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汇 报P PT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712927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汇 报P 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积极心理学汇 报P 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积极心理学汇 报P 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积极心理学汇 报P 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积极心理学汇 报P 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汇 报P 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理学汇 报P PT课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极心理学综述,积极心理学研究现状,积极心理学研究意义和应用,3,积极心理学概念和产生,1,2,通往美好人生的科学方法,4,积极心理学的展望,5,生活中处处有积极心理学,上京赶考的小故事 秀才的三个梦的解释 自我兑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人如何预言解释一件事,往往就会把事情的发展按自己语言解释的方向来推进,结果预言就自己兑现了自己,就是自我兑现的预言。,生活中处处有积极心理学,各种励志书籍,心灵鸡汤充斥网络和市面,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它是如何产生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创立了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之父,积极

2、心理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是研究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个人品质和积极制度的一门学科( Seligman Csikszentmihalyi,2000) 。 1997 年Seligman 就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一职时提出“ 积极心理学”的 概念。 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在2000年1月出版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 2002年snyder(斯奈德)等人出版了积极心理学手册,宣告积极心理学正式独立,心理学的三项使命: 治疗精神疾病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 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针对消极心理学提出,弗洛伊德有什么错?,一个

3、难题,请在看完后告诉我,你一共看到了多少个几何图形,时间为30秒,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的钟是几点? 公交车上有几个小孩? 画面最左边的图形是什么颜色?,关注于负面,心理科学在研究负面方面,迄今为止,比在研究正面方面要成功得多:它向我们展露了人类的缺点、病症和人内在的缺陷,但是很少解释人类的潜能、优点和人可以实现的愿望和抱负,或是人在心理上能达到的高度。似乎心理学自愿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合法活动范围中的另一半区域,即黑暗的、卑劣的那一半. Abraham Maslow,心理学的文献(1967-2000),愤怒: 5,584 焦虑: 41,416 抑郁: 54,040,愉悦: 415 幸福: 1,7

4、10 生活满意度: 2,582,比例:21/1,对于心理学摘要(Psychological Abstracts)文献检索显示,自1887年至2000年: 关于焦虑(anxiety)的文章有57800篇 关于抑郁(depression)的有70856篇 提及欢乐(joy)的仅有851篇 关于幸福(happiness)的有2958篇 搜索结果中关于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文章比例大约为14:1,心理学需要帮助!,21/1的比率是不健康的. 但是它反映了现实. 今天,抑郁症人数是1960年的十倍 今天,得抑郁症的平均年龄是14.5岁(1960年是29.5岁),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

5、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针对消极心理学而提出。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研究者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动机,能力和潜能。 重点研究如何使普通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更充分地实现人的价值,发觉人的潜能,完善人的美德。,走进积极心理学,一杯水的故事,耳熟能详的故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具体就研究对象而言,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 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 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 、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

6、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 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主观幸福感和快乐,主观幸福感 指个体根据自己主观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所持的总体看法与感受、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维度 研究者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对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在随后的10年间仅积累二十多篇研究文献。 最近10年间,研究主观幸福感

7、的文章达到数千篇,大多围绕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生活事件、人口统计学变量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展开研究。,人格特质能够较好地预测幸福感高低,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更多地依赖个体的人格特质、人格特质甚至可以预测个体10年甚至20年后的幸福感。 多数研究表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与外向性之间关系密切,消极情感与神经质关系密切。,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时间界限和性别差异 3个月 性别差异 琐碎的生活事件对女性的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大 近期整体生活事件对男性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关于快乐的研究 研究表明,那些比较快乐的人和不快乐的人在认知、动机、判断和策略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快乐是一种自动化反应 不

8、快乐的人对社会性比较信息要比那些快乐的人更为敏感。,个体层面:积极人格特征的研究,个体积极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积极的利己特征 2.积极的利他特征 此外,在面临压力情境时,积极人格特征还有利于个体采取有效的应付方式,如解决问题、善于求助等,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事件。,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人格特质有20多种如智慧、美德、乐观、宽容、毅力、感受力及创造力,等等,其中乐观是最积极的人格因素之一。,创造力、好奇心、开明、好学、洞察力、诚实、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善于交际、公平、领导才能、合作、宽恕、谦虚、谨慎、自律、鉴赏、感恩、希望、幽默、笃信。,逆境感恩,积极的组织系统研究,积极心

9、理学认为,人的价值和潜力离不开周围生存的环境,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组织系统中体现的,同时也会受到组织系统的影响。,宏观系统的研究:培养全体公民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公民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等。 微观系统的研究:建设和睦家庭生活环境、培育优良的校园学习环境、创建和谐的单位工作环境、构建友善的社区生活环境,威廉姆斯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当学生的周围环境更优良,能够取得老师、同学、朋友的良好支持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和谐的人际关系,相反,则容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行为模式。,卡塞尔等人的研究发现,母亲的个性对青少年的价值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如不民主、爱控制人的冷酷挑剔的母亲

10、更可能影响孩子去关注外部的、实际的价值。而民主的、易接受人的、温暖温和的母亲更可能影响孩子去关注内在的价值。,通往美好人生的方法,美好人生的科学达到美好人生的方法。,小测验:手臂测量幸福程度和追求幸福的决心多大 伦理学家石里克指出人“任何时候都要为幸福做好准备”,什么让人幸福?,Seligman编制了一个幸福公式: H (幸福) =S (遗传) +C (景况) +V (个体可控行为) 从遗传因素、生活景况、可控行为三个方面帮助人们更为深入地探索幸福的源泉。,(一) 遗传因素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 大约50%的幸福程度是由遗传决定的。有的人生来就比较乐观, 有的人生来比较悲观。积极心理学提出了幸

11、福的“基准点” 理论, 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基准点, 人生中的大喜大悲可能短暂地改变人们的情感体验, 但人们会很快地回到遗传所决定的幸福基准点。有研究者追踪研究了22位彩票大奖的获奖者, 将他们的幸福水平与22位匹配者对照, 结果是在短暂的幸福体验高潮后, 他们又回到了对照组同样的幸福水平。,但另一方面, 在灾难中受到创伤的人仍然有能力恢复到最初的幸福基准点, 如在地震灾难过后, 孩子们满脸笑容地重返校园的情景印证了这种回复基准点的惊人力量。研究者还发现创伤病人在8个星期内就在快乐情感上有很大的反弹, 一年以后他们的幸福程度就与常人无异。,(二) 生活景况 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大约有8%的幸

12、福程度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如收入、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教育程度、智力、宗教信仰等。研究还发现, 财富对人的幸福程度影响较小。就群体而言, 富裕的程度确实与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呈正相关; 但是,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后,这一相关性就不明显了。如美国在过去的20年中, 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加了16%, 但是说自己“非常幸福” 的人却从36%下降到29%。就个体而言, 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幸福也是短暂的。研究表明, 重大的个人财务状况的变动对幸福程度的影响持续不到三个月。,研究者总结, 在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金钱并不是人的幸福之源。布里克曼和坎贝尔解释: 对幸福的追求是“幸福的水

13、车”, 人们的幸福体验能随着他们的成就和财产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随之人们很快就会适应这个新水平, 而这个新水平不再给他们带来幸福, 即所谓的“有钱也不幸福”。其它因素如婚姻、社会支持等对人的幸福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已婚者或能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的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较高。对健康与幸福的研究也发现, 人们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决定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当然, 严重的长期的健康问题会降低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三)个体的可控行为 个体可控行为包括自我决定、积极防御、解释风格等。Ryan 和Deci 从人的本质出发研究了自我决定理论(SDT) , 他们探讨了人类三种相关的需要: 能力的需要(co

14、mpetence) , 归属的需要(belongingness) 和自主的需要(autonomy)。他们认为, 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 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将是乐观的。这些需要的满足能带给人们幸福感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而阻碍需要的满足, 则会引起消极的心理结果。,在对积极防御的研究方面, 心理学家Vailliant总结了利他主义、升华、压抑、幽默、预期等积极的防御机制对成功以及幸福生活的重要作用。MedvedovaL研究还发现, 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 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 研究者关注最多的是乐观(optimistic)。Peters

15、on认为乐观的功能主要是起着一种中介调节的作用。他把乐观分为小乐观(如我今天晚上会找到一个方便的停车位) 和大乐观(我们的国家正在取得伟大的成就), 分别对当前的实际行为和将来的长远行为起着调节作用。但不管是大乐观还是小乐观, 它们都包含三个因素: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动机成分, 其中情感成分是乐观人格特质形成的最基本动力。积极心理学还对乐观人格特质作了进一步的区分, 把它分为现实性乐观人格和非现实性乐观人格。,Taylor等人的研究认为对未来不现实的乐观信念能使个体免 于疾病。他们在研究中发现: 保持乐观的病人比面对现实的病人的症状出现晚, 活得也久。他们分析, 乐观的积极效果主要是在认知水平

16、上进行调节。一个乐观的病人更可能积极接受治疗和获得社会支持。Sandral. Schneider讨论了“现实的乐观”, 认为“现实的乐观” 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 原则上不会产生对于环境或事件不现实的评价, 能够做到乐观而又不自欺欺人。,积极心理学家认为, 遗传和景况两个因素留给人们有所作为的空间很小, 因而获得幸福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第三个因素人的可控制行为变量上,通过塑造幸福的人格特质, 使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Seligman提出了幸福的三大要素: 快乐、投入、生活有意义。他认为, 要想得到幸福, 需要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更加投入到自己的事业, 寻找使生活更有意义的途径。 快乐 投入 生活有意义,(一)快乐地生活,增加积极的情感体验 积极心理学对积极情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幸福感研究上, 认为幸福感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 是个体主观感受显现、心理机能展现、社会价值实现的统一。,它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 第一, 主观幸福感。 幸福与快乐; 兴趣满意感 第二, 心理幸福感。 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