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2713658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9A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9A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9A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9A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所以阅读文章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感情脉络、语法逻辑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2.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每个词语都有其基本意义,但有时却可被赋予临时意义。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

2、础上理解词语。还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只要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所领的范围作答;如果是

3、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表达有特色的句子。【考题透析一】乐书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自己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中“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我想,读书有一个分合分的过程。分就是要把各种书区分开来,也就是要有一个选择的过程。现在书出得极多,有人形容,写书的比读书的还多,简直成了灾。

4、我看见那些装帧精美的书,总想着又有几棵树冤枉地献身了。开卷有益可以说是一句完全过时的话。千万不要让那些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侵蚀。即便是列入必读书目的,也要经过自己慎重选择,有的书可精读,有的书可泛读,有的书浏览一下即可。最重要的是读好书,读那些经过时间圈点的书。书经过区分,选好了,读时就要合。朱熹说读书要“涵泳玩索,久之自有所见”。涵泳,即在水中潜行,也就是说必须入水,与水相合,才能了解水,得到滋养润泽。王国维谈读书三境界,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豁然贯通,便是一种会心。在那一刻间,读者必觉作者是他的代言人,想到他所不能想的,说了他所不会说不敢说的,三万六千毛孔也都

5、张开来,好不畅快。古时有人自外回家,有了很大变化,人们议论,说他不是遇见了奇人,就是遇见了奇书。书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过要使书真的为自己所用,就要从合中跳出来,再有一次分,把书中的理和自己掌握的理参照而行。虽然自己的理不断受书中的理的影响,却总能用自己的理去衡量、判断、实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学活用。读书读到这般地步不只有乐,而且有成矣。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法,平常读书不一定都想得那么多,随意翻阅也是一种快乐。我从小喜欢看书,家里人形容我一看书就要吃东西,一吃东西就要看书,可见不是个正襟危坐的学者,最多沾染了些书呆气,或美其名曰书卷气。因为从小在书堆中长大,磕头碰脑都是书,有一阵子颇

6、为其困扰,曾写了恨书卖书等文。后来把这些朋友都安排到妥当或不甚妥当的去处,却又觉得很为想念。原来走到房屋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宏论,感受到各种情感,这里那里还不时会冒出一个个小故事。虽然足不出户,书却把我的生活从时空上都拓展了。因为思念,曾想写一篇忆书,也只是想想而已。近几年来眼疾发展,几乎不能视物,和书也久违了。幸好科学发达,经治疗后,忽然又看见了世界,也看见经过整顿后书柜里的书。我拿起几部特别喜爱的线装书抚摩着,其中有一部温飞卿诗集,字特别大,我翻到“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不觉一惊,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真诚和执著呢。寒暑交替,我们的忙总无变化,忙着做各种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

7、我和老伴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每晚在一起读书,其实是他念给我听。书房中有一副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我们也焚香,不过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虫骚扰。古人焚香或也有这个用处?四时读书乐,另两时记不得了。乃另诌了两句,曰:“读书之乐何处寻?秋水文章不染尘。”“读书之乐乐融融,冰雪聪明一卷中。”(有改动)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黑体词语的含义。(1)千万不要让那些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侵蚀。(2)读书之乐何处寻?秋水文章不染尘。解析这是一道词语品析鉴赏题,考查的是考生的词语理解能力。考生在做题时,主要失误表现在:1.文章读得不够深透,影响了对词语的理解;2.文学底蕴浅薄,对“秋水”一类的词根本不知

8、所云。我们在做这个题时,要把词语、句子放到原文中,在上下文的提示中找答案。全文谈的是“书”,平时我们也把书称为“精神食粮”,所以可以推测出(1)题的答案为“书”。至于(2)题中“秋水”的含义,文章中提到了“四时读书乐”,文章最后是以作者自写的诗句结尾,与“秋水”相呼应还有“冰雪聪明”,作者说另外两时的读书乐趣记不住了,所以看来作者是以“冰雪”写冬季,以“秋水”写秋季。因此“秋水”指秋季,也指像秋水一样的文章。参考答案(1)这里指书。(2)指文章像秋水一样(澄明纯净),这里暗指秋季。拓展延伸1.请结合上下文,分别解释“会心”在下列句子中的含义。(1)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2)这

9、种豁然贯通,便是一种会心。2.文章第二段的画线句子中“这”指代什么?3.“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原写历经磨难和摧残依然不改对故国的思念,这两句诗用在这里又有何深意呢?【考题透析二】小扇轻摇的时光丁立梅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天气炎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带着儿子,顶

10、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母亲知道我要回来,便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儿子却在一旁

11、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

12、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人啊!”母亲叹一声。“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

13、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你对文章第十二段中第一个画线句子是怎样理解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中描写的表达作用。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本题考查的是人物描写的表达作用。人物描写表达作用的答题用语一般为: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神态)描写,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心情,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等。考生在做题时,主要失误表现在:1.对句中关键词语抓得不够准确、全面;2.不知答题套路,语言表达不清晰。参考答案母亲对“我

14、”执意到外面纳凉,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拓展延伸1.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理解。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表达效果。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3.试探究文章第十二段中第二个画线的句子除了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外,还有何深意?【能力提升】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现代文中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这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那么,对这一考点该如何入手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作用1.把握文章主旨,领会词语含义。文中某些重要词语的运用,与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息息相关,

15、把握文章主旨才可深刻理解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2.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揣摩不同语境中词语的含义。3.利用上下文辨析词语的指代义。解题时可以从上下句中去找答案。4.弄清文体,结合特定的表达方式理解词语。要分清不同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如科技类文章注重准确精练,议论性文章注重哲理深刻,文学作品则多注重形象性、含蓄性。5.结合修辞方法来理解词语。如对一些比喻性词语的理解,首先要弄清它的本义,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比喻义。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1.整体阅读文章,把握各段内容,领会全文主旨,在此前提下,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一些含蓄的句子。有的句子则本身就有揭示主旨的作用。2.结合文体理解句子。如写人为主的文章中,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往往要从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情感等方面着手分析。议论文则是扣住论点阐述观点或看法。3.从在文章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理解一些句子的表达作用。这些句子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文段中,往往起到领起下文、总结、过渡等作用。4.对一些描写性句子的理解。关于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