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706699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一中、益中学校 2018-2019-2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五月考质量调查试卷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答题纸或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1、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第卷(36 分)古镇作为交通要隘的功能已成历史,但黄峭遣子孙秉承家训到各地创业传承家风的故 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秉承家训去异地,传承家风创新业,黄峭的子孙后辈的发展空间 被拓宽,也成就了历史中家风传承家族延续的一段佳话。这些黄峭子孙们在一个地方站稳 脚跟后,第二

2、代或第三代又分出一支到外地打拼成家创业, ,以下跳棋的方式向更 遥远的地方探索。后人足迹遍及粤、赣、滇、黔诸省及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 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多国。他们秉承先人教诲,在异地发愤图强,卓有成就,成为一支 望族。家训文化家风传承为何能显示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第四十四代子孙黄子曦对祖先黄 峭的往事犹为熟悉,听他 ,我知道了黄峭弃官归乡后创建和平书院,培养栋梁人 才,还撰写家训十七款,提出孝双亲、笃爱悌、敬尊长、睦邻里、畏法律、戒非为、 崇勤俭、慎交友等规训,还将其改编成朗朗上口的训子诗,蕴含着对子孙的训诫和启 蒙。其后人也矢志求学,涌现状元两名、进士十九名。多年迁徙不仅是地理上

3、的变动,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扬。在东南沿海的崇山峻岭之 中,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延续文化基因,在当代还孕育了广为传唱的闽南语歌曲“爱 拼才会赢”,体现当地人敢闯敢试、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现八闽文化的独特风 格。这样一种悠久的文化渊源,这样一种独特的精神支撑,激励当地人始终保持着一种韧 劲和冲劲,并不断加以延续和升华。站在古镇谯楼,我不禁极目闽山鹭水, ,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家风传承的国度, 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国家的根基。祖先创造的辉煌文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能源,会对子 孙后代优良品格的形成和塑造起到关键作用。在今天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瞭乱且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多想想先辈的谆谆教诲,回忆先辈 的创业

4、艰辛,定能从中获得强大的免疫 力,在前行的路上汲取不竭的精神动力,不断行稳致远。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秉承(bng) 犹为(yu) 训诫(ji) 发愤图强(fn) B要隘(y) 爱悌(t) 渊源(yun) 矢志求学(sh) C教诲(hu) 迁徙(x) 塑造(s) 行稳致远(zh) D望族(wng) 谆谆(zhn) 汲取(j) 眼花瞭乱(lio)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循环往复 侃侃而谈 古往今来 筚路蓝缕 B周而复始 娓娓道来 抚今追昔 筚路蓝缕 C周而复始 娓娓道来 古往今来 宵衣旰食 D循环往复 侃侃而谈 抚今追昔 宵衣旰食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

5、病的一项是A北京时间 11 月 22 日凌晨,小组赛 H 组第 5 轮,多特蒙德队在主场经过 90 分钟 的激烈拼搏,热刺队 2 比 1 战胜东道主,获得小组出线权。B在政府简政放权以及“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出租车管理改革应当适应社会发 展的节奏,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C中国提出亚太地区安全构架理念,不是要推倒现有的安全机制框架,而是对现有 的亚太安全机制进行调整,补充基于双边同盟的亚太安全理念的局限和不足。D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 10 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 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4下面所列信息

6、,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罗贯中章回体拥刘反曹望梅止渴B荆轲刺秦王历史散文纪传体重义轻生图穷匕见C寡人之于国也诸子散文语录体无为而治五十步笑百步D哈姆雷特英国小说丹麦王子文艺复兴生存还是毁灭二、(9 分,每小题 3 分)“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 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南 子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 十毒。”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可以设想这样 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

7、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毒”之一。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 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供医事”,大 致就是这个意思。食物治病很早就有,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据郑玄注:“五 谷,麻、黍、稷、麦、豆也。”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五果、五 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因此,平时用于填饱肚子吃的粳米,就是食 物;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金

8、匮要略有当归生姜羊肉 汤,治寒疝、腹中痛、里急:“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 温服七合,日三服。”这里除了当归,其他也都是药物。后汉书华佗传记载道:华佗 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 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的蒜泥萍醋(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喝它三升,病就好了。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 来,病也痊愈了。对此,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 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所以,米谷果菜、虫兽禽鸟,诸多可食之品,也堂而 皇之地载入本草经。食物疗饥,药

9、物治病,乃是常识;若是颠倒过来,以药丸充饥,用食物治病,则成为 笑谈。有人说芹菜所含的芹菜素或许有助于控制血压,于是让高血压病人常吃芹菜,这样 的建议算不得离谱;可因此让病人停止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专门靠芹菜来降低血压, 就荒谬而有害了。何以如此呢?药与食同源而异途,食物是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 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相对于药物而言,食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干预极小,长期乃 至终身食用,一般不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也正因为此,食物不足以改变因疾病而异常 的生理生化过程,故不可能取代药物。即使站在传统医学的立场,过度强调食物疗疾,也很难做到逻辑自洽。孙思邈在千 金食治的序论中明

10、确承认药与食为两途,即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 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并指出,只是缘于 药性猛烈,所以建议医生治病,先“以食治之”,若“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没有以 食疗代药疗的意思。5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原文所论“药食同源”的一项是 A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陶弘景 B大蒜上场,药店关张;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莲。民间谚语 C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战国扁鹊 D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蔬,从草从疏,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古籍6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农耕时代以前,人们

11、在觅捕食物过程中,开始对百草水泉中的有毒有害物加于区分,药物的出现,正是基于这个有意识的行为。 B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在寻觅食物时发现的能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治疗腹痛腹泻的植物大黄。C “药食同源”最初是指人类早期食品和药物都是通过采集植物或捕猎动物来获得 的。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不同程度地付出体力和智慧。D传统医学认为,不可过度强调食物治疗,药食同源而异途,就像芹菜可以帮助控 制血压,但不能改变身体因高血压而异化的过程。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礼中记载,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在农耕时代,治疗疾病就认识到“五谷”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B金匮

12、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牛肉汤和华佗的蒜泥萍醋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前者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 C本草经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记录“米谷果菜、虫兽禽鸟”等天地间可食之品,正是因为作者对“药食同源”理念的认同。 D千金食治中明确指出“安身”与“救疾”应是食药两途,建议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先食后药,但不能以食疗代替药物治疗。 三、(15 分,每小题 3 分)羊侃,字祖忻,泰山梁甫人。祖规,宋武帝之临徐州,会薛安都举彭城降北,规由是 陷魏。父祉,魏侍中。侃少而瑰伟,雅爱文史,弱冠随父在梁州立功,以功迁使持节,领泰山太守,进爵钜平侯。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

13、奉东朝。”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兖州刺史羊敦,侃从兄也,密知之,据州拒侃。侃乃率精兵三 万袭之,弗克,仍筑十余城以守之。魏帝闻之,使授侃骠骑大将军、泰山郡公,长为充州 刺史,侃斩其使者以徇。魏人大骇,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栅 中矢尽,南军不进,乃夜溃围而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至渣口,众尚万余 人,马二千匹,将入南,士卒并竟夜悲歌。侃乃谢曰:“卿等怀土,理不能见随,幸适去 留,于此别异。”因各拜辞而去。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太清元年,征为侍中。二年,复为都官尚书。侯景反,攻陷历阳,高祖问侃讨景之策。侃曰:“景反迹久见,或容豕突,宜急据采石,令邵陵王袭取寿 春。景

14、进不得前,退失巢窟,乌合之众,自然瓦解。”议者谓景未敢便逼京师,遂寝其 策,令侃率千余骑顿望国门。景至新林,追侃入副宣城王都督城内诸军事。时景既卒至, 百姓竞入,无复次第。侃乃区分防拟,皆以宗室间之。军人争入武库,自取器甲,所司不 能禁,侃命斩数人,方得止。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贼又东 西两面起土山,以临城,城中震骇,侃命为地道,潜引其土,山不能立。贼又作登城楼车,高十余丈,欲临射城内,侃曰:“车高堑虚,彼来必倒,可卧而观之,不劳设备。”及车动果倒,众皆服焉。初,侃长子鷟为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曰:“我倾宗报 主,犹恨不足,岂复计此一子,幸汝早

15、能杀之。”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 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侃少而雄勇,膂力绝人,所用弓至十余石。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 歌两曲,甚有新致。侃不能饮酒,而好宾客交游,终日献酬,同其醉醒。性宽厚,有器 局,尝南还至涟口,置酒,有客张孺才者,醉于船中失火。延烧七十余艘,所燔金帛不可 胜数。侃闻之,都不挂意,命酒不辍。孺才惭惧,自逃匿,侃慰喻使还,待之如旧。(节选自梁书)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淹:埋没B侃斩其使者以徇徇:示众 C遂寝其策寝:息,止D岂复计此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