越国建都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不足以与吴抗衡,只好向吴国年年进贡。但是,到了越王勾践即位时,越国的力量也逐渐走向强盛,勾践便不甘心屈从于吴国。范蠡坦率地规劝,然而勾践不听,调动全国精兵3万人,北上攻吴,结果大败,仅剩5 000残兵,退守会稽山,又被吴军团团围住。勾践身陷绝境,眼望败鳞残甲,亡国之忧萦绕于怀。他凄然对范蠡说:“我不听先生之言,故有此患。眼下如何收拾危

14、局?”,于是范蠡献计越王,屈身事吴。他劝勾践礼待弱国,窥伺灭吴;他用美人计劝吴伐齐,削弱吴国;他同文种合谋用熟种欺吴,使吴国颗粒不收,百姓财枯;他用计除掉了吴国骨鲠刚正之臣伍子胥最后把握时机,助勾践打败吴国,生擒夫差。 灭吴之后,勾践封范蠡为上将军,范蠡给勾践上书说:我听说主忧臣劳、主辱臣死。当年大王受辱于会稽,我之所以没死,只是为了今日。现在是我该为会稽之辱死的时候了。勾践对他说:我刚要把越国分一部分给你来酬答你的功劳,你如果不服从,我就杀了你。范蠡知道是急流勇退的时候了,他喟然叹息说:我从计然那里学到的本领,已经让越国富强了,我再用在自己的家上吧。于是在一个深夜,范蠡携带金银细软,带领家属

15、和手下,驾一叶扁舟泛于江湖,来到了齐国,开始了经商致富之路。,功成名就而不居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不能不佩服范蠡的眼光和智慧。实际上此时范蠡还做过一件事:他自己跳出是非之地后,又想到风雨同舟的同僚文种曾有知遇之恩,遂投书一封,劝说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富贵,你为何还不离去?”文种看到书信后,便称病不上朝。后来有人诬告文种要造反,勾践便赐剑一把,令其引颈自杀。勾践赐死的命令也堪称经典,他给文种下令说:“当年你献给我七条计策,我只用了三条便灭掉了强吴,还有四条在你那里,你到地下我先王那里去试试那四条吧。”文种便自杀了。文种之死,足以显示

16、范蠡的选择是何等睿智和高明。,范蠡在齐,改姓换名,亲自率领儿子们耕作于海边,齐心合力,同治产业。由于经营有方,没有多久,产业竟然达数千万钱。齐国人听说范蠡的贤明,要请他作齐相。范蠡却喟然叹道:“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这都是布衣百姓能达到的极致了;久受尊名,终不是什么好事!”于是,他把家财都分给亲友乡邻,只带着最值钱的珠宝,从小道离开了齐国,来到了陶,变易姓名为陶朱公。由于陶的地理位置很好,往来贸易非常发达,范蠡便做起了买卖,没有几年,又置下了千金的产业。天下人都称赞陶朱公是最会做买卖的人。 对于范蠡经商,课文所述甚略,但“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这些文字已足以让人领略他经商的才干。 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个有关他的传说:,相传春秋后期的大富豪范蠡,刚开始做生意时本小利微,无法做大。后来,范蠡看到吴越一带需要好马。他知道,在北方收购马匹并不难,马匹在吴越卖掉也不难,而且肯定能赚大钱,问题是把马匹运到吴越却很难:千里迢迢,人马住宿费用且不说,最大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