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件 (共36张PPT)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706724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96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件 (共36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件 (共36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件 (共36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件 (共36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件 (共36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件 (共36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件 (共36张PPT)(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友人,唐李白,南北朝时期文人江淹在别赋里开宗明义地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将离别定义为最神伤最失魂落魄的事。事实上确实如此。看看同学毕业分手时刻,想想战友复员挥手之际,均是黯然销魂,泪流满面。况且,这是在有电话、微信可以联系的现代,离别,依然是令人神伤不已。在没有现代化通讯工具的古代,离别所带来的情感之伤,必定比现代人深刻。一别成永诀,在交通与通信不发达的古人那里,是常有的事。因此,古人对离别之情尤为看重。为离别而写的送别诗,亦是浩若烟海,不可胜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送友人,体味诗人抒发的离别之情。,导入新课,1、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2、品

2、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3、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挚感情。,目标导航,走近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表现出藐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其诗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高峰。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qing进酒等。,知识链接,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

3、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送别诗的风格,知识链接,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知识链接,送别诗常见表现手法,诗歌的思想情感总要借助表现手法来表现,送别诗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抒情 如高适的送董大中,“

4、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直抒胸臆,“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表达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知识链接,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歌讲究含蓄蕴籍,表达情感往往婉转曲折,经常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这种手法更是送别诗中最常用最典型的手法。例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没一句直接写情,但句句饱含着作者深情。我们在阅读中能感受到作者的兴奋、激动的之情,连猿猴的哀鸣在这里也如音乐一般的美丽。这是作者在流放夜郎国的途中突然被大赦,从水路返家的时所写,那种归心似箭的愉悦心情融汇在了写景之中。,知识链接,3、想象联想

5、(虚实结合) 除情景交融的手法外,送别诗中还经常用到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如刘长卿的送严士元第三联写道:“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诗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这一实景而联想到严士元听去之地湖南应是万里草青。这是虚实结合的笔法,这样虚实结合就拓宽了诗的意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思念之情。,知识链接,送别诗抒发的常见情感,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2、体贴入微的宽慰,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4、前途艰险的担忧,5、坦陈心志的告白,6、积极奋发的勉励,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知识链接,送别诗常见意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6、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知识链接,(一)习俗类意象: 1、柳 (折柳送别)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知识链接,2、酒 (饮酒饯别)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辛弃疾满江红)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

7、,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知识链接,(二)时间意象: 3、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 “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知识链接,4、月亮 月亮也是送

8、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知识链接,(三)空间意象: 5、长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6、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

9、,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此外,“寒蝉”、“阳关”、“古道”、 “西风”、“春草”、“眼泪”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朗读诗歌,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重点字词,【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白水:清澈的水。 【3】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4】别:告别。 【5】孤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6】征:远行。 【7】浮云游子意: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8】兹:声音词。此。 【9】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10、。 【10】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翻译诗歌,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 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 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 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 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 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 似乎不忍离去。,品味诗歌,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品味诗歌,2赏析“绕”字的表

11、达作用。如换成“流”字如何?,“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品味诗歌,首联小结:,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品味诗歌,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理解“孤蓬”这一意象。,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

12、,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品味诗歌,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品味诗歌,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2效果如何?,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

13、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品味诗歌,3、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感受情感,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出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1】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 【2】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感受情感,2、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作简要分析。,“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了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漂浮不

14、定,写出了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感受情感,3、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1】 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对友人的漫长孤独旅程和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之情。,体会特色,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归纳主题,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营造出

15、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抒发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板书设计,首联:告别地点,景致优美 颔联:与友话别,深情关切 颈联:对仗工整,情意绵绵 尾联:班马长鸣,难舍难分,送友人,背诵送友人,当堂检测,理解性默写。 (1)送友人中写送别地景色的是: _。 (2)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是:_。 (3)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_。,青山郭外斜,白水绕东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当堂检测,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C.“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B选项“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改成“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依恋不舍之情”。),B,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