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建筑工程概论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2709772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0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建筑工程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9A文】建筑工程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9A文】建筑工程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9A文】建筑工程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9A文】建筑工程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A文】建筑工程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建筑工程概论(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建筑工程概论建筑工程概论第1章 中外建筑学科与建筑技术发展概况第1节 基本与基本知识概念1、 土木工程的基本概念: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课本P12、 建筑工程通常是指:房屋建设工程,是房屋建设中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的总称。课本P1页3、 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的工程。课本P1页4、 建筑工程:属于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建筑工程相对建设工程来说范围相对较窄,专指各类房屋建筑机器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因此也被成为房屋建筑工程。故此,桥梁、水利枢

2、纽、铁路、港口、地下隧道等工程,均不属于建筑工程的范畴。课本P1页5、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课本P2页6、 建筑经济学是以建筑业的经济活动为对象,研究建筑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关系,以及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运动定律。课本P2页7、 建筑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建筑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b、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c、建筑产品的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d、建筑产品的生产;e、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特点;f、建筑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g、建筑设计经济;h、建筑施工经济;i、建筑业劳动结构;j、建筑业分配体质;k、建筑业物

3、资技术供应;l、建筑业资金运动;m、建筑产品价格;n、建筑企业经济核算和经济效益;o、建筑工业化、现代化的理论p、国际建筑市场等。课本P2页8、 建筑构造学: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课本P2页9、 建筑设计学: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活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课本P2页10、 建筑设计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投资、更少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

4、求。课本P3页11、 建筑设计学的最终目的: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课本P3页12、 建筑的分类按照建筑物使用性质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军用建筑课本P3页13、 建筑的分类按照建筑物层数分类:13层为底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课本P3页14、 建筑的分类按高度分为: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为单层或多层建筑,大于24米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物高度大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RR)中,高层建筑界定为:层数10层,或房屋高度超过28米。课本P3页15、 建筑高度

5、大于100米的民用建筑(住宅或公共建筑)为超高层建筑。课本P3页16、 高耸建筑:指是高度较大、横断面相对较小的高耸结构建筑,以水平荷载为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根据其结构形式可分为自立式塔式结构和拉线式桅式结构,所以高耸结构也称塔桅结构。课本P3页17、 建筑的分类按照称重结构材料分类: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与混凝土结合结构、钢结构。课本P4页18、 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一直被业界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又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更为辉煌。课本P4页19、 中国建筑特色:具有地域性与名族性、木质结构称重、家庭式的组群布局、优美的大屋顶造

6、型、色彩装饰的雕梁画栋、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课本P6页20、 欧式建筑特点是简介、线条分明,讲究对称,运用色彩的明暗、鲜淡来产生视觉冲击。使人感到或雍容华贵,或典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欧式建筑风格分为多种,有典雅的古典主义风格,纤长、高耸的中世纪风格,富丽的文艺复兴风格,浪漫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等。课本P6页第2节 欧美近现代建筑发展概况21、 欧美近、现代建筑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工业革命后大城市恶性膨胀,传统建筑显现了新的矛盾,于是出现了新旧建筑思潮的斗争,新的将建筑技术和功能不断地促进建筑形式的变化。第二个阶段是1

7、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这是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也是向现代建筑过度的时期,虽然欧美各国的探新活动是不成熟的,但毕竟为现代建筑史的发展摸索了道路。第三个阶段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在建筑上已经有了系统的理论,在技术上也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与手法。现代建筑的思潮已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第四个阶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建筑与科学紧密结合,建筑技术的进展日新月异,然而西方建筑思潮却极为混乱。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与环境科学问题日益突出。前两个阶段属于近代建筑史范畴,后两个阶段属于现代建筑史范畴。课本P16页22、

8、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与建筑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大工业城市。由于生产集中而引起人口恶性膨胀,由于土地的私有制和房屋建筑的无政府状态,造成了城市的混乱。其实是住宅问题严重,虽然统治阶级在不断地大量建造房屋,但是其目的是政治上的和为了牟利。因此,广大城市居民面临着严重的房荒。第三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社会生活的需要,新建筑类型的出现等,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要求,产生了新的矛盾。因此,在这个时期,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求建筑中的新技术与新形式。课本P17页23、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

9、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古典复兴建筑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古典复兴思潮主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核心观点就是“人性论”,即“自由”、“平等”、“博爱”。课本P17页24、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类型:a、 初期生铁结构(17751779年第一座生铁桥在英国赛文河上建造起来,1793-1796年伦敦出现更新式的拱桥桑德兰桥,全长236英尺)b、钢铁框架结构最初在美国得到发展,其主要特点是以生铁框架代替承重墙,外墙不再承重的使命,从而使外墙立面得到了解放。(1

10、858-1968年建造的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美国1850-1880年“生铁时代”建造的大量商店、仓库和政府大厦)c、新材料、新技术在标志性建筑中的使用(伦敦水晶宫,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宽408英尺、长1851英尺、共5跨,英国园艺师杰.帕克斯顿设计;巴黎埃菲尔铁塔是1884年法国政府为庆祝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100周年,举办世界博览会而建立起来的永久性纪念物。占地12.5公顷,高320.7米,重约7000吨,由18038个优质钢部件和250万个铆钉铆接而成。1887年11月26日动工,1889年3月31日完工,历时21个月。)课本P20页25、 现代建筑流派及代表人物:a、包豪斯

11、学派(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b、新建筑五点(代表人物:柯布西耶);c、玻璃幕墙(代表人物:密斯凡德罗);d、有机建筑论(代表人物:赖特)课本P25页26、 新建筑五点: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即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里面。课本P26页第3节 中国建筑发展概况及特色27、 中国著名的特色建筑: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中国长城、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瓮城。课本P29页28、 中国建筑的抗震智慧: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体现的是“以柔克刚”特性。“柔性”的木构框架结构,通过各种巧妙的措施,如整体筏式基础、斗拱、榫卯等,以最

12、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弭至最低程度。课本P31页29、 宫殿、坛庙、陵墓:唐大明宫、北京故宫、北京天坛、曲阜孔庙、明陵、清东陵、秦始皇陵等。课本P33页30、 宗教建筑:隋唐时期佛教建筑特点:主体部分采用对称式布置,即延中轴线排列;殿堂已逐渐成为全寺中心,佛塔则退居到后面或一侧;多重院落的布置。至明清时期,佛教特点为规整化,依中轴线对称布置建筑,塔已很少。道家建筑特点:以殿堂、楼阁为主;依中轴线做对称式布局;不建塔、经幢和钟楼、鼓楼等。伊斯兰教建筑特点:礼拜寺建有邦克楼和光塔;建筑常用砖或者石料砌成拱券或穹窿装饰纹样,采用可兰经或植物与几何图案等。课本P35页31、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

13、木构架家庭式住宅、四水归堂式住宅、一颗印式住宅、土楼住宅、窑洞式住宅、干栏式住宅。课本P38页32、 中国传统民居代表:徽州明清住宅、北京四合院、苏州住宅、闽南土楼住宅、四川山地住宅、云南一颗印住宅、陕南民居、云南傣族竹楼、藏族碉房、维吾尔住宅新疆“阿以旺”。课本P39页第4节 现代科学技术对建筑的影响33、 现代建筑科技发展趋势: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智能化建筑;健康型建筑和特型建筑。课本P47页34、 高层建筑的概念: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课本P48页35、 国际高层建筑的发展:国外高层建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建筑材料是砖石和木材

14、,一般只能建造6层及以下的建筑;第二阶段是19世纪中期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初,于1855年发明了电梯系统,使人们建造更高的建筑成为可能。高层建筑已经发展到了采用钢结构,高度超过100米的大关;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在轻质高强材料、抗风抗震结构体系、施工技术及施工机械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加之计算机在设计中的应用,使得高层建筑飞速发展。课本P49页36、 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初步发展阶段,主要是20层以下的框架结构;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建筑物可达2030层,主要用于住宅、旅馆、办公楼;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仅1980

15、1983年所建成的高层建筑,就相当于1949年以来30多年中所建高层建筑的总和;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层建筑兴建速度加快。19901994年间,每年建成10层以上建筑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占全国已建成的高层建筑的40%。课本P49页37、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之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课本P49页38、 大跨度建筑的概念:通常是指横向跨度30米以上空间的各类结构形式的建筑。课本P51页39、 大跨度建筑的结构类型:折板屋顶结构、壳体屋顶结构、网架屋顶结构、悬索屋顶结构、充气屋顶结构、张力屋顶结构(膜结构或索-膜结构)。课本P51页40、 未

16、来城市的设想:虚拟城市、生态城市、仿生城市、海底城市、地下城市、摩天城市、太空城市、海上城市第2章 建筑结构与构造第1节 基本知识41、 建筑结构基本概念:结构是指各种工程实体的承重骨架。课本P56页42、 建筑结构的研究内容: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和构造形式的选择;影响建筑刚度、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因素;结构与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关系等。课本P56页43、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从构造方案、构配件组成到节点细部构造的综合性技术学科。课本P56页44、 建筑构造的研究内容: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材料性能、受力情况、施工工艺、和建筑艺术等要求,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设计实用、坚固、经济、美观的构配件,并将它们结合为建筑整体。课本P56页45、 建筑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