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2715336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 选择题(25 2=50分)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文中的“锁链”是指( )A贫穷与落后 B、专制与愚昧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资本主义剥削制度2列宁曾说,1871年“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够还没有工人政党大多数工人甚至还不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方法。”列宁认为当时的法国( )A、工人政党不成熟 B、没有出现工人运动 C、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3、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日这一天

2、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此次罢工直接导致的革命事件使俄国( )A、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很快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出现苏维埃和临时政府政权并存的局面4.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写道:“革命把俄国从底层翻腾出来。现在是底层人跃升到上层来了。”这主要表明俄国十月革命( )A、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 B、走的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C、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 D、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5.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

3、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6、近些年来,明星逐渐成为召开期间的热点话题。成龙、周星驰、姚明等当选政协委员,这使得政治协商会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那么,政治委员能够行使的权力有( )A解释宪法、制定法律 B、选举国家主席,决定政府人选C、修改党章,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D、参政议政、民主监督7、1958年以后,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明确规定票决方式。这表明我国( )A、民主政治曲折发展 B、人大制度重新恢复 C、法律制度已经健全 D、依法治

4、国理念确立8、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为此,国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新尝试是( )A、恢复民主政治协商制度 B、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海外,但在这10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央政府的支持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海峡两岸关系稳定 D、投资环境的好转10、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出台的背景是

5、( )、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世界形势缓和,战争威胁消失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国两制”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A、 B、 C、 D、11、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政策,最能体现当时国际关系特点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12.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的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中国与西方国家广泛建交 D、中国积极开展

6、多边外交13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已先后派出23批护航舰队参与索马里护航,这反映了中国( ) A、大力推进区域性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C、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D、真正实行不结盟政策1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15、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7、)A、生产方式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 C、生活习俗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16、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这主要是因为( )A、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 B、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C、外来文化的影响 D、王室和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17、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等。可见唐都长安(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督 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C、城市的政治功能逐渐减弱 D、城市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18、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8、”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19、宋朝时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爆炸性的影响”是( )A、一批城市因工商业发展兴起 B、产生股份制公司和证券公司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衰落 D、打破了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20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重要阶段,这种“统一”和“融合”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B、东方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C、东西方之间的政治交流 D、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21“在1763-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

9、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材料中的“善事”主要是指( )、进一步加强世界联系、传播工业文明的成果、推动近代工业的兴起、为世界各地提供商品、世纪末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说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形成关于中国近代某企业,有人这样评价:由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下列企业中,最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煤矿 D、上海发昌机器厂24.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

10、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这种现象说明( ) A、马铃薯在清朝末年传入福州地区 B、福州的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C、福州成为中国农业的最发达地区 D、清政府支持福州地区的农业产品出口25、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荣氏兄弟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1896年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1902年与人合伙创办了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这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广泛 B、中国传统金融业衰落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 D、商人投资推动民族工业发展二、材料解析题(18+18+14=50分)26、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对人类社会发展有更

11、大的贡献,就不仅要创造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要创造先进的政治文明。材料一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材料二 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中,中国共产党深深意识到: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必须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紧密结合。材料三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报告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请回答:(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

12、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列举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6分)(2) 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破产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中国和中华民国在政治文明制度建设上的本质异同点。(6分)(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初期,民主政治是怎样重建与完善的?(6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宣称:中国共产党政府在公告中没有作出承担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在目前的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1950年4月30日以前,美国官方人员全部离开中国大陆,并从此失去了直接对话的所有渠道。 - 刘成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材

13、料二 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材料三2012年12月28日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表示,冲突甚至战争不是中美关系的宿命。构建中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造福两国,惠及世界的开创性事业。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2分)(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共同利益”是什么?(2分)“走到一起”对中国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3) 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中美两国的关系及产生的原因。(6分)(4) 从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中,你有什么认识?(2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 - 中国新闻网:习近平呼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