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707282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类型;A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19.4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

2、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民”。“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

3、一,二是和谐包容。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

4、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康熙御定日讲书经解义卷五说命上就称;“古人云,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高,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人主不遣葑菲刍荛之言,故能成其圣。”这已经将泰山文化中的包容精神上升到了治理国家的高度。“国泰民安”“和合共生”,这种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贯穿于中国人的历史创造之中,赋予中国人与时俱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促使国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百姓安康和民族复兴而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摘编

5、自陈锋尊崇社稷苍生:泰山文化的形成与精髓)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泰山文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黄河、长江文化同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 泰山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国泰民安,它既体现在帝王巡守、封禅、祭祀之中,也体现在民间信仰上。C. 泰山文化主要由“国泰民安”与“和合共生”构成,而从泰山文化的形成来看,“国泰民安”是主体部分。D. 泰山文化中的“和合”源于传统文化,既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容,也包括了不同文化的融合。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论述泰山文化的两大精髓,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

6、密。B. 文章引用日讲书经解义卷五中的语句,意在论证“和谐包容”的泰山文化的内涵已有提升。C. 文章在论述“和合共生”的泰山文化的内涵时,先论述“天人合一”,再论述“和谐包容”。D. 文章运用引证、例证、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论述了泰山文化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泰山,天下泰安”的泰山宣传语,其内涵与“国泰民安”的泰山文化精髓一致。B.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句,契合了泰山文化中“和合共生”的理念。C. 泰山祈雨活动源于泰山神“灵显昭著,佑庇万民”,体现了泰山文化和谐包容的内涵。D.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赞美泰

7、山文化,显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答案】1. C 2. D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国泰民安是主体部分”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分析可知,“国泰民安是主体

8、部分”于原文无据。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

9、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没有对比及比喻论证。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契合了泰山文化中和合共生理念”错误。体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与“泰山文化中和合

10、共生的理念不符”。C项,“体现了泰山文化和谐包容的内涵”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分析可知,体现的应是“天人合一”的内涵。D项,“意在赞美泰山文化”错,原文是“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

11、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九号5个型号在研,长征十一号甲1个型号论证中。长征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并具备无人深空探测能力。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14吨,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14吨。截至2019年3月10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发射300次,发射成功率达到95.33%。(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00次发射,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

12、的跨越。这靠的是什么?龙乐豪院士认为,靠的是牢牢把握住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的拓路者长征六号火箭为例,2015年它以“一箭二十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瞄准国际运载火箭先进技术水平,浑身上下几乎都是新的,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自主创新成果达十几项。据介绍,长征五号突破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和247项关键技术,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与工业制造的高水平,不仅使整个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带动国内工业制造能力的提升。未来,比长征五号更大的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将研制9.5米级的火箭箱体,也将带动国内新村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向前发展

13、。(摘编自余建斌 王伟童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1日)材料三: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1日报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是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承担了中国96.4%的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占发射总质量的99.2%。报道称,一组数字可以反映出长征系列火箭的快速进步;自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至2007年6月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鑫诺三号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00次发射用时37年,年均发射2.7次;再至2014年12月,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长征火箭第二个100次发射用时7.5年,年均发射13.3次;至20

14、19年3月10日,长征火箭实现第三个100次发射,仅用了4年多时间,年均发射23.5次。报道称,尽管长征系列火箭也曾发射失败,尤其是2017年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第二次发射失败。但长征系列火箭接近96%的发射成功率,在世界上仍属于先进水平。而且,与前50次发射相比,长征系列火箭后250次发射的成功率明显提升。在第三个10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共将225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高达97%。特别是2018年,长征火箭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达到37次,首次位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并创下世界航天发的新纪录。报道称,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与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有密切关系。如果革弊兴利得当,这种体制在

15、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但见效慢的航天领域还是颇具竞争力的。报道称,这些年,中国航天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青年人才挑大梁的局面蔚然成风。不拘一格用人才也是中国航天科技进步的“秘诀”和保障。(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3月12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长征运载火箭于上世纪70年代首次发射成功,目前共拥有4代17种型号,其中包括退役型号、现役型号、在研究型号和论证型号。B.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实现300次发射,其成功率达到95.33%,这在世界上属于先进水平,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C. 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拓路者,长征六号火箭创造了“一箭二十星”中国航天

16、新纪录,很多技术创造了成功应用的先例。D. 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在关键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上均有突破,使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拉升我国工业制造能力。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无论是从承担的发射任务,还是从发射航天器的总质量来看,都堪称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B. 长征火箭在3个100次的发展历程中,从所用的时间、年均发射次数以及发射成功率,可看出它在快速进步。C. 作为在研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它将比长征五号更大,更能带动国内材料、工艺、器件、装备等创新发展。D. 长征火箭在2018年捷报频传,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首次居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