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 教案 《壶口瀑布》 部编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706655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 教案 《壶口瀑布》 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教案 《壶口瀑布》 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教案 《壶口瀑布》 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教案 《壶口瀑布》 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 教案 《壶口瀑布》 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 教案 《壶口瀑布》 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 教案 《壶口瀑布》 部编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壶口瀑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体会文章布局的妙处。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1、了解黄河外形的厚重、精神的厚重、文化的厚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积累语言,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教学难点:1、 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黄河壶口瀑布的特征借景抒情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前准备 :查找摘抄描写黄河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走近壶口瀑布1、由积累关于黄河的诗句导入,感悟黄河之雄伟2、师:这里的黄河吸引了多

2、少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看老师板书课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 州词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 明确壶口的位置、成因。在中国地图上, 有一条蜿蜒绵长的黄色曲线横亘中国版图, 这条曲线标识的就是黄河,黄河自西向东流入渤海,她孕育了中华文明。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到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 ,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

3、描绘的就是这一胜景。 壶口瀑布地点:晋陕两省交界。3、 初读感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壶口的地理位置,游览的次数。第二部分():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第三部分():赞美黄河的性格,歌颂无坚不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4、 细读品味1、作者到过壶口瀑布两次。第一次游览是雨季(第 2 段) (1)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壶口瀑布的句子,看作者从神么角度描写的?壶口瀑布的特点是什么?(2)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2、第二次游览是枯水季节 (第 3-5 段) 追问:小组讨论,圈划出重点语句,并 作分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

4、 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追问: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不同之处何在? 从原文中筛选信息: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 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 文章写壶口瀑布,为何提到人的各种情感? 本文旨在借壶口瀑布写出人的性格、民族精神。提到各种情感,正是融情于景,为后文 解释黄河的性格、民族精神做好铺垫。 课文写了两次壶口瀑布,详写第二次,那么写第一次观瀑布作用是什么? 第一次侧重写雨季瀑布的危险和给人带来惊心动魄壮美的感觉, 为下文对壶口瀑布的详 写和赞颂作铺垫 5、 品析语言,学会写赏析 1. “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

5、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 赏析示例: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 上下翻滚的汹猛 景象。 2.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 其势如千军万马, 互相拥着、 撞着,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 赏析示例: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 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 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2)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河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课文在描写壶口水势时,

6、寄寓了惊叹之情。表现了河水催人奋 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3.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用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 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赏析示例:运用比喻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 “一卷钢板” ,传神地体现 了河水的“凝重” “猛烈” 。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 地表现出来。 4.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赏析示例:这里运用排比句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其中“钻” “觅”

7、“淌” “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六、探究学习怎样理解第五段“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 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 注意:指代黄河的它变成了“她” 。 第六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 必生,勇往直前。 ” 河人中华民族的精神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不仅仅指黄河之水,黄河上升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代表一种的民族精神。 七、小结: 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水的游记。作者梁衡调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 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 拟人和排 比等修辞手法,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