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2715004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9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回族自治区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川一中银川一中 2018/20192018/2019 学年度(下)高二期中考试学年度(下)高二期中考试 语语 文文 试试 卷卷 第 I 卷 阅读题(共 74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 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 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 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

2、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 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 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 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 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 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 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礼记郊 特牲称, “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所谓“尊其义” ,就

3、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 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 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 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 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这是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

4、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 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 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 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 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 ,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 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 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 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

5、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 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 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 又有法制规范之用。 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 ,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 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 ,使人们“徙善远罪” , 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

6、中华礼 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B中华礼制不只是讲究“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 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C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 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 D儒家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具有一定 的历史局限性,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 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 B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

7、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 “进退周旋, 威仪抑抑”是形式, “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 C本文第四段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及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是对 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 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 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反复强调的“不学礼,无以立” ,体现了中华民族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 强调知行合一的内在精神,也有助于道德人格的塑造。 B中华礼制演进的原则是适时“损益” ,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形成了

8、 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C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既是法律的规范,又是道德的要 求;礼制既有法制规范之用,又有教化功效。 D古人通过礼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今天人们践行中华礼制所倡导的精神, 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多一事 刘心武 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她曾唱一段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 不禁面面相觑: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 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

9、再演过这一出了。于是有人 问她:“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她说:“我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 是八宫女之一。”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糊涂:这什么意 思啊?她笑着细掰:“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北京京剧团,后来 成为排演沙家浜、杜鹃山的样板团;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政治地位、 福利待遇,跟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我呢,是在带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 京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多一“市”不如少一“市”。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 又合并在一起,叫北京京剧院了。”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多一事”称呼她。 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

10、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 箱,按响她那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 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心愿。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我行善, 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 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 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 推他媳妇来看病。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给媳妇治这个病, 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步。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

11、,这个月又轮到住 他家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 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子做功课的桌子。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 “锅”,能看电视。他哥哥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别挪弟弟那儿了。嫂子却不 干,认为该轮还要轮。他妈跟那嫂子一向不睦,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他那媳妇衰弱得说 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头。他苦笑,闭嘴前忍不住来一句:“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 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宛大妈看完病领完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 “让你媳妇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该买的买了。”见那汉子犹豫,就说, “我是真心

12、要帮。你接受了是给我快乐。”汉子就把媳妇坐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 妈进了超市。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 一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皮汉子直说:“谢谢,够了够了。 ”她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我每月五号上午十点必来这家超 市。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我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的,就是给你买这 些最必需的日常用品。”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大妈贵姓?”她笑:“莫问我的 名和姓,就记住仨字儿吧:多一事。” “多一事”的趣事很多。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 纸。她

13、先没去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 上去问:“又把厕纸整卷儿全搂走啦?”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 撑着:“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 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厕收集厕纸的。管理人员刚续上,他们就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 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宛大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眼前,就说:“道理你们也懂,不说 了。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赠你们每人一提。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保障其他 游客的权益。”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理直气壮:“你多什么事!我们这算什么问题? 你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宛大

14、妈说:“大贪要反,小贪也要戒。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 全要做。当年我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如今我还是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 还能做点小的好事。我真是想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 ”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 凉亭里又响起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采用“串珠式”结构,每个故事都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同时,又都突出了宛大妈 “多一事”的特点,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15、。 B“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和她“多管闲事”有关。 而文中的这“多事”既有褒又有贬。 C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的 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 D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的做人原则,刻画 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 5结合全文,分析宛大妈的性格特点。(5 分) 6小说以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结尾,有什么作用?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正向影响青少

16、年网络素养, 年级对网络素养的影响为负向。数据显示,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水平高于高中生。随着学习成绩 的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中 部地区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出现 “凹陷”状况。以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最 高。从性别上看,在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方面,女性青少年优于男性青少年;在网 上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男性青少年优于女性青少年。 在家庭属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 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 影响。随着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 与父母讨论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 面的能力越高。 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 数据显示,学校开设有关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