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讲座-成长性思维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2709860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讲座-成长性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9A文】讲座-成长性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9A文】讲座-成长性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9A文】讲座-成长性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9A文】讲座-成长性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A文】讲座-成长性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讲座-成长性思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学霸是怎样养成的成长型思维涂涛什么是学霸?什么是成功的人?近年来,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研究。他们对那些能在西点军校严苛残酷的训练、筛选中坚持到最后的毕业生、医学院预科生(因为入学考核难度很大)、拼字大赛获胜者等等人群进行研究。他们想要发现,究竟是哪些特质,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够成功,另一些人却不能。结果,专家们发现有一种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坚毅(grit)!坚毅是什么?坚毅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也就是说,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最终成功的人,是那些面对困难、挑战和逆境,拥有激情并努力、坚

2、持去战胜的人!成功的重要的三个素质:努力、坚持、坚毅。那么,究竟如何可以培养出坚毅品质呢?目前专家们对此所知不多,唯一有确切的结论,那就是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一、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概念在斯坦福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叫“成长型思维(growthmindset)”的概念,它是相对固定型思维的一种心智模式,这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所提出的理论,她的关于“心智模式”(Mindset)的研究,被公认为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成长性思维(growthmindset)是相对于固定思维的一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智商和聪明程度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属性,不会随着时间的

3、变化和经验的积累而改变。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帮助我们去学习和去成长的有趣的挑战,他们往往能在面临挑战时充满激情,充分享受解决困难的过程,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习一项新的技能。研究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也就是更加坚毅(grit)。他们会更在意自己从一件事中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能够通过考试。二、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一)美国学校的“九个改变”成长型思维对孩子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概念近几年风靡了整个美国教育界,几乎每个学校都用各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这一思想。非常有趣的是,大多数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在最显眼的地

4、方张贴着这样一幅anchorchart(要点图)。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海报虽然样式各异,但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ChangeRourwords,changeRourmindset”(换个说法,换个思维),也就是培养成长型思维里最经典的“九个改变”。1关于理解换个说法:Idontunderstand.我就是不懂。WhatamImissing?我忽略了什么吗?也就是换了种思维:这对我来说太难了,根本没法理解。只要把我漏掉的、忽略的找出来,肯定能搞明白。2关于放弃换个说法:Igiveup.我放弃了。IllusesomeofthestrategiesIvelearned.我得试试我学过的(别

5、的)方法。也就是换了种思维:我的能力达不到,只有放弃了。问题没有方法多,此路不通,换个方法就好了。3关于错误换个说法:Imadeamistake.我犯错误了。Mistakeshelpmeimprove.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好。也就是换了种思维:我做错了,我很沮丧。虽然这次错了,但以后我就知道这么做是错的,又get一招,Reah!4关于困难换个说法:Thisistoohard.这太难了。ThismaRtakesometimeandeffort.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搞定)。也就是换了种思维:这太复杂了,我不可能完成。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5关于足够换个说法:Itsgoode

6、nough.已经挺好的了。IsthisreallRmRbestwork?这真的是我的最好成绩吗?也就是换了种思维:我做得足够好了,已经达到我的上限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许再努力一些,我就能再提高一点儿。6关于聪明换个说法:Illneverbeassmartasher.我不可能像她一样聪明。ImgoingtofigureoutwhatshedoesandtrRit.她是怎么做的,我也要试试看。也就是换了种思维:别人比我聪明,没办法了,我就是不如她。只要学RR她的方法,然后认真去做,我也有戏!7关于完美换个说法:IcantmakethisanRbetter.我不能做得更好了。IcanalwaRs

7、improve.IllkeeptrRing!我还能做得更好,我要继续试试!也就是换了种思维:我的能力只能做这么多,这件事这样就足够完美了。我还要看看这件事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只要不断尝试和努力,肯定还能再提高!8关于否定换个说法:Icantread.我阅读不太好。ImgoingtotrainmRbraininreading.我要训练我的阅读能力。也就是换了种思维:我没有“阅读”这根筋儿,我就是个书盲。呵呵,只是训练不够而已,不如坚持练习一段时间看看!9关于能力换个说法:Imnotgoodatthis.我不擅长这个。Imontherighttrack.我正在提高。也就是换了种思维:我做不了这些。我

8、现在可能做不好,但没关系,慢慢往这个方向努力,我就会越来越擅长啦。常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习惯,这就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美国学校把这9句话非常有“仪式感”地张贴出来,为的就是时刻提醒所有老师和同学们,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把要到嘴边的话换个说法,其实就在悄悄地培养你的成长型思维,让你拥有坚毅“Grit”。(二)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表现1、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表现:他们有“掌握目标”(目标明确),是“能力渐进论者”。他们所关心的是进步!他们相信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他们关注发展自己,在意跟自己的过去比较,是一种发展的、进取的状态。他们做事的特点是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

9、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他们不怕错误和失败,因为反正哪里也不是终点,也没有盖棺定论,我的能力还在随时提高呢,继续努力就好了,发现错误,能改进了,就能进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事实上,他们越是感觉糟糕时,就越是加速行动,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说,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他们比较在乎自己是否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考试能够通过。老师很容易就会辨别出这些人来他们是那些下课会问感兴趣、但不会考的问题的学生!2、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表现:他们有“表现目标”,而不是“掌握目标”。就是说,他们更在乎自己看起来怎样,是否显得聪明,而不关心是否真的掌握了。事情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相信,我们只有固定量的智力或其他能力

10、,那么,具体拥有多少、特别是能向外界证明自己到底拥有多少,这就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所以,相比进步,他们更在乎的是外界的标准,以及如何证明自己。这种想法的结果就是,他们会避免挑战和冒险,免得显得自己不聪明;他们常说自己其实没怎么费劲,这样也可以显得自己聪明;他们不肯付出太多努力,因为那样也说明自己很笨;急于为错误辩解找借口;不愿寻求帮助,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能力不足;对待挫败,很容易放弃,因为他们认为反正能力是固定的有限的,所以不必努力实验表明,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实体论者,他们在奖惩激励下,可能表现更好。但是,当有难度、有障碍和干扰时,他们轻易会放弃。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这时受到的影响则更少,

11、他们更能继续努力,更能保持乐观。也就是说,他们表现出了更强的抗挫力、韧性。并且他们也有更多的积极情绪,能从克服困难中享受到更多乐趣。在那些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看来,成功来源于证明你自己有多棒。努力是一个不好的预兆假如你需要努力尝试,还要不断地问问题,那显然说明你不够优秀。而当这些人找到了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想着重复它,以显示自己对这东西有多么在行。而在那些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看来,成功来源于成长,而这当中的精髓就是努力因为只有努力你才会成长。当你对某件事情已经非常擅长的时候,你就会把它放在一边,并继续找那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这样你才能持续成长。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在自己不犯错

12、误的时候觉得自己很聪明,而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在自己为某件事苦苦挣扎,并最终找到解决方案时觉得自己很聪明。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前者会埋怨整个世界,而后者会想着改变自己。前者会害怕非常努力地去尝试,因为一旦他们失败了,就说明他们是一个loser,而后者永远不会惧怕尝试。三、如何让孩子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先引用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中的一段话:研究表明:“年幼儿童持有能力增长观,他们相信能力是可以改变的而非稳定的,通过更多努力和大量练习,他们可以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我想,或许,每个孩子头脑中的默认模式,本是成长型模式,大概这是进化的功劳,他们需要靠这个来成长!然后,在长大过程中,他们才慢慢地学到了固

13、定型思维模式!我们成人常常需要练习才能改回来。而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在成长过程中,老师清楚这一点,做得恰当,那么孩子们就会比较容易做好。Dweck还发现,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即便是一些很小的干预比如说告诉学生做得很好,而且,不是因为他们很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在很努力地尝试,诸如此类的做法影响非常大。而随着投入的加大,她还发现自己可以将那些原本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改变成积极的,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那么老师具体可以怎样做呢?对于孩子来说,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表扬孩子,如何对待错误和失败,如何对孩子的行为恰当反馈,如何跟孩子总结每个事件,如何解释现象和孩子的感受!(一)如何表扬:1、真诚、如实

14、地表扬。有研究说:夸大的表扬,对于本来就高自尊的孩子或许有些好处,可以给他们足够强的动力,但是,对低自尊的孩子会使他更加低自尊。我的想法始终是,老师要对孩子真诚、如实地沟通。2、过程表扬表扬他为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付出的努力,并侧重表扬孩子的可控因素,而不是环境或外界因素。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实验表明:仅仅告诉孩子,努力比基因遗传更重要,就导致了大脑有积极改变。3、常常鼓励、欣赏,而不仅仅是表扬。更多关注具体行为,而不是结果。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老师具体描述,然后提问,引导孩子来总结,并表达自己的感想。或许这是最好的表扬方式!让孩子自己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这会鼓励他独立思考、也强化了

15、他的自主感受他并非因别人的评价而感觉好!这时得出的结论和经验,才真的是他自己的,他以后才会更好地去利用这些经验。4、不做比较表扬。比较表扬,就是类似“你比其他小朋友都做得好啊!”这样的话。很显然,比较就导致我们过多去关注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是在引导表现目标,容易培养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要引导孩子多关注自身成长。这一点,集体环境里的老师们需要多留意。让孩子们互相比,这是很有效、便利的管理方式,我觉得教育者对此应慎重,注意权衡利弊。(二)如何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反馈:对学生来说要的不是表扬、批评,而应是各种反馈!做得好的反馈、做得不够好的反馈。那么,当学生做得不够好时,我们怎样反馈?首先,我们要学会,如何给事情归因。1、客观如实归因。分析各种因素,内部的外部的、可控的不可控的,都有哪些。2、积极归因。简单地说,积极归因、归因再训练,就是把失败归于他们可以改变的、不稳定的原因,比如不够努力,而不是源于能力不足这一不容易改变的因素。这样的归因,有助于改变习得性无助,让孩子学会对失败有更建设性的反应。对于失败,我们要引导孩子去认为常常是,只要继续加强努力,就可以战胜困难征服目标。研究表明,对差生进行归因再训练,可有效帮他们改进提高。由于差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