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稳态与调节》说课比赛课件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712938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稳态与调节》说课比赛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湖北省黄冈市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稳态与调节》说课比赛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湖北省黄冈市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稳态与调节》说课比赛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湖北省黄冈市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稳态与调节》说课比赛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湖北省黄冈市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稳态与调节》说课比赛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稳态与调节》说课比赛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稳态与调节》说课比赛课件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稳态与调节,流 程 导 览,植物的激素调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的应用,一、说高考要求,2016年高考本专题考点内容及要求:,1、近5年高考考点统计,二、命题趋势,1(2015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

2、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3.(2013年全国卷)已知大麦在萌芽过程中可以产生a-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a-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a-淀粉酶催化_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_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这两只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 (3)综合

3、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试验中GA的作用是_.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_.,2、命题预测,本专题题型广泛,涉及概念辨析、图表分析、信息给予、实验设计等多种题型,且综合性强,常要求结合细胞学、免疫学、遗传学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因此本专题的高考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考查将处于突出的位置,,2016年高考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命题: 主要对反射、反射弧的组成,兴奋的传导、传递,血糖调节及其激素的分泌调节和反馈调节进行综合性考查。 通过反射弧的切断实验来考查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的单向性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

4、向性的特点。,利用相关反射示意图,考查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及其相关的激素调节等综合考查 以人类面临的新型传染病为情境,综合考查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特异性免疫过程、免疫异常疾病等,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人体健康 植物激素常对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关系的多种激素共同作用进行考查,三、学情分析,1.思想与情感方面: 高三学生心志已经比较成熟,他们需要得到尊重,认同和欣赏;同时他们即将面临高考,思想压力很大,特别对于学习处于低潮的学生,自信心不足,所以作为老师更应在尊重的基础上,以欣赏的眼光多关心,多关注,多肯定,多鼓励他们。,2.成绩与基础方面: 本专题考查的知识点虽然难度不大,但是知

5、识点较多而且比较细,一直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重点,从我校学生的情况来看,一轮复习后,他们虽然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基本的解题能力,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存在下列的主要问题: (1)知识点零碎、不系统。 (2)部分知识的遗忘率较高,易出现混淆或者错误判断 (3)语言表述不到位、答题不规范获取信息、图表分析、 知识运用能力有待加强,四、复习计划,(一)目标与策略 注重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更注重考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 整合模块知识,完善知识网络; 紧扣课本基础,进行科学训练; 强化解题方法,提升解题能力。,(二)复习课时设计,第1课时 学生自主构建本专题的大知识网络。 第2

6、课时,以高考题为载体,突破重难点“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相关的实验设计 第3课时 学生图解法完善总结血糖平衡、体温平衡、水盐平衡等稳态实例,教师以体温调节平衡为载体理清稳态的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激素的调节机制。 第4课时 学生用列表比较法完善反射弧的结构、兴奋的传导及传递的过程及特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原理和过程上的区别,教师结合相关题目突破重难点。 第5课时 学生完成二轮资料上的限时练,统计错误率后教师有针对性的评讲。,1.学法指导 (1)讲评课中要求学生听出三个层次: 答案 解题思路 命题思路 (2)课后做好知识难点的”登记入册“ (3)让重难点模拟题回归课本 2教学方法

7、归类评讲 :主要针对难度较大、强化重要知识点、专门启 发多种解题思路、专门训戒学生精心大意的, 专门诱惑思维定势。 重点评讲 : 针对综合性和灵活性的试题, 学生评讲 : 针对于思维定势和粗心大意造成错误个别题目 不讲 : 针对简单习题,(三)复习方法,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和人体、植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构建网络,(1)给出关键词,(2)分组讨论完成,(3)小组介绍、评比,(4)教师点评,做的好的地方、需要完善的地方,五、说复习过程,生命活动调节及免疫,(一)内容设计与网络构建,生命活动调节,动物,植物,人体,人体,五、复习过程,(二)复习重难点及突破策略,1).复

8、习植物激素调节时,应注意生长素的发现等一系列实验的拓展与迁移,如探索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感光部位、极性运输、主动运输、外界刺激(光、力)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等;明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如除草、扦插、培育无子果实;由于植物生命活动需多种激素调节,所以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也应牢记。,2).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应明确知识网络,抓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这两条主线,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具体落实到内环境和免疫的有关内容中。,3).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要以整体的观点认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一方面人体通过新陈代谢进行基本的生命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不断适应

9、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变化,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同时,人体不断与病原微生物接触,为保证机体的健康,人体在进化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抵御疾病的机制。,总之,复习本专题,不仅要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还应适当与其它章节知识有机结合,进行迁移运用,这对于学科内综合题的解答大有益处。,考点一:生长素的作用与特性,1.牢记生长素发现实验过程中3个部位、2个原因、1个作用: (1)3个部位: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发挥作用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2)2个原因: 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单侧光照、地心引力等 (3)1个作用: 生长素作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

10、生长,(三)复习过程(以植物激素为例),2.扫清生长素发现过程的3个失分盲点 (1)生长素的产生、感光部位在尖端,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在尖端完成,但发生效应的部位在尖端下面。 (2)温特实验证明“影响”是物质而非其他信号如光、声音等,因此它能在琼脂快上留下与之相同的效应并作用与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位,促进生长。” (3)温特实验之前的实验结论中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说“影响”。,3.重点透析: (1)两种植物的向性运动 分析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并作出总结,分析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并作出总结,生长素,单侧光,不均匀,少,多,快于,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分析植物茎的背地性

11、和根的向地性,A、B为极性运输,C、D为重力作用下的横向运输。 地心引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近地测浓度高 茎对生长素敏感性差 茎的负向重力性 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 根的向重力性 总结:外因:重力产生单一方向的刺激 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根、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 感程度不同。,(2)辨明1个图像生长素作用两重性,(1)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成为“高浓度”。 (2)曲线中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进生长作用增强。 (3)曲线中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 (4)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为g。 (5)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

12、阈值”,即大于C所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使生长受抑制,此即所谓的“高浓度”。,(3)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曲线分析 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b.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效应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c.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对不同器官不同的促进效果,而且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 d.“高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大于a、b、c点对应的浓度,“低浓度”是指分别小于a、b、c点对应的浓度。 e.

13、不要将Aa、Bb、Cc段理解为抑制阶段,这阶段仍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逐渐降低。,考点二:几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整合,1、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2、学生整理以下内容: (1)相互促进作用: 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 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 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的激素: 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 调节种子发芽的激素: 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的激素: (2)相互拮抗作用: 顶端优势 器官脱落 种子发芽 叶子衰老,考点三: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实验探究与分析:,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1)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 (2)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

14、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如图),2.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3.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4.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结果预测及结论: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

15、力。,六.训练题设计,主干知识、重难点知识是我们训练的侧重点,同时兼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题型设计,训练题型设计与高考接轨,采取“6+5”的模式,有利于锻炼考生对高考的适应能力。,1.内容设计,平时训练难度应高于高考是我们的一贯共识,同时“限时训练”也是提升训练效果的有效手段。,3.难度设计,现在的高考试题,正在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重视对能力的考察,因此加强图文转换、信息提取与处理、实验设计、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是我们训练题设计的出发点之一。,稳态与调节限时训练题 1.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2.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